春天吃什麼魚才好

  我們都知道魚類的營養非常豐富,春季正是吃魚的好時節,那麼春天吃什麼魚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春天吃什麼魚好,歡迎參閱

  春天吃什麼魚好

  1、桂魚

  桂魚也叫鱖魚、季花魚,歷來被認為是“魚中佳品”,其肉質豐滿,肥厚細嫩,味道鮮美,骨刺很少。作為宴席上之佳餚,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每到春天最為肥美,因而也被稱為“春令時鮮”。

  桂魚的食用方法很多,既可蒸、煮、燴、燒、烤、炸,也可以做成各種造型和花色的菜看,如“烏龍桂魚”,“叉燒佳魚”,“醋溜佳魚”等,都是宴席上的名菜。

  2、鮰魚

  三四月份,鮰魚體碩膘肥,據江陰《澄江志》記載,20世紀50年代初,江陰江海社鮰魚年捕撈量達4000公斤。現在,野生鮰魚大概很少見了,市場上十元錢一條的都是養殖鮰魚,鮮味不佳。

  鮰魚鰾肥厚,晒乾後即為名貴河鮮,舊時酒家的“蟹粉鮰肚”是一道名菜。鮰魚魚皮有彈性且多膠質,宜紅燒,食之,魚肉肥腴滑潤,軟糯、鮮而粘嘴,有膠質感。“白汁鮰魚”魚嫩汁鮮,亦是老上海名菜之一。鮰魚要除腥,它背上兩邊有兩條白筋,特別腥氣,要把白筋抽掉,還有,燒鮰魚最好加點胡椒粉,乃解腥之妙法。

  3、甲魚

  春天的甲魚肉味道最好,因為甲魚蟄伏了一個冬天還未進食,此時體內脂肪最少,肉質鮮嫩,因此民間有“春天吃甲魚,一年少生病”的說法。甲魚中所含蛋白質、鈣、磷、鐵及維生素A均較豐富,自古被視為滋補佳品。

  肝病患者忌食甲魚;患有腸胃炎、胃潰瘍、膽囊炎等消化系統疾病者不宜食用;失眠、孕婦及產後腹瀉者不宜食用。甲魚含高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它的邊緣肉裙部分還含有動物膠質,不容易消化吸收,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5類人最好少吃魚

  1、痛風患者。魚、蝦、貝類等食物富含嘌呤,而痛風則是因為人體內嘌呤代謝異常所致,因此,痛風病人急性發作期要禁食一切肉類及含嘌呤高的食物。緩解期則應定量吃魚肉類食物,嚴禁一次攝入過多。此時,可適量選用含嘌呤較少的魚類,如青魚、鮭魚、金槍魚、白魚、龍蝦等;少用含嘌呤較多的魚類,如鯉魚、鱈魚、大比目魚、鱸魚、鰻魚、鱔魚等;禁用含嘌呤高的沙丁魚、鳳尾魚和魚子。

  2、出血性疾病患者。魚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防止膽固醇粘附於血管壁的作用,對於動脈粥樣硬化者十分有益。但是,攝入過多EPA會抑制血小板凝集,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對病情恢復不利。

  3、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魚類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過多攝入會加重肝、腎擔負,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應在醫師的指導下,定量吃魚。

  4、服用某些藥物的人。撲爾敏、苯海拉明等為組胺受體拮抗藥,而魚蝦等富含組氨酸的食物在體內可轉化為組胺,若上述抗組胺藥與之一起吃則會抑制組胺分解,造成組胺蓄積,誘發頭暈、頭痛、心慌等症狀。

  5、過敏體質者。過敏體質者特別是曾經因吃魚蝦類食物發生面板過敏的人應慎吃魚,以免再次引發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