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時散文的作文
高考,一個選拔人才的制度。高考曾經帶給多少人希望,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又是一年高考時的散文6篇,歡迎大家參閱!
又是一年高考時散文一
時光荏苒,轉眼又到快高考的時候。每到這個季節,心裡總是容易激動。或許是因為每年身邊總有孩子參加高考,也或許是因為那是我們青春記憶最深的時光。
現在回想高考前的歲月,雖已過去十數載,可仍如印在心底的朱沙一般清晰可見。高考的歲月如果硬要用一個字來加以形容的話,我想只能是“熬”。因為那段時光真的很難熬,每天有做不完的試卷,看不完的輔導書,還有更讓人鬱悶的無限壓力。當父母和老師不厭其煩地對我們諄諄教導時,那會精神上受到的壓力簡直就是中國近代史的寫照。
記得,高考前一個月,老班竟給我們開了四次高考動員會。他老人家站在講臺上就像奧巴馬競選美國總統一般,慷慨激昂、唾沫四濺地給我們描述大學校園生活的美好,而我們卻像在網咖通宵過似的昏昏欲睡,更有甚者還真有同學打著呼嚕說著夢話。其實,當時老班的好多話還是能夠悄然打動我們的心,讓我們就像佛教徒一樣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直到我們上了大學才真正明白,原來高中的生活真是一個牢籠,而大學的生活卻是象牙塔,至少比高中多了大筆可供消費的自由。
大概每個階段都有屬於每個階段的煩惱吧。那會父母為了我們能夠有更多的精力致力於高考,真是費煞了心思。什麼補腦液、氨基酸、進補食譜了,反正只要是對我們身體有用的,都會毫不猶豫、毫不吝惜地為我們買來。更有甚者,還會去寺廟為我們求神拜佛,只是希望我們能夠在高考中超常發揮……
如果除卻高考壓力的話,那段時光我們還是比較充實的。當把最後一門理綜試卷交給監考老師的瞬間,突然感覺身上揹負的大山不見了,有種想朝天空大聲吼叫自由萬歲的感覺。考完了,終於考完了。解脫了,終於解脫了。至於分數怎麼樣,已經無管緊要,必竟我們也無法左右試卷的分數。
還沒邁出考場,就開始想現在擁有的大把的自由究竟要如何揮霍。是窩在家中看久違的電視,還是和同學一起揹包旅行;是抱著隨身聽聽音樂,還是和同學一起去K歌。突然出現如此多的選擇題,讓我一時半會竟然不知道究竟要如何決擇。最終,只是邀上幾個好友一起吃頓畢業飯,討論接下來的人生,然後喝的醉意朦朧地去KTV唱歌。
在接下來填報志願和等待公佈分數的日子還是有些緊張的不知所措。尤其是填報志願,三年的苦讀,終怕因為志願填錯而懊悔一生。當時我們填報志願不像現在這般合理,都是估分填寫志願。我們把厚厚的一本《高考志願填報指南》翻過來翻過去,方案制定一個再否定一個,然後再重新排列志願的先後順序。尤其是那些估分在本科線左右的同學,更是無比慎重,彷彿面對的不是一張紙,而是結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唯恐分數可以上個好學校卻因志願報錯而棋差一招。現在作為過來人再看填報志願,我認為分數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要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對自己的人生要有個大致的方向,不能只是為了上個好大學而變相的選擇那些自己並不喜歡,並且比較冷門的專業。否則,大學畢業後的就業情況又會成為困擾你的新問題。
仔細想來,高考並不只是我們考上大學的一塊敲門磚,它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努力,什麼是付出!更為重要的是,它還讓我們的青春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而且讓我們有幸結識了那些有著共同奮鬥目標的同學,並在人生最值得記憶的年輪裡留下了深深的友誼。
如今,又到一年高考時。當學子們緊張而積極的為之努力時,我殷切的祈盼天公作美,能夠在酷暑的夏天為他們送上兩天的涼爽。
又是一年高考時散文二
一個美麗的初夏,伴著孩子臉般的天氣到來了。但是每年的這個時候卻又讓考生們心裡極度複雜,這是一個人生的轉折口,一個可以自己選擇的轉折。今年也不例外。
2012年,是我高考完的第八年,是我參加高考監考的第二年,參加高考和監考高考雖然所站的角度不同,但是心情都差不多,一樣很緊張,每當我看見臨進考場的考生們和在外焦急等待的家長們,我都十分緊張,因為看到他們就看到了當初的我。2004年6月7號我整理好考試用品茫茫然出發來到一中考場,心裡即緊張又興奮,緊張我能否考一個理想的學府,興奮我12年的填鴨式教育終於在這一天終結。那天沒有人陪我,這讓我少了一份壓力,但也少了一份溫馨,心裡忐忑不安,偶遇幾個同學也都是草草幾句鼓勵的話便敷衍了事。
第一科是語文,只記得時間很緊,緊到最後的幾秒我還在寫我的作文;第二科是數學,我什麼都不記得了,因為大部分時間我都在東張西望,哦對了,那時候的高考是沒有被監視的,這可是少有的人權的體現啊,可惜現在這個人權沒有了;第三科是大綜合,作為最後一屆文理大綜合的學生來說,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也是悲催的,幸運的是我們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悲催的是要記住和搞懂的東西也很多,反正我是沒搞懂;最後一科是英語,我終於還是沒有挺住,我很無恥的睡過去了,當然成績也很無恥的沒醒過來,於是我的高考就在半夢半醒中過去了。
監考高考又是一種體驗,第一次的時候很好奇,看著考生們進入考場時臉上時而堅毅,時而迷茫,時而興奮,時而慌張,我突然想到:哥也有監考的一天!這是一種莫名的發洩,一種爽快,人們常說:人都會被權利和慾望所支配。這話不假,從監考這等小事上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今年是我擔任高考監考的第二年,新鮮感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是深思與無奈,面對著全程視訊監控的考場,你的一切便不再完全由你做主,過程中一個學生的筆掉在地上,他會很慌張的看向我,使勁的揮著手指著掉在地上的筆,因為他不敢撿怕被監控誤會,這難道不能引起我們的深思嗎?為什麼我們要有高考制度呢?一個學生的品行和學習成績是一張答卷就能解釋的麼?古代的科舉制度竟然真的延續到了今日,我看這才是一個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申報!
