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的空白空間設計

  設計是空間的設計,設計是設計家有目的地進行藝術設計性的創造活動,英文的Design原意與藝術形態有關,後來規範為方案的構思計劃。“設計”或“藝術設計”作為“學科”的廣泛應用是一百多年來的事情,主要是指現代社會的大工業生產中的設計。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平面設計”這一術語從定義到流通於設計界直至被現代人所接受經歷了幾十年的歷程,各國設計師都給予了不同的定義和理解。有的設計師給平面設計下了這樣的定義:平面設計是人們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有計劃的,講究效果的設計影象生成和交流活動,即對設計影象及其傳遞方式的設計,它是集藝術、科學技術為一體的邊緣性學科。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個概念強調在傳授雙方之間的資訊傳遞與共享,平面設計是一個過程。而我認為王受之先生對平面設計的理解更為深刻,他說:“所謂平面設計,所指的是在平面空間中的設計活動,其涉及的內容主要是二維空間中各個元素的設計和這些元素組合的佈局設計。其中包括PS字型設計、版面編排、插圖、攝影的採用,而所有這些內容的核心是在於傳達資訊、指導、勸說等等。”在此王受之就提到了空間因素與平面設計之間的聯絡。第一,空間是設計的空間,是活動進行的區域,它劃定了設計的範圍。第二,設計是空間的設計,空間既是區域又是目的,是一個屬於又從屬的問題。所以空間因素若恰當合理運用,將有利於提高設計質量,增強頁面的協調性。

  空間——空白空間空間就是空白處。空間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它與擁擠、忙碌和活躍相反,是所有事物自然普遍存在的背景。空間是沉默的,可以是一塊開闊的田地,一間空房、一幅空白的畫布或一張白紙。其實,空間就是空白處。人們對空間習以為常,認為最好是填滿它。從設計角度來說,填滿空間不是設計師要做的;運用空間才是設計師該做的。當我們純粹以大量的資訊來打動讀者,讀者只會被過多的資訊淹沒而不知所措,他們會做出的反應正好是迴避。在二維設計中的空間稱為空白空間,有多種不同的稱呼。其中包括“虛空間”,這是一個可以完全互換的稱呼;“受限空間”,指被其他要素包圍的空間;“副形態”,主要是書法家使用,指字母內的空間,稱為“字谷”和字母之間的空間;“實用空間”指起某種作用並構成設計中一部分的空間;“多餘空間”,指潛力還未實現的空間。空白空間位於文字和影象之後,但它不僅僅只是設計的背景。

  空間分類平衡對於眾多設計者來說並不陌生,在設計初步時已對形式美法則有相當深刻的理解。視覺交流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有兩種型別的平衡:對稱和不對稱。對稱的平衡以垂直軸為中心。不對稱的平衡兩邊看上去並不相同,但不相似的兩邊也處於一種統一和諧的狀態,或是“協調的不對稱”。對稱是因為相似而取得的平衡,不對稱是由於對比而產生的平衡。對於平面設計中的空間有多種分類方法,但就以不同的平衡形式來劃分不同型別的空白空間卻是一個新的角度。對稱設計:消極的空間。是把要素放在空間的中心位置。有三種類型。最常見的是兩邊對稱,左邊和右邊互相之間幾乎就是鏡子效應。另外兩種是半徑/旋轉對稱,要素從中心點發散,或圍繞中心點旋轉,均勻地分佈在空間上。對稱設計,必須以垂直軸為中心,把空白空間強加於作品的邊緣。在對稱設計中的空白空間是消極的,它無法融入我們對實體要素的觀察中。即使人們能夠注意到它,也只是把它看作背景。對稱設計是一種可預見的暗示條理和平衡的設計。這種設計是平和、靜止的。啟用消極空白空間的方法就是把影象中的一部分從背景中分開,放入空間中。圖形中凸現的那部分就最為引人注目,因此,凸現的必須是最重要、最能夠傳達資訊含義的部分。在生活中,物體與它們後面的事務重疊、相碰,突出的部分輪廓就暗示著重疊。當然我們不是完全否定對稱設計,只是對稱設計對空白空間的影響是帶有消極效果的。平面中對稱設計有一定的吸引力,相對比較容易創作。對稱設計最好在一個倒轉的金字塔形上完成,因為這種圓錐形可以毫不費力地把讀者引到資訊地下一層。最寬的線必須在頂部或接近頂部,最短的線必須在底部或接近底部。

  不對稱設計:積極的空間。“設計是不對稱的”,使人聯絡到動態和活力。它在不相似或不對稱的要素之間創造出條理和平衡。由於圖案無法預見,不對稱設計是生機勃勃的。它的空白空間就必須是積極活躍的。它是我們觀察實體要素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積極的空白空間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空白。它的形狀是精心策劃好的。積極的空白空間是檔案設計得好和質量高的主要特性。有意識創造出來的空白空間是積極的空間。設計中人人皆知的一個道理就是:如果空白空間安排得當,頁面上的要素看上去效果就越好,但如果你在頁面上僅僅只排列實體要素,那麼空白空間幾乎就沒必要起作用了。詹·奇丘爾德說過:“不對稱的設計更為靈活,更符合今天的實際需要和美學要求。”但是不對稱設計並不能保證設計就是動態、有活力的。只不過不對稱設計的結構更為靈活,對錶現和揭示主題的相關重要性有更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