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權變之妙的閱讀題答案

  從《詞語權變之妙》中我們可以知道,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文字之一。該如何靈活運用呢?這篇文章將告訴我們答案。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詞語權變之妙的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詞語權變之妙的閱讀材料

  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之一。在具體運用中,若注意靈活變通,如調整語序、更換詞語、增添詞語、巧用標點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橫生,收到極佳的表達效果。試舉數例,略談其妙。

  一、調整語序。于右任先生工於書法,有不少人慕名而來請他題寫。為了防濫,亦出於謙虛,他不願隨便滿足別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來客求墨心切,苦苦懇求。於老甚感為難,便草就一幀條幅: “不要隨處小便。”於老心想,寫的這些,人家把它掛出去則不適合了。豈料,來客取到條幅滿懷喜悅,心生一計,把條幅上的字逐個剪開,再調整詞語順序,裱成新的條幅,成了“小處不要隨便”的箴言。真是 。

  二、更換詞語。唐代詩人李商隱有這樣的詩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中情調顯得低沉、消極、無奈,表現出一種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為“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經他妙筆一改,真是筆下生輝,情調高昂,心境顯得特別高遠,化消極為積極。葉劍英元帥《八十書懷》中更有“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顯得更為美妙,深為廣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 “字眼”是一句中的關鍵詞,有了它,整句傳神。從前,有個秀才在自家大門上貼上一副對聯,上聯“身無分文”,下聯“家徒四壁”,橫批“自得其樂”。對聯貼出後,惹得旁人嘲笑,說是這個秀才窮到如此地步,還能“自得其樂”嗎?豈料,這位秀才走出門來,在上下聯之下各補上一個字,對聯成為“身無分文債,家徒四壁書”,轉貧為富了。旁觀者個個驚歎這位秀才很有點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樂”了。看來,根據上下文意,銜接上恰當的詞語,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為妙法。

  四、巧拆成語。就是用表達語氣的標點巧妙地點斷原有的成語。國共合作和談時,有一次,國民黨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來在談判時,國民黨代表提出種種無理條件,均遭到周恩來的嚴詞駁斥。國民黨代表理屈詞窮,惱羞成怒,拍案且蠻橫地說:“跟你周恩來談判是對牛彈琴。”周恩來機智地接過其話鋒,從容不迫地說: “對!牛彈琴。”將對方誣衊的成語“對牛彈琴”,用表語氣的感嘆號巧妙點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駁得對方自知理虧,啞口無言。

  五、妙斷語句。標點是無聲的語言,是書面語言的五官。語句中恰當增添標點,把整句分開,可以使語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據稱,抗日戰爭時期,敵佔區農村的牆壁上被漢奸刷上一條這樣的標語:“糧食不賣給八路軍。”老百姓看了很氣憤。出於義憤,老百姓中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在標語上巧妙地增加了一個逗號,變成“糧食不賣,給八路軍”,與原標語的意思正相反。一個小小的標點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體現了當時敵佔區人民愛憎分明的大仁大義。

  詞語權變之妙的閱讀題目

  小題1:說明物件看,文章屬於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文;根據文意,解釋標題中“權變”一詞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概括這篇文章的說明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文中“調整語序”部分的最後一句:“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選項中,填入該句空格的最佳一項是: *** ***

  A.化俗為雅,點石成金!B.別出心裁,字字珠璣!C.工夫不負有心人!D.得來全不費功夫!

  小題4:文章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種說明方法。試分析其中一種的作用。

  小題5:將文章開頭“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之一”句中的“之一”一詞刪去可以嗎?為什麼?

  小題6:讀了本文,你對“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之一”會有新的理解吧?請舉出一個學習或生活中的一個例項,來說明漢語表意的豐富。

  詞語權變之妙的閱讀答案

  小題1:事理說明文;靈活變通***隨機應變***

  小題1:詞語運用中,若注意靈活變通,往往可以妙趣橫生,收到極佳的表達效果。

  小題1:A

  小題1:分類別、舉例子。***舉例、作用***答案一;文章運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從“調整語序、更換詞語、尾添“字眼”、巧拆成語、妙斷語句幾個方面,條理清晰地說明了語言權變的幾個方法,給讀者很明晰的印象。答案二:本文說明主題部分都用到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如:“妙斷語句”中,舉老百姓在標語上巧妙地增加了一個逗號,變成“糧食不賣,給八路軍”一例,具休有趣地說明了,一個小小的標點的增添,作用可不小。突出了漢語權變之妙。

  小題1:不能。“之一”表限制,說明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不僅有漢語,還有其他語言。刪去“之一”,意思就變為只有漢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這樣顯得太絕對。有“之一”則表現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小題1:例一:明代才子徐文長,生性詼諧,在別人家做客,遇到久雨不停。主人想讓他離開,寫了一句話擺在桌上:“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客人見了,把標點改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主人看了,只好挽留他等雨停了再走。例二: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絕句標點一變,立即變為一首小令。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小題1:按照不同的標準,說明文可分不同的類別: 1、依據說明物件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但是,有時在一篇說明文中,介紹事物與闡釋事理往往是交錯使用的。事物說明文的說明物件一般為具體事物, 事理說明文的說明物件一般為抽象事物。2.、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生動的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

  權變:靈活變通***隨機應變***

  小題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文章採用了總----分的結構,可從第一段中概括出來。

  小題3:A “不要隨處小便。”說的是生活俗事,“小處不要隨便”蘊含了人生哲理,所以選“化俗為雅,點石成金”。

  小題4: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見說明方法及其作用: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例項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③、作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④打比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或事理。⑤、列數字:用具體的資料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⑥、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物件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小題5:考查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先表明觀點,再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小題6: 誰是冠軍

  足球海報寫著: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是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停頓不同,出現了兩種結果***

  先生的字句

  從前,有個財主非常吝嗇,一次為他兒子請一位教書先生,在講待遇時,先生知道他平素對人刻薄,就動了心思,和他立了個字據,上面寫道:無米麵亦可,無雞鴨亦可,五魚肉亦可,無銀錢亦可.

  財主非常高興,感到佔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財主算賬,財主哪裡肯給,二人就一同到縣衙打官司,縣官讓財主先念一遍,先生按標點唸了一遍:無米,面亦可,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無銀,錢亦可.

  財主一聽傻眼了,只得講學費和飯前付給了先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