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力量勵志日誌

  有一分自信,就有一分從容,就有一分寬容,就有一分美麗。我,自信著,快樂著,美麗著。有哪些關於自信的力量的勵志日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我的自信心作文600字,希望能幫到你。

  自信的力量的作文篇一

  從我懂事起,我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命運的棄兒。媽媽生我的時候,我已經有兩個姐姐了。看到我的第一眼時,爸爸就摔門而去,媽媽一邊忍著疼痛,一邊抹眼淚:又是女娃,命苦呀!為了能再偷生個男孩子,爸爸把我送給了現在的父母。

  從蹣跚學步起,我常常被一群孩子圍著:“路邊婆!”***閩南話***,“沒人要的孩子!”……

  在他們的嘲笑聲中我漸漸地長大。我開始恨我的親生父母——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為什麼要把我遺棄?我自卑。

  到了上學的年紀,雖然我心裡嚮往學校,但一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夥伴們的嘲笑聲,跨出去的腳就縮了回來。養父好說歹說把我拽到學校。在學校裡,我性格怪癖,成績也是倒數第一,成了老師第一號“頭疼”的孩子。我像足球一樣被“踢來踢去”。我覺得我就是多餘的,博覽群書是我唯一的樂趣。

  就這樣,我度過了四年的時光。

  今年又換了一個新班主任陳老師。一開學,她拿著一本書走到我跟前,說:“聽說你愛看書,送給你。”說完放下書就走了。

  我帶著好奇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在書中我找到了知音——迪姆。他認為自己是最不幸的孩子:全班數他最胖最矮,家裡又窮,同學們都取笑他。但每當迪姆心情低落時,爸爸就給他講美妙動聽的故事。這些故事讓迪姆逐漸變得自信起來,他不再把自己個矮體胖看成是一種不幸。迪姆也重新認識了爸爸媽媽和自己,他覺得在父母親的關愛下,自己是一個幸福快樂的孩子。

  合上這本書,我沉思良久:在生活中,我也應該換個思維重新認識自己。我不是沒人要的孩子,相反,我是個幸運的孩子:我有給我生命的爸爸媽媽,還有疼我愛我、把我撫養長大的養父養母。別人只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而我呢?有兩個爸爸媽媽。我為什麼要因此煩惱、因此自卑呢?

  放下書,我如沐浴陽光中,內心不再有曾被遺棄的陰影,對著鏡子,我衝自己一笑,突然覺得原來我的微笑也是那麼美。

  從此,我開啟心門,重新認識自我,找回自信,融入集體,坦蕩自信地面對人生!自信讓我從一隻醜小鴨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

  自信的力量的作文篇二

  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中,有許多相貌平平的人,他們的工資收入並不高,家裡也沒有錢。但是他們卻有如天空中一顆最耀眼的小星星等不起眼但對自己國家有用的人。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自信。自信的力量有多大呢?下面這個故事就會告訴大家答案。

  玲玲是我們小區新搬來的鄰居。她長得跟醜,在瘦瘦的四方臉上,長著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鼻子,就剩嘴巴還不錯。她面板也很黑。大家都很討厭她,不喜歡跟她玩,有些孩子還叫她“醜小鴨”。所以,在我們眼中,她總是孤孤單單一個人。

  玲玲雖然長得不漂亮,但是她也有可愛的一面。

  有一天,一個安靜而神祕的早晨,我遇見了她。玲玲穿著白色的連衣裙,坐在長椅上,手裡拿著一朵金黃的小野花,正開心地聞著。小鳥在離她遠一點的地方愉快地“歌唱”。我輕輕地湊到她身邊,小聲地問:“大家都不喜歡你,為什麼你還那麼開心呢,難道你不為此擔憂嗎?”她笑著說:“不會呀,他們不喜歡我,但至少我喜歡自己還有爸爸媽媽喜歡我呀!”聽了她的話後,一直自以為是的我慚愧地想:原來玲玲也很可憐啊,虧我還冷落她,真對不起她。沉默一陣後,她又天真地說:“姐姐,告訴你個祕密吧。媽媽說我雖然長得很醜,但是我只要自信,只要時刻自信地昂起我的頭,還要自己喜歡自己,別人就會慢慢發現我也很美。我一定能做到的,姐姐你說對嗎?”我認同的點了點頭。我們兩個笑了起來,自信的笑聲充滿整個寧靜的早晨。從此,我開始慢慢接近玲玲,漸漸的發現她也有很多優點。不久,小區裡的孩子都開始理會她了。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人的成功之路必須踏著自信的石階步步登高。有了自信,人才能達到自己所期望達到的境界,才能成為自己所希望成為的那種人。是啊,“時刻昂起頭,自己喜歡自己”這不正是自信的含義嗎?玲玲她雖然長得醜,可是她身上卻有美麗者難以企及的美,是因為自信的緣故,自信的力量真大啊!

  自信的力量的作文篇三

  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崙·希爾說:“自信,是人類運用和駕馭宇宙無窮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蹟’的根基,是所有科學法則無法分析的玄妙神蹟的發源地。”奧裡森·馬登也說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物質,就會看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開始做事前,總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艱難險阻,直到勝利!”

  自信的確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一個人的成功,從不少人的創業史上我們都可見一斑。自信可以從困境中把人解救出來,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賦予人奮鬥的動力。或許可以這麼說:“擁有自信,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半。”

  同樣兩個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時總會以一種更輕鬆的方式度過:當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時,會認為這是因為自己有實力,當遇到實在無法完成的任務時,則認為也許任務本身實在太難。而缺少自信的人則會把成功歸功於好的運氣,把失敗看成是自己本領不到家。只是由於這小小的心理差異,雖然二人花的時間,精力都差不多,但往往較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穫要大得多。

  國內外多少科學家,尤其是發明家,哪一位不是對自己所攻克的專案充滿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只會一次又一次地激發起他們的鬥志——他們認為:失敗越多,距離成功也就越近了。但自信不是平白無故地就會附著在人身上的,首先人要有真才實學,接著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自信,並把它作為一種極其有用的動力。空有滿腹自信,那隻說得上是自以為是罷了。這種所謂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動人前進,反而害人不淺。

  網路評論人王小山說過:“沒有真東西,只有信心的話,前途只有一條——死,而且死得很難看。”這句話聽起來有些過火,但事實上如果僅有自信的話確實是十分危險的。

  同樣,在我們的學習中,僅有自信也是不夠的,自信應該與努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時常見到有部分同學在考試之際,沒有一絲緊張,滿懷自信地步入考場。但考試過後,這部分同學中有的分數挺高,有的分數卻是羞於見人的。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這部分同學中一種是既自信,又刻苦認真學習的;一種是單有自信,卻未付出努力的。這兩類同學看上去都是充滿著信心去應試,但由於平時知識的積累不一樣,後果就截然不同。

  所以說,我們做人,就應當先做一個滿腹經書,然後才充滿自信的人。因為自信只是一種虛無的力量,想要成功,就得讓自信附著於“實幹”這一燃燒自信的機械上,以使自信發揮出它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