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忘記做孩子的感受就能做好父母
孩子與成年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你眼中的花鳥魚蟲,可能是一個童話世界。嘗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是成為成功父母的第一步,各種育兒法,都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教父母如何改變孩子。一類是教父母如何內省自己,尊重界限,看見孩子。
01
正面管教
第一類育兒法裡面,總有一個特別正派的名字,比如叫“正面管教”。
它當然也會說“父母要成長改變自己,孩子的問題多是父母的問題”這類漂亮話,但是一落實到具體問題上,核心依然是想要操控孩子。
父母學到了如何通過更高明的辦法去操控,比如“溫柔而堅定”地去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象中的樣子。
像溫和而堅定地要求孩子停止看動畫片,溫和而堅定的控制孩子吃掉青菜…
總之就是溫和而堅定地侵犯孩子的界限,把孩子改造成自己認為的正確樣子。
溫和而堅定如果實在行不通了,就會有楊永信這樣的核心理念一致的機構來收尾,在囚禁虐待電擊下藥的情況下,不信沒有孩子不認錯。
02
孩子就是不能慣著
還有一部分管教比“溫和堅定”更“理直氣壯”,他們認為“孩子就是不能慣著”。
把“孩子就是不能慣著”這句話常常掛嘴邊的人,絕大部分是社會底層,一臉的不高興,可想而知他們的孩子大概率也會成為父母那樣的人。
而事業有成且活得較為幸福的,大部分對孩子盡力寵愛。
失敗者對自己的信念往往有著偏執的自信,無論什麼樣的事實擺在眼前都能選擇性失明。
而越是成功的人越具備現實檢驗能力,能夠觀察思考因果,根據事實調整自己的認知。
好在,一些社會底層的父母,擁有質樸的人性,盡力寵愛孩子,不干涉不評判孩子,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容易實現階層跨越。
我認識的幾個年收入百萬千萬的,出身於農村,父母甚至大字不識,共同點是面對孩子都很謙卑。
他們對孩子是能給多少給多少,堅信孩子一定比自己強,所以從來不去教育孩子。
03
複製了與父母的關係模式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生孩子的目的,不是因為內心愛滿溢而想要傳遞下去,而是出於對自己空缺生命的彌補,無意識的輪迴。
所以說生育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偉大的事兒。
所謂的“輪迴”,在這裡指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一代一代地複製延續。如果這個輪迴是痛苦的,可以試著去覺知,覺知自己關係模式的由來。
精神分析是一門工具,你可以用它來抱怨
也可以藉助它去看清自己的輪迴。
當你想要承擔起終結輪迴的責任,將自己從未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愛,傳遞給下一代。這是一件偉大的事兒。這趟英雄之旅的回報是,你自己的身心也會被滋養療愈。
04
回想一下自己做孩子時的感受
孩子不需要被大人指出是非對錯,他/她需要自己的感受被確認,同時也需要了解大人的感受。
當真實的感受流動起來,
自然能夠彼此尊重,彼此呵護。
我小時候有一次把別人做褲子的面料給剪壞了,其實我並不是想要有意地做壞事,我只是想去體驗一下剪子剪東西的感覺。
然後對方告訴我“這個是我要做褲子的面料,不能剪”,那我就會馬上停止這個行為。
假如,當時我被人評判“你這個孩子就是想破壞別人的東西”,那麼我的活力、熱情和探索欲就會被恐懼的牢籠所困住。
我會覺得自己很壞,就會擔心自己做錯一點事就會被評判、被拋棄。
只要你沒有忘記做孩子時的感受,你就能做好父母:
·當你想要強迫孩子吃飯,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小時候被迫吃飯是什麼感覺?
·當你想要督促孩子學習,可以感受一下,如果你自己被老公督促做飯,你還會對做飯有興趣嗎?
·在經濟承受能力之內,卻跟孩子較勁兒這個玩具到底該買不該買。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小時候的慾望,是如何被父母打壓和評判的。
“輪迴”有巨大的推動力,去推動我們把自己曾經遭受的痛苦轉嫁給孩子。
而且,頭腦會合理化這個過程,把我們受過的苦,以“愛”的名義、“為孩子好”的名義再次轉嫁給孩子。
解脫“輪迴”,需要我們莫忘初心,迴歸自己真實的感受,就能夠看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