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老師個人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師在開展中班活動過後應該要及時地開展相關的反思。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幼兒園中老師個人活動反思1

  一、思想工作方面

  秉承“把每個孩子當成天才來培養”的教育理念,和“給我們一個嬌嬌娃,還您一個嬌嬌子”的原則,努力培養孩子自信、大方的優點,並尋找其特有的閃光點。

  二、教育教學方面

  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省編教材要求,制定每月計劃,並基於計劃組織有序的教學活動。下半年開始接手《數學》,對於課程的安排和內容的講解,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讓我對數學活動的組織進一步滲透。

  三、家長工作方面

  從最初班內老師與家長交流時的傾聽,到將每個孩子的特點牢記在心,再到自然流暢的與家長交流孩子在園的點滴表現,漸漸發現,家長與老師可以配合的很好,因為愛孩子、教育孩子是家長和老師的共同目標。

  四、衛生保健方面

  年初迎著手足口,年末送走了甲型流感,一年的保健工作從沒鬆懈過,大到櫥子、圖書的暴晒,小到餐巾杯子的消毒,為預防疾病的傳播,我們努力做好每個環節。

  讓我們承載著希望和期許昂首向前,我深信:走過的便是路,走過的路便是風景,走過的風景便是人生!

  幼兒園中老師個人活動反思2

  在幼兒園競賽性遊戲活動中,陳宸總是以“這個遊戲沒勁”為理由推諉,寧願在旁邊獨坐也不願意參與其中。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在教室內玩“丟手絹”遊戲。當小朋友們相互丟了手絹又一圈一圈追逐時,坐在圓圈上的陳宸興奮不已,一會兒拍手一會兒跺腳,為奔跑的孩子加油吶喊。正當我悄悄關注他投入遊戲的狀態時,他被丟到了手絹。他二話不說,撿起手絹就跑——無比正常。可惜才離開椅子兩步,他就捏著手絹站立在圈外不動了:“我不想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不好玩!”

  看著他,我的思緒飛速尋找著引導他再次迴歸遊戲的方法。於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繼續遊戲後,來到陳宸身邊,悄悄地問:“你是不是怕做遊戲時被別人追上?”“是的,我跑不過別人的。”陳宸邊解釋邊用可憐的眼神望著我。聽罷,我拉著他說:“走!老師幫你贏!”他使勁掙脫著:“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不過他們。”“怎麼會呢?你可以丟給我們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覺得誰是我們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芸沒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試試!”

  陳宸鼓起勇氣開始了他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丟手絹遊戲,他果然丟給了高智芸,也果然沒有被抓住。此時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贏了以後的歡樂。遊戲就這樣繼續進行著。在短短几分鐘裡,小朋友們好幾次丟給了他,嚐到了甜頭的他,還是一次次地將手絹丟給了高智芸,結果也同樣讓人興奮——他贏了!

  此時,我再次停下游戲,引導他思考:除了高智芸以外,還有誰跑得挺慢的?“吳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芸每次拿到手絹後總是丟給吳音霏,並且贏得比賽。我再次鼓勵陳宸試一試,果然他贏了第二個小朋友!

  今天是收穫的一天,因為一個不合群的孩子終於真正融入到了我們的集體生活中。在此過程中,他也體會到了贏與輸在遊戲過程中是可以用智慧解決的。同時也瞭解到敢於與強者較量也是一種很過癮的體驗,期待在今後的活動中陳宸能夠更加積極勇敢地參與每一項活動。

  幼兒園中老師個人活動反思3

  隨著幼兒教育方式的深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廣大幼兒工作者的歡迎,也越來越能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育的價值。

  在眾多現代靈活的教育中,區域活動成為了一種趨勢,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和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平臺。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當然在區域活動中,會出現各種的問題。在這兒,我根據自己的一些教學中的感受和心得總結一些常見的問題。

  1、活動的規則、環境與目的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學更是如此。在為幼兒營造一個好的區域活動的環境時,作為教育工作者更要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則,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如此,才能達到活動的目的,幼兒才能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

  2、活動的指導

  由於幼兒年齡較小,一些還不能完全的理解,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很大程度上是達不到幼兒教育的教學成果的。首先,在活動材料的準備上,我們必須觀察幼兒對材料的態度,適時的更新和豐富活動材料,以至於不讓幼兒有枯燥感,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其次,老師在活動中要明白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我們只是“綠葉”,活動本來就是幼兒自我發展,自我想象,自我探索的過程,過多的干預反而達不到教學效果。最後,活動中,老師要仔細的觀察,同時進行適度的交流,在點滴中瞭解幼兒的內心。

  3、活動的講評

  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個人認為十分的重要。在講評中,我們可以從自我的評價和幼兒的評價兩方面出發,進行自我的總結。當然,還有很多的小問題也是我們教學工作者應該注意的,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幼兒園中老師個人活動反思4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開展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為了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得到鍛鍊和學習,我省開展了幼兒園區角活動評比.三月份我們鐵東區選取了8所幼兒園參加評選,教工幼兒園和旭虹早教幼兒園被省裡抽檢.這次活動從去年開始就進行了,我們除配合市初檢外,還多次下到幼兒園進行指導. 通過這次檢查指導,使我對幼兒園活動區的活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升.下面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教師活動前的用心準備使我很受觸動

