隹尤打一成語

  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含義豐富的固定短語,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你們知道答案是什麼嗎?如果不知道,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半推半就

  半推半就的詞語解析

  [釋義] 推:推辭;就:靠攏;接受。一面推辭;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辭;但內心願意接受;假意拒絕的樣子。

  [語出]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裯香腮。”

  [正音] 推;不能讀作“duī”。

  [辨形] 推;不能寫作“堆”。

  [近義] 虛情假意 裝模作樣 半真半假

  [反義] 拒人千里 閉門謝客 婉言謝絕

  [用法] 用於心裡願意;表面上卻不肯痛快答應;故意推搪一下。一般作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半推半就造句

  1. 經過一番半推半就,他還是收下禮物。

  2. 譚科長對這些茅臺酒半推半就地接受了。

  3. 她接受別人給她的賄賂時,總是先半推半就,假意推辭一番。

  4. 老王半推半就地,最後還是收下了錢。

  5. 這個人非常想收別人的禮物,當人家送上禮物來了,他就半推半就。

  6. 同學們選他做學生會主席,他半推半就,還是答應下來了。

  7. 他先半推半就,然後才道謝坐了下來。

  8. 他半推半就,收下了我送給他的禮物。

  9. 第一次到他家做客,受到熱情接待,許多事我都半推半就,真讓人難以為情。

  10. 她不但不拒絕他的求愛,反而半推半就。

  11. 她以笑盈盈的、半推半就的姿態對付他那熱切的情意。

  12. 花般模樣,玉般精神,半推半就,又驚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