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習俗的五年級日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而不同的家鄉也會有不同的習俗。下面小編為你帶來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我的家鄉有一些習俗,無論是誰也無法改變。

  在我的家鄉, 有這麼一個規定,在過年的時候,無論是誰,都必須要趕回去跟家人團圓,吃“團圓飯”。

  在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圍在一張桌子上說說笑笑,那是一幅多麼幸福的畫卷。在平時,因為各自工作和學習的繁忙,大家很難聚合在一起。作為小孩,總對每年這種團聚的日子充滿了期盼。

  在吃“團圓飯”的時候,我們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我們這些小孩子不會喝酒,這可怎麼辦呢?哈哈,大家一定聽說過“以茶代酒”這句話吧,我們小朋友就會用飲料或是茶來代替酒來互相碰杯。大家相互間的碰杯,代表著對過去一年的總結;代表著彼此間新年的期待與祝福;代表著家庭的和諧與美滿。大家圍在一起談談自己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計劃,將它們與自己的親人進行分享,並相互鼓勵和支援。

  “團圓飯”代表著人們生活的團團圓圓,日子的美美滿滿,祖國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篇二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說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裡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簡訊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鬥。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篇三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每逢正月十三至十五,我縣農民都有自發舞板龍***板凳龍***的習俗。板龍由一節節板凳連線而成,每橋長1.8米左右,用竹篾扎制龍頭、龍肚、龍尾造型,糊以棉皮紙或絲綢,再彩繪或貼制龍鱗、雲鉤圖案,龍身以紅燭或燈炮裝飾,長度超過百米。

  2月14日,又逢元宵夜,勤儉村村民早早就將板龍的龍頭、龍尾裝扮一新,傍晚時分,全村老老少少都在翹首等待著板龍起舞。夜幕降臨,伴隨陣陣鞭炮聲和兩千餘人的歡聲笑語,一條巨型板龍在夜晚的風裡和燈籠照耀下,來回舞動,讓人目不暇接。以鑼鼓伴奏,鑼鼓打得慢就舞得慢,打得快就舞得快,勁舞起來氣勢恢弘,激情四射,令人大開眼界。

  所謂“板凳龍”,由龍頭、龍肚、龍尾組成,前有鑼鼓隊開道,還有煙花爆竹隊,引路人,陣容十分龐大。表演時家家戶戶出一男丁扛一板凳參演,一條條板凳首尾相連,一般都有上百條板凳,200多米長,起舞時巨龍遊走,威不可擋。舞龍的村民齊心協力,或抬或舉,先小步走,後快步奔,再急速跑,一圈圈跑下來,龍頭接龍尾,“火龍”成了個“大火圈”,熠熠發光。隨著激越的鼓點,那道流動的光圈越轉越快,越轉越奇,時而組成了“同心圓”,時而扭成了“大麻花”,時而又上下奔騰躍動……鞭炮聲更加密集,白色的煙霧在夜色中升騰,那條“火龍”在煙霧中出沒,神龍不見尾,讓人眼花繚亂,歎為觀止……


看了還會看:

1.描寫家鄉的習俗的日記作文

2.描寫家鄉端午節習俗的500字日記作文

3.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