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失敗能給後人什麼啟示
項羽在楚漢戰爭中雖然敗了,但是他那種勇猛的精神形象卻深入人心,那麼項羽是怎麼樣的人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項羽個人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1
項羽想要建立的天下從國際層面而言是由霸主主導的軍功諸侯體系,從國內製度來看是楚國式的貴族體制,而從基層社會層面來看則是一種由三老主導的鄉里共同體秩序。
首先看國際層面,楚漢之際,打破秦式大一統恢復列國秩序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由霸主主導的新軍功諸侯體系卻是項羽的政治創造。
秦王嬴政橫掃六合實現了政治上的統一,但是基於文化認同的六國意識卻遠遠沒有消退。即使在祖龍仍在世時,仍有張良刺秦試圖復國的舉動,因此我們可以說在秦漢之際戰國時的七國格局仍然有很大的市場。在陳涉首義之後不久,除韓國外關東五國紛紛復立,但是此時的關東諸國皆是由武人所建,只有齊國與魏國的國君為王室成員。而在項梁擁立楚懷王之後,六國貴族紛紛回到政治舞臺,除燕國外六國國君均為王室成員,在這一階段戰國時的七國格局已經徹底恢復。
基於以上兩點,我們認為楚漢之際對於天下秩序的普遍預期有兩個要點:第一,就格局而言,恢復戰國時的七國格局,第二,就君主而言,由六國王族擔任國君。對於第一點著述以多,這裡補充一個關於第二點的例證,項羽誅殺宋義之後,諸將【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這句話直接否定了陳涉張楚政權的合法性,認為項梁所擁立的懷王政權才是楚國之始,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在楚漢之際六國王室與六國政權是難以分割的,范增之議並非沒有道理。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2
那麼是否可以認為,這種天下秩序就是項羽想要建立的呢?我認為不是,對於這一點我們需要解讀一下懷王之約。對於懷王之約,前人大多關注其對於之後政治問題的影響,而忽略了其作為制度規劃的一面。在六國貴族紛紛復立的情況下,一個重要的問題便在於,如何處理秦國?懷王之約所給出的【先入關中者為王】代表了以楚懷王為首的六國貴族對於天下秩序的規劃,懷王之約確認了兩個要點:第一,保留秦國***或改稱關中國***,第二,以先入關中的將領代替秦王室。應該說,懷王之約是與之前所指出的兩點相對應的,保留七國秩序,但是秦王室不可留。
但是懷王之約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完全否定了軍功階層稱王的可能性。除了關中王外,包括項羽、英布在內的軍功階層只能為將,不可為王,這與整個軍功階層的利益相矛盾,正是在這一前提下,項羽得以實施自身的政治規劃。
項羽斬殺懷王親信宋義,在鉅鹿大破四十萬秦軍,這不僅僅是一個軍事事件,更是一個政治事件,【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這意味著在軍功集團利益受到威脅的大背景下,項羽利用自己的軍事、政治才能,成功的將軍事上的勝利轉化為政治的勝利,贏得了新興軍功集團的支援,成為了楚軍乃至整個反秦聯盟實質上的領袖。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3
而最能體現項羽軍功集團屬性的事件莫過於【乃立章邯為雍王】一事,在一事件發生在鉅鹿之戰之後滅秦之前,懷王之約並未得到落實,項羽也並未針對懷王之約與楚懷王進行交流,但是項羽已經在此時立章邯為雍王,這不僅是為了安撫章邯打擊劉邦,更是告知各路軍閥:諸位皆可封王。這一舉動在事實上已經破壞了懷王之約,成為之後項羽大分封的先聲。因此我們說,與楚懷王所期待的由六國貴族主導的七國秩序不同,項羽的諸侯體系是由新興軍功階層構成的。
