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節壓歲錢作文

  大概每一個小朋友都喜歡春節吧。盼望著春節早點到來,因為又可以拿壓歲錢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一天。我不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和新年禮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吵醒了。我一睜開眼,就往枕頭下面摸,哇!我摸到了兩個紅包。原來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給我的壓歲錢。我開啟一看,啊,裡面有這麼多壓歲錢呀!我高興極了,大聲喊道:“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永遠幸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全家人都高興地笑了。

  吃完早飯,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們來到了大伯伯大媽媽家,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說話,而我就和大媽媽在一起看看電視,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媽媽起身走進書房裡去了,我正感到納悶。不一會兒,大媽媽出來了,原來大媽媽是去拿送給我的新年禮物和壓歲錢了呢!我開啟禮物一看,原來是一隻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長著一頭柔美的秀髮,身穿一件潔白的粉色紗裙,真是漂亮極了!我非常高興,連聲說:“謝謝大媽媽。”……

  離開了大伯伯大媽媽家,我又準備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當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嘍!

  有了這麼多的壓歲錢,今年我又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元宵燈會義賣”活動,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壓歲錢為學校裡生病的同學獻上一份愛心。

  篇2

  關於壓歲錢,有一個很可怕的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小妖怪叫“崇”,大年三十的夜晚,“崇”總是會偷偷跑出來,到人家的房子裡,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頭,孩子總是嚇的哇哇大哭,接下來就是頭疼發熱,變成瘋子,甚至會死掉。可是,這名叫“崇”的小妖怪怕燈光,因此,在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著兩個燈籠,沒燈籠的就找一支蠟燭點燃,叫做“守崇”。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名珠,心肝寶貝。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他們怕“崇”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來讓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用一張紅紙把八枚銅錢包起來,放在孩子的枕頭邊,倆夫妻不敢閤眼。半夜,一陣陣風吹來,蠟燭的燈滅了,“崇”剛想去摸孩子的頭,這時,八枚銅錢亮了起來,“崇”哇的大叫一聲,逃跑了。

  第二天,倆夫妻把八枚銅錢嚇走“崇”的事情告訴了鄉親們,以後只要大家都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原來 ,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專門變成八枚銅錢來暗中保護孩子的。因為“崇”與“歲”諧音,之後被人們稱為“壓歲錢”。

  壓歲錢是長輩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我們做為小學生,應該正確對待壓歲錢,更應該正確使用壓歲錢。

  篇3

  每年春節我都會收到很多壓歲錢,以前我總以為壓歲錢就是大人送給小孩的過節禮物,有時候我就不肯要,可外婆說非收不可,我問她為什麼,她也解釋不清楚。後來還是媽媽告訴了我,原來,這其中還有一個典故呢。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種怪獸名叫“歲”,它特別喜歡玩弄小孩,輕者讓小孩生病,重者把小孩吃掉,每年的除夕夜,它都要到民間來一趟。在一座古老的山上,住著一對老夫婦,他們晚年得子,非常疼愛,生怕他受到任何傷害。那一年大年三十晚上,老夫婦怕“歲”又來折騰自己的孩子,便一刻都不敢離開,緊緊地守在他的身邊,一直守到了下半夜。這時,老倆口也累了,於是就拿了枚銅錢給小孩子玩。正當老倆口睡著的時候,“歲”又來了,但它見錢眼開,一看到錢,就不再逗那個小孩子玩了,那小孩終於平安無事。第二天早上,老夫婦知道“歲”已經來過,而且自己的小孩安然無恙,高興極了,從此以後,每年的除夕夜他們都要給小孩錢,用來壓“歲”。壓歲錢,顧名思義就是壓“歲”的錢。

  從此以後,年三十晚上大人給小孩壓歲的風俗就這樣傳了下來,而且大年三十晚上大家都要守歲,一直要等到新年的鐘聲響起。

  原來,這麼個小小的壓歲錢還有這麼大的典故哪!

