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工作心得體會
在擔任一年級數學工作中,引導在現實的生活中能與同伴交流,發現並能提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到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日子過得真快,轉眼一學期過去了,我已經和孩子們一起走過了一年級。看著孩子們一天天的成長,一天天的進步,我心裡很高興。孩子們從不會讀題、不會做作業到孩子們嘗試自己讀題、獨立完成作業的確需要一個過程,但只要堅持下來,孩子們會進步非常快的。
在這一年裡,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 口算訓練必須堅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們口算訓練一直未曾間斷過,每每感到家長有些鬆懈時,我就會及時溝通、督促。一年的堅持,孩子們的口算速度和準確率越來越高。我們做數學老師的都知道每次考試最讓人心痛的就是原本會做的題孩子們算錯了,而且還常常不是少數學生,我們也常常會埋怨孩子馬虎,做題不細心,實際上這都是因為口算基礎沒打好的緣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會繼續堅持。
2、 教會學生自己讀題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級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就開始教學生自己讀題,我覺得孩子們自己讀題做題的效率要比老師讀題好的多,孩子們自己讀題時,在讀的過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儘管一開始很困難,畢竟剛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大都比較小,但我沒有氣餒,大概堅持到一個月多一點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的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自己讀題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認真讀題的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的非常快。
3、 深入解讀教材,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絡。每一個數學知識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間都是緊密相連的。數學教師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識彼此間的溝通,那教給孩子們知識必定也是一個個割裂的知識點,前後聯絡不起來。所以,一年來,我在教學中不只是就知識教知識,而是溝通各知識的內在聯絡,梳理各類知識的教學結構,然後用結構來教。比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有關數的認識的教學結構就逐漸形成,那麼在100以內數的認識中,孩子們就不教就會了,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方法。
一年來的一年級教學真的很累,但收穫很大,在一年來的教學之中,讓我逐漸學會了怎樣思考問題,學會了站在孩子角度來認識數學,學會了怎樣解讀教材。在教孩子們的同時,我自己也成長了許多,現在回頭想想,我感覺認真讀教材、教參真的很重要!
這一年是快樂、充實的一年!
注重對後進生的輔導。對後進生分層次要求。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
度,允許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
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採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
5測評。做好測試評估工作。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為教師改進教學的依據。在測試卷中,增加了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的
結果也不再作為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
講試卷時,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採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錯誤較多的型別
依次進行講解。希望通過這一改變,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1、 口算訓練必須堅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們口算訓練一直未曾間斷過,每每感到家長有些鬆懈時,我就會及時溝通、督促。一年的堅持,孩子們的口算速度和準確率越來越高。我們做數學老師的都知道每次考試最讓人心痛的就是原本會做的題孩子們算錯了,而且還常常不是少數學生,我們也常常會埋怨孩子馬虎,做題不細心,實際上這都是因為口算基礎沒打好的緣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會繼續堅持。
2、 教會學生自己讀題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級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就開始教學生自己讀題,我覺得孩子們自己讀題做題的效率要比老師讀題好的多,孩子們自己讀題時,在讀的過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儘管一開始很困難,畢竟剛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大都比較小,但我沒有氣餒,大概堅持到一個月多一點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的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自己讀題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認真讀題的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的非常快。
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 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能力,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每節課的作業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現,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篇2
今年我擔任小學一、二年級的數學,根據一年來的感受和積累我覺得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要注重師生課堂的互動,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課堂教學
1、創設有趣情境,培養問題意識
一年級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會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習。
2、數學學習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從教材的選材上已經注意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識羅列,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可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尋找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關的數學知識為切入點,使生活與數學有機的融為一體。在學習《認識物體》一課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這些物體的概念比較陌生。但是他們對各種球,魔方,牙膏盒等東西比較熟悉。於是,課堂上我就通過學生對這些東西的分類,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逐步建立起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的概念,並初步瞭解他們的特徵之後,又讓他們在生活中尋找這些物體,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這些物體的理解,這樣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得到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獲得廣泛的數學生活經驗,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習方式
1、主動參與,善於合作。
教學中,我注意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同時精心準備每次合作,是他們在有效、有序共同學習中得到交流,受到啟發。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時應注意不要將合作學習變成走過程、形式化,沒有必要每個知識點,每個學習內容都必須要採取合作的學習方式,只有在某個知識點上意見發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決問題時適時採用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方式,這樣使學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別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識面又在與同學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2、注重體驗勤於動手
數學教學,不再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鼓勵學生觀察、操作、發現,更加註重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資訊。
3、培養學生邊看書邊思考的習慣
當學生初步形成課堂常規,有了一定的自制時,便採取講一講看一看的方法。教師先將一段,讓學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簡單的問題。也就是書上的例題一步一步的看,邊看邊思考,例題是怎麼說的,書上的插圖是什麼意思,再看看是怎麼算的,然後讓學生完整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例題的意思。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要求不宜過高,只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並持之以恆
篇3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作為剛接觸一年級的教師,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擔子之重。由於數學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
數學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學的功能不斷擴大。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要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如脫離生活而只知盲目計算,就會變成紙上談兵,變成書呆子,鬧出大笑話。那麼,怎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下面我就談談這一學期來的做法。
一、在知識與技能方面
在實際的情景中能正確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記數單位個、十,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教材,初步學會估算。
在現時的情景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培養從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內的數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識。在認識圖形的過程,發展了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間概念。
二、能力的培養
在現實的生活中能與同伴交流,發現並能提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到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初步學會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的數學產生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強,而小學生卻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為此,我在教學新知時儘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便於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簡單減法應用題”我先拿來5個蘋果,把其中2個送給一個同學,再讓學生根據我的做法用兩句話表達出它的意思,此時學生能說:有5個蘋果,送給x x 同學2個,還剩3個。在這道題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和物品自由的編一道應用題,學生很快就編出了很多,我抓住機會告訴學生像這樣的題目在我們的數學裡叫做應用題,從而初步瞭解了應用題的概念。再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先介紹常見的電冰箱、粉筆盒、墨水瓶等實物後問: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在此同時也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長方體跟正方體的特徵,一下子說出了很多,最後,我要求學生用硬紙分別做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這樣,學生對抽象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感性的具體認識容易記憶,懂得運用,為學習它們的表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學期,我所擔任一年級數學的同學都存在著智力上的差異,由於每個兒童的生活條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維方式等不同,他們對同一數學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過分強求一致。所以我注重演算法多樣化,允許每個兒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例如:教學“9+5”時,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針對學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導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對能解答出得數同學我都給予肯定,通過不同的方式給獎勵,讓他們體驗到創造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不少數學問題是從實際中來的知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