為了進一步闡釋項羽分封的獨特性,我們可以將其與劉邦稱帝之後所進行的異姓王分封進行對比。有人認為劉項之分封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對於既成事實的追認,是迫於客觀形勢的無奈之舉,只不過項羽沒能成功的誅殺異姓王,而劉邦成功了。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就楚漢之際軍閥林立的情況下,想要直接建立大一統的皇帝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也要應當看到,項羽和劉邦的分封有著很大區別,以下還是就格局和君主兩方面進行對比。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4
《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文學色彩最濃厚的篇章,是關於秦末義軍滅秦和楚漢戰爭驚心動魄的藝術畫卷,它具體、生動地記錄了那個波瀾壯闊的悲壯時代;項羽是司馬遷筆下最生動、最豪邁的悲劇英雄,其不朽功勳在於鉅鹿之戰的大破秦軍主力,並進一步迫使章邯率部降楚。這一來不僅使秦軍的主力被消滅,而且促成了秦王朝內部的瓦解,同時也給劉邦的入關滅秦創造了有力條件。項羽是一個戰場上的英雄,但對政治鬥爭卻一無所知。項羽與劉邦較量的失敗是必然的,但項羽作為一個反秦的英雄自有其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 其一,它不以成敗論英雄,歌頌了項羽的豐功偉績並給予他至高無上的歷史地位,如項羽被列入“本紀”,以及司馬遷作《秦楚之際月表》稱這個時段為“秦楚”等等,這都是班固等其他歷史學家所無法比擬的。
其二,作者同情項羽不假,但對項羽一切失敗因素的描寫,諸如他的生性殘暴,肆意殺戮,喪失人心;他的只講軍事不講政治,不講外交;只相信個人才幹,用人唯親,不懂得廣招賢才,團結五湖四海等等,也都寫得非常具體、非常準確;相反,司馬遷討厭劉邦,但他對劉邦政治思想、戰略戰術,尤其是他的能順應時代、應和民心,他的善於用人以及那種像條件反射一樣的隨機應變的本領,都令人歎為觀止。在作品最後的論贊中作者又一分為二地稱道了項羽的功勳,也準確地指出了他的嚴重錯誤,作者的交代全面,評價準確,表現了司馬遷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其三,《項羽本紀》所展示的重大歷史場面的複雜性與深刻性,《項羽本紀》所描繪的人際關係與種種細節的深沉的歷史感,都是前所未見的。諸如項梁、項羽在起義前的一系列日常表現,諸如項梁、項羽與楚懷王關係的一系列描寫,諸如鴻門宴前後雙方決策人物的種種思想與活動,諸如項羽、劉邦在廣武山兩軍對陣既鬥文、又鬥武的激烈情景,以及項羽臨死前認輸而不服氣的於窮途末路大顯神通。這些既有故事傳說,又有作者的合理想象,其所展現給讀者的場面、人物都既有鮮活事實,又具有深沉的人生閱歷,所以使人百讀不厭。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5
在藝術上,《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其敘事之生動,其語言之精彩,尤其是對項羽、劉邦這兩個人物形象的描寫,其成就更是空前的。他們既有英雄的偉大,又有普通人所常有的弱點,千載之下讀之,仍覺其虎虎有生氣,歷歷如在目前。錢鍾書稱讚司馬遷筆下的項羽形象說:“‘言語嘔嘔’與‘喑嗚叱吒’,‘恭敬慈愛’與‘驃悍滑賊’,‘愛人禮士’與‘妒賢嫉能’,‘婦人之仁’與‘屠坑殘滅’。‘分食推飲’與‘剜印不予’,皆若相反相違,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雙手分書,一喉異曲,則又莫不同條共貫,科以心學性理,犁然有當。《史記》寫人物性格,無復綜如此者,談士每以‘虞兮’之歌,謂羽風雲之氣而兼兒女之情,尚粗淺乎言之也。”
項羽是司馬遷心目中最雄偉的悲劇英雄,《項羽本紀》也是司馬遷傾注心力最多的藝術篇章。它通過一些帶有明顯立場傾向的故事傳說,通過一些凝聚著強烈感情的情節與細節,潛移默化地感染讀者。如“鴻門宴”作為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歷史故事,司馬遷是寫得極好的,不論是人物語言、心理活動、鬥爭場面,都寫得活靈活現,堪稱經典。在從《史記》之後直到唐人小說出現以前的八百年間,還沒有任何一篇寫人作品能夠超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