  準備是第一環節,其中包括區域環境的創設和區域材料的準備。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經驗和知識。教師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間和四周牆壁展示與課的主題相關的資料、照片或孩子的美術製作作品。比如“巧手區”:使用湯勺勺豆子、繫鞋帶、編辮子等;“益智區”:用小木棍排序粗細長短、加減編應用題等;“表演區”:蚌殼做成沙球,竹塊做成快板等進行打擊樂等。教師的用心準備給孩子提供了創造和學習的空間。

  二、教師有目的的組織與指導使幼兒玩得開心

  組織與指導是區域活動的主體部分,在這個環節裡,活動完全是自由的。幼兒自主地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在活動中教師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協助參與使區角活動變得更有興趣性和教育意義.幼兒玩得非常開心!

  三、活動後的總結評價恰當好處

  總結評價是開展區域活動的第三個環節,也是區域活動的結束環節,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發自願地進行交流、討論,積極表達情感、共享快樂、共解難題提升經驗。提供充分表現、交流、學習的機會,同時激發其參與再次活動的慾望。評價的結果也往往影響到幼兒以後活動的情況,評價對幼兒進一步發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教師在評價中很注重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教師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總結,有全班進行的,由分組討論的,還有讓幼兒自己評價的,也有老師指點迷津等。 幼兒的自主評價和教師的全面評價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區域活動的過程感覺很完整。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快樂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地為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是我們幼兒教師努力要做的.作為教研員我們要給教師創造更多的平臺進行展示和交流,不斷地進行研究,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到學習和發展.

  幼兒園中老師個人活動反思5

  幼兒園教師時常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活動反思,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在幼兒園各項教學活動中,區角活動有著它獨特之處,它不僅深深地吸引著每一位幼兒,而且還使幼兒在其中得到發展。因此重視區角活動,合理開展豐富的區角活動,必將使每一位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但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觀察與分析,找到一種使幼兒得到發展與提高的途徑。因此我對小班開展區角活動有以下幾點認識。

  1. 娃娃家。

  娃娃家的位置應相對固定。幼兒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觸和了解的勞動就是家務活。因此,無論是在哪個年齡班,娃娃家都是角色遊戲的中心主題。並由此擴展出以反映社會生活為主題的活動,如餐廳、超市、醫院、郵局、工廠、圖書館、火車站、博物館等。小班的角色遊戲區的主題以家庭生活為主。此外,在產生一個新的角色遊戲以前,不妨與幼兒共同討論,聽聽他們的想法。也許一位幼兒剛剛去吃過自助餐,就會提出開一家自助餐廳;也許一位幼兒在街上看見過禮品店,就會提出開一家禮品店……這樣,角色遊戲區的活動將越來越豐富有趣,幼兒在玩的時候也會很投入。小班幼兒在遊戲中往往同時扮演相同的角色。例如,一個娃娃家也許有2~3位“媽媽”,或好幾個“爸爸”。這是由幼兒年齡特點所造成的,我覺得老師不用去幹涉,應順其自然。

  2. 閱讀區。

  閱讀區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這個區以圖書閱讀為主,如故事書是有關家庭、幼兒園生活的故事,動物、植物的故事,童話故事,科學故事,人物故事等等。還有雜誌、畫報。如《幼兒畫報》、《幼兒智力世界》等。因為這些圖書的畫面簡單,顏色鮮豔。以家庭生活、幼兒園的生活、小動物的內容為主。情節簡單,篇幅不長。

  3. 美工區。

  小班的幼兒在觀察力、表現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以及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能力上,都有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設計活動的內容和提供工具、材料時必須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能力。美工區的活動必須具有趣味性,包括選材、活動方式等都應考慮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能否吸引幼兒積極地參加美工活動。小班幼兒的小肌肉發展尚未成熟,因此他們的美工活動多圍繞感知運用色彩進行。對他們的指導應著重於萌發他們的繪畫興趣和大膽作畫的信心,以及教給她們一些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與技巧。教師在這一時期需要進行一些直接的指導與示範,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與技能。

  4. 益智區。

  益智區應選擇相對安靜的地方,適宜與語言圖書閱讀區、美工區相鄰。小班幼兒尚沒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在遊戲中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醒。這時,教師應做較為詳細的講解和示範,提高他們的規則意識。但要注意,講解要生動、簡單、形象,過多的講解會使幼兒失去遊戲的興趣。而且小班的孩子想象力極其豐富,她們會用一些集合圖形擺出各種各樣的食物來,如:孩子把一個圓形放在一個長方形的上面,便能想象到棒棒糖,因此,我覺得孩子們在擺弄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對一些集合圖形的進一步的認識。

  總之,通過區角遊戲活動的開展和研討活動的學習,使我能進一步的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我在具有了這些全新的理念之後,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兒園區角遊戲活動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我將在以後的教育實踐中,對區角遊戲活動做進一步的關注和探究,使班級的區角活動更加趨於完善,充分發揮區角遊戲活動的教育價值,全面促進幼兒的發展,使區角遊戲活動成為孩子們真正的遊戲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