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微觀世界閱讀答案

  古代詩人對雪景的描寫儘管細膩,但他們描寫的都是巨集觀世界,對雪花的微觀世界所甚少。雪花的微觀世界是怎樣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雪花的微觀世界》閱讀材料

  ①有這樣一條諺語,謎面是:“青石靠青臺,花在石上開,是花都有葉,你往無葉上猜。”

  ②這條謎語是打一冬天裡的自然現象,謎底就是雪花。

  ③雪,不僅為大自然增添了色彩,對農業生產還大有益處。常言道:“瑞雪兆豐年。”古人喜歡賞雪吟詩,歷史上有許多對雪景的生動描寫。比如,高駢的“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都流傳久廣、膾炙人口。

  ④古代詩人對雪景的描寫儘管細膩,但他們描寫的都是巨集觀世界,對雪花的微觀世界所甚少。如果在飄雪的時候,你在室外用放大鏡觀察落在深色衣服上的雪花就會發現,雪花的基本形狀是六角形的,它和自然界中生長的植物的花朵很不同,自然界中生長的花大都是五瓣的。西漢是有一本叫《韓詩外傳》的書,作者韓嬰對雪花倒是觀察入微,他在書中寫道:“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

  ⑤雪花不僅是六個“瓣”,更有趣的是,每個雪花都有自己的模樣,誰和誰都不會完全相同。但不管雪花的形狀如何千變萬化,他們的基本形狀始終離不開“六”字:有的像匠心雕刻的六邊形,有的像放射光芒的六角形,有的像有 六角主脈縱橫交織的蛛網……這是為什麼呢?

  ⑥雲層是孕育雪花的地方,雪花就是由雲中的水汽在冰晶上不斷凝華而成的。由於這個冰晶本身就具有六角形結構,叫做“六方晶系”,所以,形成的雪花也是六角形的。晶核生長的形狀大體有3種趨勢:長而細的六稜柱形晶柱、就兩頭尖尖猶如一根針的晶針和很薄的六邊形晶片。如果他們周圍的水汽濃度較低,冰晶的增長緩慢,而且各邊均勻增長;如果周圍水汽濃度較大,那麼增長過程中形成雪花的冰晶不僅體積會增大,形狀也會改變,最常見的就是天空中飄落的六邊形雪花。為什麼雪花都傾向於六邊形呢?原來冰晶增長時要消耗附近的水汽,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氣越稀薄,稍遠處的水汽自然過來補充。它們首先遇到的就是正在向前伸展的尖角,於是,各個尖角迅速加長,逐漸成為樹枝狀。由於同樣原因,這些“樹枝”上又長出新小枝杈,周而復始就形成了我們所見到的六邊形雪花。形成雪花之前冰晶受周圍的影響,位於底面上的正六邊形和側面長方形的晶體生長速度出現差異,形狀也相應發生變化,比如氣溫會給結晶表面帶來微妙變化,接近零攝氏度時底面水平擴充套件成六邊形,零下五攝氏度時形成針狀,氣溫將降到零下五到零下十攝氏度時,側面上開始生成正六稜主體及側面鏤空的六稜柱體,零下十五攝氏度是形成樹枝狀,在氣溫降至零下十攝氏度到零下二十一攝氏度時,正六邊形又開始擴充套件,繼而再生成六稜柱體。

  ⑦周圍水汽含量較少時,雪花的生成過程也較慢,而且不易出現複雜形狀。相反,水汽含量越大,雪花的生成速度越快,形狀也越複雜。被人們稱作“雪花”的樹枝狀雪晶往往生成於零下十五攝氏度左右、含有大量水汽的環境中。儘管晶體的形成速度取決與溫度及水汽濃度,但空氣中的其他氣體也會影響它的形成。實驗表明,在只有水汽的真空空間裡形成的冰晶幾乎都有單三稜柱體。而在天空中形成的晶體則呈現針狀和六稜柱形狀。經過計算機計算可以再現冰晶向六個方向延伸的形狀,而冰晶中途分叉、呈現樹枝狀的原因,人們始終無法解釋。雪花美妙無比的點對稱的分枝方式,其產生機理,至今仍是個謎。根據科研上的需要 ,國際水文科學協會的冰雪委員會把雪花歸類為片狀、星狀、柱狀、針狀、立體枝狀、柱帽狀和不規則形狀共7種形狀。

  ***節選自2012.1A 《百科知識》王奉安《雪花的故事》***

  《雪花的微觀世界》閱讀題目

  12.第⑤段劃線句子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說說採用這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3.第⑥段加點詞“它們”指的是什麼?***2分***

  14.第⑦段中加點詞“往往”能否刪去,請說明理由。***2分***

  15.雪花形狀地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4分***

  16.文中說“雪花美妙無比的點對稱的分枝方式,其產生機理,至今仍是一個謎。”你能不能做一個具有一定科學性的大膽地猜測。***2分***

  《雪花的微觀世界》閱讀答案

  12、打比方。將雪花的形狀比作六邊形、六 角形和蜘蛛網,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花外形美麗而多變的特點 ,增強了其文藝性的特點,也更具可讀性。

  13、指“稍遠處的水汽”。

  14、不能刪去,“往往”表示大部分情況下是這樣,如果去掉就變成雪花的樹枝狀雪晶都是生成於15度左右、含有大量水汽的環境中,這不符合實際情況;體現了說明文 語言的準確性。

  15、①雪花是由雲中的水汽在冰晶上不斷凝華而成的,而這個冰晶本身就具 有六角形結構。

  ②周圍水汽的濃度 ③周圍的溫度情況 ④空氣中其他氣體的存在情況

  16、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