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咬嘴脣是怎麼回事

?要不要特別注意?
  咬嘴脣不但是心理上的安慰,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
  咬嘴脣會造成嘴脣皸裂暴皮,還有可能造成細菌感染;經常咬上嘴脣可能造成前牙反合,下頜向前突出。咬下嘴脣則會導致上前牙突出,下頜後縮,上嘴脣會變得厚而短,呈張開狀態,牙齒外露。它不但會使脣齒變形,影響美觀,而且還會因上、下顎的變形而影響牙齒的咀嚼作用;咬舌頭、咬嘴脣或咬頰部內側是慢性刺激,極易引起潰瘍、口腔白斑、舌痛等各類口腔粘膜病症;咬嘴脣也暴露出了自己不成熟的一面,他人會主觀的認為將工作交給這樣一個人難以放得下心。
  我們常見到有些兒童的下嘴脣上,長出像黃豆般大的小泡,很柔軟,仔細看上去還透明哩!破潰後會流出發粘的液體,癒合不了幾天,又長了出來。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粘液囊腫”。 我們知道,人的口腔裡除了有三大成對的唾液腺即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外,還在口腔粘膜包括脣粘膜的下面,分佈著好些孤立而分散的唾液腺。粘液囊腫就是這些小腺體的導管受到了阻塞,使得粘液排不出去所造成的。兒童的脣組織不僅嬌嫩,而且內含豐富的血管神經。有些兒童往往有不斷用上前牙去蹭摩或啃脣的不良習慣,這樣就容易使嘴脣粘膜下面的小腺體排洩管,受到機械性的壓迫而發生阻塞。於是,粘液就排不出去以致腺壁逐漸膨脹、腺組織退化而形成這種透明發藍色的囊性腫物。當它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自行脹破。但是導管還是阻塞著,所以只要表層的粘膜上皮過幾天癒合,囊液一經積累,就又會重新鼓脹起來。由此可見,粘液囊腫的發生和兒童啃咬下嘴脣的不良習慣有密切的關係,預防的關鍵在於及時糾正孩子們的咬脣習慣。 正常情況下,牙齒位於脣舌之間,舌肌和脣頰肌的壓力在牙齒內外處於平衡狀態,這對維持牙齒的正常排列和脣部的自然形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兒童生長髮育時期,如果孩子有咬脣的習慣,則破壞了這種內外平衡,勢必使牙齒的排列和脣部的自然狀態遭到破壞,出現一系列的畸形。 咬下脣會使上前牙舌側和下前牙脣側***指上、下門牙***受壓,這種異常壓力會推動上門牙向前逐漸傾斜,壓迫下門牙向後移動。結果造成上門牙過度前齜,牙齒間出現縫隙;下門牙排列擁擠而不整齊,上下門牙前後距離較大。咀嚼時不容易咬斷食物,上嘴脣也會被前齜的上牙支得向外捲縮而變厚,與下嘴脣難以併攏,形成“齒露脣開”的面容,既影響牙齒的功能,又影響美容。咬上脣時恰與上述情況相反,會造成上門牙內瞘,排列擁擠,下門牙稀疏及下頜骨前突。嚴重者甚至形成門牙反錯,俗稱“兜齒”、“地包天”整個面部顯得凹陷。 此外,有咬脣習慣的兒童,脣部常有牙齒的咬跡,易發生脣炎。因此,家長對有咬脣習慣的兒童應隨時提醒糾正,以戒除咬脣的不良習慣。 孩子愛咬下嘴脣怎麼辦? 咬嘴脣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它不但會使脣齒變形,影響美觀,而且還會因上、下顎的變形而影響牙齒的咀嚼作用。 當孩子咬下嘴脣時,家長要保持冷靜的態度,耐心、細緻、循循善誘地引導教育孩子,使他懂得牙齒和嘴脣對人有什麼作用,然後教孩子懂得如何保護好牙齒和嘴脣,使孩子逐漸理解成人的意圖,並慢慢學會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 對於較大的孩子,家長可採取誘導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模仿其他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嘴閉緊。當孩子有了初步改正時,就要及時地給予肯定或表揚。若幼兒入睡前常咬著嘴脣,家長可輕輕把他嘴脣扒開,讓其安靜入睡,這樣做亦能促使孩子逐漸糾正其咬嘴脣的毛病。
  咬嘴脣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1、吮吸本能沒有滿足;
  2、尋求刺激。咬住嘴脣,對嘴脣有一定的壓力,挺刺激的;
  3、寂寞,沒事幹,找依靠,這是一種依靠。 咬嘴脣在小年齡***兩三歲以內***還不用擔心會影響下頜骨的發育,到五六歲,快長恆牙了,就會有這個問題。當然,愈早糾正愈好。
  解決方法:
  1、轉移注意力的東西“強度”要加大,也就是說是很新穎的、他非常喜歡的,玩起來比他從咬嘴脣得來的樂趣大得多。
  2、不要老注意他這個行為,不要太緊張,更不要嘮叨,你老盯住他這個行為可能從反面使他更堅持這個行為以得到你的注意***孩子對家長的注意很關心***。
  3、睡前讓他抱個毛絨玩具,或者給他講個他喜歡的故事,他不咬嘴脣了,要說他“好”,親親他,作為表揚。
  4、帶他到牙科醫生那兒去,事先和醫生說好,是為糾正他咬嘴脣這個不良行為來的,請他合作,對孩子說咬嘴脣將來牙會長不齊,吃東西會嚼不爛,不要咬。一般來說孩子比較怕醫生,醫生講的話,他會聽的,這比家長講話有力量。
  5、可以在一個月內不提咬嘴脣的事***當然暗中還是注意的***,放鬆一下,同時給他更豐富的生活,推遲睡眠時間***睡時更疲倦一些***,也許他會自動放棄,不咬嘴脣了。
  6、外出短期旅遊或到親友家小住,徹底改變生活模式,住的、玩的都不一樣了,睡的床也不同了,很可能回來就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