  篇4

  除夕之夜,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又叫壓勝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裡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退燒後也就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整夜點燈不睡,就叫“守祟”。

  據說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止“祟”來侵擾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後,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於是這件事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除夕之夜,當象徵新年來臨的鐘聲敲響後,孩子們就成群結夥地向長輩們索要壓歲錢;長輩則懷著對孩子們的疼愛,把一張張鈔票塞到孩子們手中。這本來只是一種傳統習俗,無可非議。然而,今天也出現了令人焦慮的局面。

  過去,長輩們給孩子們少量壓歲錢,寄託祈求吉祥的心願。可是,現在,壓歲錢已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對正在成長中的少年來說,它竟成了一個財源,受之當然,揮霍之亦當然。這樣,對孩子來說,壓歲錢已成為有百害而無一益的了。

  其一,不少人憑著自己的主觀感覺,扭曲了對壓歲錢的看法,總是用壓歲錢的多少衡量長輩對後輩的疼愛程度。這樣,不但離間了親人們的感情,甚至會發展到孩子們以錢的多寡來作為衡量一個人親情的標準。

  其二,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手頭也寬綽了,大人們為了顯示生活富裕,就無節制地給孩子們壓歲錢,甚至相互攀比。孩子們起而效之,也互相攀比。這就催發了孩子們的虛榮心理。虛榮心對任何人都無一點益處,更何況是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呢!有的孩子在這種心理作用下,為了得到更多的錢,竟不擇手段,最後鋃鐺入獄,落了個可悲的下場。

  其三,壓歲錢助長了孩子們的消費慾望和浪費習氣。現在孩子們的壓歲錢,大多當零用錢花掉了,很少用在學習方面。男孩子把壓歲錢源源不斷送到零食店、檯球案、遊戲機廳;女孩子把壓歲錢用來“武裝”自己,或買化妝品,或買幾件流行的衣服。這樣的孩子,將來豈能在社會的漩渦中自立?又怎能承擔起時代賦予他們的重任?!

  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把壓歲錢花到了該花的地方,可惜這樣的孩子太少了。

  這使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但世上的悲劇多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篇5

  每個人最希望最盼望過的日子終於到來了——春節,小孩子們最希望春節是因為可以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又有壓歲錢,還可以放鞭炮,學習了一年終於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大人其實和小孩一樣都希望過春節,因為,他們幹活辛苦了整整一年,終於也該輕鬆地休息一下了。

  過春節就往往少不了一些習俗:走親戚了收發壓歲錢了,其實這往往也不是一件什麼壞事,反而使一些工作在外一年裡也回不料幾次人的,趁這次機會回家看看,即便幫不了家裡多大忙,但父母心裡也是開心的。最少不了的就是發壓歲錢了,在孩子的心目中,這是最關鍵的一項,當孩子手中拿到親人所發的壓歲錢時,嘴樂得都笑開了花。

  初三那天,我坐在沙發上從口袋裡拿出紅包,這時,一張張嶄新的百元大鈔出現在我的眼前。我連忙一張一張地數了起來,一百、兩百、三百……哇!整整六百元啊!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心裡美滋滋的:啊!這下我發財了!但這些錢該怎麼用呢?是買玩具?買吃的?還是……?這時媽媽走了過來:“怎麼樣?今天收穫不小吧!高興了吧?”我忙說:“媽媽我幫您買衣服吧。”媽媽說:“我的衣服夠穿了,你還是自己打算吧。不過,你應該知道雖然這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但你也應該記住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這句話。”壓歲錢雖然來得很容易,可我下決心絕不亂花掉。

  第二天,我就和媽媽去銀行把錢存入銀行,設立自己的密碼。當我有需要的時候,我就可以自由支取了。三八婦女節的時候,我可以給媽媽買一枝鮮花,送上節日的祝福。當同學有困難的時候,我可以給他們買一些學習用品。當貧困地區的小朋友需要幫助時,我可以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