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癤子

  癤子的外表看起來像是一個大膿皰,它被稱做癤子可能是因為它給人的感覺——灼熱並疼痛。下面小編整理了癤子的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癤子怎麼治療

  1、癤子怎麼治療

  1.1、區域性治療:保護區域性免受刺激,嚴禁擠壓。早期,可在區域性塗抹2%碘酊;或用區域性熱敷、理療***超短波、紅外線等***;亦可外敷魚石脂軟膏、紅膏藥。出現膿頭後,還可在其頂部塗以少許苯酚,或挑開,促其引流。如膿頭已鬆動而未脫落,可用無菌鉗細心將膿頭拔出,使其引流通暢。有明顯波動者應及時切開引流。在癤腫未形成膿腫時,切勿擠壓或切開,以防感染擴散。

  1.2、全身治療:為了防止併發症和復發,可早期應用磺胺類藥物、抗生素,或中藥五味消毒飲。頸部癤病易於復發,但常可自身侷限,經過一段時間後,白行消散吸收而愈。對反覆發作經久不愈者,可根據膿液細菌培養的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或自體菌種疫苗注射等治療***即在無菌條件下取出膿液做培養,將致病菌製成滅活疫苗,每星期肌內注射一次,共3次***。採用丙種球蛋白治療慢性癤病亦有療效。

  2、長癤子的病因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肛門生殖器部位的複發性癤可繼發於厭氧菌感染。5%為無菌性,由異物反應所致,如囊腫破裂。青少年易發。易感因素包括長期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糖尿病、肥胖、不良的衛生習慣以及免疫缺陷狀態。

  3、癤子的臨床表現

  最初,區域性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後,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範圍擴大。再數日後,膿栓脫落,排出膿液,炎症便逐漸消失而愈。

  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但若發生在血液豐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減弱時,可引起不適、畏寒、發熱、頭痛和厭食等毒血癥狀。面部,特別是所謂“危險三角區”的上脣周圍和鼻部癤,如被擠壓或挑破,感染容易沿內眥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內的海綿狀靜脈竇,引起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出現延及眼部及其周圍組織的進行性紅腫和硬結,伴疼痛和壓痛,並有頭痛、寒戰、高熱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嚴重,死亡率很高。

  長癤子的日常護理有哪些

  1、不要亂擠壓

  由於癤子有的生長在面部,不但不好看,而且時間長了容易化膿,很疼,於是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長癤子成熟後,只要用手把膿擠出來就好了,專家提醒說,其實長癤子尤其頭面部癤子擠膿是十分危險的動作,萬萬使不得。因為頭面部血管直接與顱腦相通,且血管本身無靜脈瓣。當外力壓迫時,血液可逆流入腦,擠癤子時,細菌可隨血液進入顱內,引起危及生命的顱內感染和海綿竇栓塞。

  2、不要自行塗藥

  面板任何部位出現紅腫熱痛,都要及時去醫院接受正規處理,切忌自行塗藥,尤其是紅汞、龍膽紫,對傷口有毒性,易引起痂下積膿。有的是用中草藥處理了1多月,結果從1個癤變成了多個毛囊和皮脂腺感染,處理極為棘手。

  3、早期的癤子不能切開引流。

  成熟的癤子已化膿變軟者,可切開排膿。但面部和上脣的癤子千萬不要擠壓和隨意切開。

  4、防暑降溫是重點

  注意保持室內通風,做到防暑降溫。定期換洗患者的衣物,保持面板的清潔、衛生。

  長癤子有哪些食療方法

  1、組成:獨頭蒜1個,蜂蜜9克。用法:搗勻敷患處。

  2、組成:獨頭紫皮大蒜適量。用法:去皮切成2~3毫米薄片,用時先將患處用溫鹽水洗淨擦乾,再用蒜片貼敷,並輕輕按摩10~20分鐘,每日2~3次,2~3無可愈。主治:癤腫,毛囊炎。說明:如區域性刺激嚴重者可縮短按摩時間,病情嚴重者應加服消炎藥物。

  3、組成:茶葉2克、幹金銀花1克。用法:沸水沖泡6分鐘後,每於飯後飲1杯。主治:癤腫,外感發熱。

  4、組成:鮮馬蘭頭100克、白酒適量。用法:前一味加食鹽少許搗爛用酒拌成糊狀,塗敷於癤癰患處。

  5、組成:松香10克、白酒。用法:松香研細末,調白酒成糊狀,隔水加溫,溶解後敷患處,以全部覆責為度,上面再蓋以蠟紙,膠布固定,為加強藥效,可滴酒數滴,保持松香溼潤。

  6、木瓜葉搗爛外敷,治癰癤腫毒。

  7、鮮嫩桃葉,搗爛塞患處,治鼻癤。

  8、鮮香蕉根莖或葉搗爛絞汁,塗敷患處,治癰腫、癤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