又是一年高考時,無數的考生走了,進入他們滿意或不滿意的象牙塔,無數的考生又來了,滿懷著希望與夢想。而我將繼續見證這鐵打的營盤和流水的兵。
又是一年高考時散文三
又是一年高考時,看著近一萬名考生聚擁在這個小小的縣城,看著考場外在雨中靜侯子女考試的家長們滿含期待的眼神,看著街道上手提蛇皮袋牽著孩子的手而行色匆匆的鄉下父母的身影,我便心生諸多感觸。我參加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招生考試距今已整整三十三年了,每年的高考前後,在特別關注的同時,總感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高考兩個字,交織了太多汗淚,更承載著無數學子的夢想。雖然現在的高考已經遠比我們那個時候容易得多,能夠考上大學的比例翻了幾十翻,但高考仍然像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折磨著莘莘學子,折磨著望子成龍的學子們的家長。
高考同時它又無情的打擊了多少學子和家庭,給他們帶去的可能是永遠的痛。無論你出身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來自豪宅還是出於柴門,它對你都會一視同仁。只要你能金榜題名,它或許會給予你一個錦繡前程。然而你如果不幸名落孫山,它至少會撕碎你還有你的家人的夢想。十年寒窗,九載熬油啊!所以,高考,幾乎對於所有要經歷的人來說,它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它是一次刻骨的磨練,它甚至還是一次致命的磨難。
高考的作用本來很簡單,就是高校為錄取新生進行的一次考試,考試後按成績的高低該進什麼學校進什麼學校就行了。事情很簡單,但現實目的和手段卻極其艱難,究竟是考試製度問題,還是人們對考試製度適用不當?是人們對這種手段缺乏承受力,還是手段本身太殘酷了?是社會進步需要這樣做,舍此別無他途,還是人們用自制的枷鎖禁錮了自己?這些嚴肅的話題,不是我可以妄加評論的,應該是教育學家和政府職能部門回答的問題。不過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就是依靠一次考試選拔人才絕不是最科學最完備的手段。
中國的考試製度是從隋朝開始的,已經有了1500多年的歷史吧。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人們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大家公認的人生四大幸事之一不是“金榜題名時”嗎?為了這一刻,多少讀書人受盡了考試的折磨,許多大才子,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卻一次次的敗在考場上。有的人從小考到老,考到兩鬢染霜,還在考。有的人考了一輩子連個秀才也沒有考上。考試吞了一代代的讀書人。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裡的范進算是幸運的,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和范進二人表現的一尊一卑,可見簡單的一次考試承載的重負,它承載的是一個人乃至幾代人重託和企盼!如果說范進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那麼《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應該是現實人物。他是一代奇才,懷才不遇,報效無門,他考了一輩子試,卻沒有考出什麼名堂,“七十一歲,始貢於鄉”,再過五年,就壽終正寢了。是個抱恨終身的落魄讀書人。他在一套散曲裡,這樣描寫進考場時的情景:“參可差吊牌忽到,這一場虛驚不小,一盆冰水向頂上澆,似閻羅王勾魂牒至,把狂魂兒驚掉了。半晌間心慌跳,相看時猶如木雕,忽然自笑,怕也難逃,蔫頭耷腦,只待向“法場”挨一刀。”這是蒲老先生自己的切身體會啊!
看浩瀚歷史長河,嘆渺渺兮無期! 祖先留下來的東西未必都是精髓,我們需要用科學的發展觀加以取捨才是。
有人說:高考,高考。考場內考的是學生,考場外考的是家長。
常聽到這樣的慨嘆:家有考生啊!
也有人說,不論是六月還是七月,高考是黑色的。學生、家長、老師乃至學校和整個社會所承受的高考壓力之重,都將要達到一種極限。
聽到走出考場的孩子們 “我終於可以自由的呼吸了”的慨嘆聲,讓人覺得心酸。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樣的吶喊何時才能變為現實!希望給孩子能有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去自由地呼吸、自由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