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警行測閱讀理解習題及答案

  閱讀理解是招警行測中言語理解題考察的重要能力,想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就要堅持練習,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招警行測閱讀理解習題,供各位考生提高練習。

  招警行測閱讀理解習題:

  和諧原本是指一種事物之間搭配合理與勻稱的關係。社會和諧則是指一定時期各種社會因素之間的協調狀態。而所謂法律上的和諧,則是指構成社會的所有主體在法律框架下為了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所構建的一種平等、互助、互惠的穩定關係以及在關係變動時的相安無事。而要建構這樣一種社會和諧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個體、個體與個體以及個體與自然三種關係。

  首先,社會主體必須是平等和自由的。社會主體之間客觀上存在著各種差異,如性別、職業、種族、貧富等等,但其人格上又都是平等的,意志上都是自由的,因而不存在高下之分。沒有主體之間的平等,任何關係的建構不可能出於自願、出於理性,也都無法維繫長久。

  其次,法律上的和諧必須以實現權利為主要內容。法律意義上的社會和諧不是通過對權利的壓抑,而是通過義務方式來實現的,相反它為所有主體權利的實現提供了最大的空間。重視權益,甚至是重視大多數人的權益,對於一個社會來說並非難事;但如果忽略了對少數人和社會困難群體權益的關注,公平就會喪失,社會主體之間的和睦與互助同樣無法實現。

  再次,尊重他人的價值,尊重他人的權利,才能保證自己的尊嚴和權利。也就是說只有互惠才能帶來互助,才能帶來主體之間相互依存關係的長久。而互惠需要妥協和理性。反之,任何情緒化的東西,任何單向度的思維模式都容易使人際關係走向極端和對立。

  此外,誠實與信用是社會的黏合劑,正是在誠實與信用的前提下,人們才對人際關係、對未來充滿了預期;反之,離開了信用,人與人之間就無法和睦相處,維繫社會安全的成本就會成倍加大。

  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法治是必然要求。法治作為一種社會治理模式,具有普遍性、被民眾事先所知曉、可預見性、可行性、權威性、穩定性等特點。現代法治也已經找到平衡各種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手段。而現代法治注重通過國家的公共服務對那些公開破壞公平正義、破壞社會和諧的違法犯罪者給予懲罰,加大對受到損害的社會主體權益的及時補償,使緊張的社會關係及時得以恢復,不僅可以消除彼此的對立,還可以幫助受到傷害的社會主體得以維繫生存。

  總之,由法治而構建的和諧社會是民主、公平、正義,穩定、有序而又充滿活力的;由法治而實現的社會和諧才能長久地被維持。

  ——侯欣一《法治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有刪節,載2006年4月15日《光明日報》。

  1.1.以下有關社會主體平等和自由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保障人格、意志與智力在法律上的平等是實現社會主體平等的前提

  B.部分社會主體率先實現平等與自由是實現全部社會主體平等與自由的重要前提

  C.由教育差異造成的社會主體職業差異不影響社會主體的平等與自由

  D.社會主體的平等與自由是有前提的,是自願而理性的

  1.2.法治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機制。以下各項不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

  A.法治作為一種社會治理模式決定了法治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機制

  B.現代法治已經找到平衡各種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手段

  C.現代法治實現了社會主體的平等和自由

  D.現代法治通過國家的公共服務不僅可以消除彼此的對立,還可以幫助受到傷害的社會主體得以維繫生存

  1.3.以下推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現代法治的特點決定了民眾能夠事先知道國家提倡什麼、允許什麼、禁止什麼

  B.重視大多數人的權益,同時不忽略對少數人和社會困難群體權益的關注,才能實現社會主體之間的和睦與社會公平

  C.妥協和理效能夠保證自身的尊嚴和權利,實現人際的互惠

  D.注重懲罰破壞社會和諧的違法犯罪者是現代法治作為社會治理模式的實現

  招警行測閱讀理解習題答案:

  1.1.答案: C

  解析:C項可由第二段中職業差異、人格平等的意思來推出。題幹所提問題可以找到文中對應處,即第二段。A、B項文中沒有提及,D項表述與原文不符。

  1.2.答案: C

  解析: 由文中第三段最後一句“但如果忽略了對少數人和社會困難群體權益的關注……社會主體之間的和睦與互助同樣無法實現”可知C項說法錯誤。

  1.3.答案: D

  解析: D項表述與原文不符,文中說“現代法治注重通過國家的公共服務對那些公開破壞公平正義、破壞社會和諧的違法犯罪者給予懲罰”,故D項說法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