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總結

  “反思”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造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體現價值。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1

  本學期,我承擔了初一新生的體育教學任務。因此,廣播體操的教學就成了這學期的首要教學資料,廣播體操無論從教來講還是從學來說都是一項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圓滿完成廣播體操教學的前提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下方僅以我的一節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來說明我是如何進行廣播體操教學。

  1、準備部分

  在這部分裡我主要採用激發興趣匯入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我的課堂升溫,具體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分級進行趣味遊戲,並以此到達熱身的目的。因為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是比較“稚嫩”、孩子氣還很重,適當採用遊戲的方法進行教學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

  2、基本部分

  因為廣播體操有硬性的教學要求,註定了其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書面要求進行教學,所以除了儘量使用幽默的語言外,我依然採用了傳統的完整示範―分解示範、講解教學―完整教學的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分的強調“教”,而是“教”與“學”並重。在動作傳授完以後,我讓同學之間分組練習、討論,每組5-6人,學、練、教、互相糾錯,以此培養學生自評、互評的潛力,並讓動作完成好的學生進行示範領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培養學生敢於表現自我的潛力。因為我們的學生在上課之前都已經分組,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學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讓他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同學做的規範,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我全程指導及時發現錯誤動作,在錯誤動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糾正過來。

  3、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一是課堂的常規,二是讓學生總結點評一下本節課的收穫,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的學生,讓其在課後加強練習,三是收還器材。

  課後反思:

  透過課的教學,我發此刻管理學生方面不能到達完美的要求。廣播體操的教學資料基本完成,教學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在難度較大的教學教程中,總是有個別的學生調皮搗蛋,在處理問題學生的時候,我基本都採用了微笑處理,效果不是理想。這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就應在熟悉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採用區別對待方法,根據不一樣學生的個性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2

  一直以來,我們老師在教育第一線上,任勞任怨,課講了一遍又一遍,題做了一道又一道,試卷評了一張又一張,有時卻收效甚微。那麼,如何做好有效教學呢?

  我認為,在課堂上,教師應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進行最有效的學習。如果真正做到有效性,我認為教學觀念的轉變是首要!

  首先,結合課堂教學的反思,我覺得英語課要有效,應該少廢話多練習。過去,上課的形式大都是老師在做演員不停地說,學生就只是當觀眾靜靜地坐著聽。確實效果並不好,因為有一部分學困生就會心猿意馬。因此,讓學生多做些練習,課堂效率就會高很多。不經過訓練,就達到目的。俗話說:“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其次,我覺得光練也不行,師生間的有效交流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之所用才是最重要的。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本身就重在交流.記得和老外在談話時,相對語法,他們更重視彼此間的溝通,即使犯了語法錯誤,還是能理解.想想也是,我們說中文時也會出現語法錯誤,更何況是外語。這也是課堂教學反饋的有效形式。

  第三,慎用多媒體。課件的濫用,是常有的事。有時候一支粉筆、一張嘴就能讓學生理解接受的教學內容為什麼還要興師動眾呢!我覺得這是違背“有效”理念的!想想,有一些課咋看很好玩,課堂上學生被老師的動畫、圖片……吸引,興趣高漲,可是一下來,卻沒有實實在在聽說讀寫能力進行細緻、深入的訓練,學生什麼也沒有學到。所以,多媒體是一把雙刃劍,需要慎用。

  第四、面向全體學生,抓好落實。教學中,我經常反思:

  ***1***課堂教學是否面向了全體學生還只是少數學生?

  ***2***所講內容是否進行了再次反饋,對大多數學生搞不懂的問題是否採取補救?

  ***3***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是否高,思維是否有創新?

  ***4***學生的預習、復 習、作業是否落到實處?

  ***5***是否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經驗?

  ***6***是否幫助學生構建了知識體系並獲得瞭解題能力?

  教學無非是兩個方面: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但如何使教與學落到實處,達到教與學的結合?確需我們下一番功夫。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素養,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總之,面對高中英語新課程,我們有過迷茫,但更多的是清醒;有過慌亂,但更多的是沉著;有過猶豫,但更多的是果斷;有過淚水,但更多的是歡笑。只要更新觀念,大膽嘗試,不斷反思,我們堅信,我們的教學道路會越來越寬敞,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3

  不知不覺已經從事小學體育教學有十餘載,應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為我們帶來了機遇,同時也掂量出我們的分量,小學體育課教學反思。我覺得課堂教學真的不簡單,所要應對的事情太多了,但從中也學到一些東西和一些經驗,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針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動作要領到底要不要講得那麼細,課中的分解動作練習有沒有必要?因為我發現,有些學生在學習了動作要領之後,動作相反不協調了,變形的動作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是不利的。在課堂組織上,該充分地放手,還是要收?

  怎樣才算是一堂好的體育課?記得在一次教師培訓中,教研員說,只要學生在有限的時光充分活動,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課。認為上體育課沒有必要排著整齊的隊伍集合,慢跑。要思考學生的興趣及想法,不能讓學生覺得上操場好象上刑場一樣。提出了此刻的體育教學有些教師還是以競技專案為主,以增強體質為教學目標。

  素質教育與現代思想要求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健體,要重視培養獨立從事科學鍛鍊身體的潛力。於是我們有些教師由此認為體育教學要實現多項轉變:由“重視學會”轉變為“重視會學”;由“重視體育技能學習”轉變為“重視體育潛力的培養”;由“重視技能掌握”轉變為“重視情感體驗”。於是在教學中就出現了“自定目標、自主學習、自主鍛鍊”等名目繁多的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愛怎樣學就怎樣學,只要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在歡笑中度過就是成功的好課,就說我們學校這次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來說,兩堂體育課資料設計都合乎學生的興趣,但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運動技能蕩然無存,教師和學生輕簡單鬆在歡笑中下了課。試問學生的潛力得到發展了嗎?學生的體能得到鍛鍊了嗎?

  作為基層的體育教師的總有一種迷茫的感覺,總覺得體育課程改革純理論的東西過多,具體實際指導的、可操作性的東西太少。我們是不是真要天天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進行體育訓練與競賽?理論與實踐總是存在著必須的距離。象我們學校幾乎每個班都有60多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興趣不相同,更何況體育專案種類繁多,有的喜歡打籃球,有的喜歡踢足球、賽跑、投擲等等。假如都依照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生的心裡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堂活動課,在其他老師的眼裡認為這是一堂“放羊課”。其實“放羊課”是個性難上的課。所謂“放羊”,要有足夠的“草”讓“羊”吃,要有安全的場地讓“羊”吃飽。象這類課我不敢上,一來讓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務正業,讓學生在操場瘋玩,自我到處轉悠,巡視。二來學校的環境有些不允許,一堂體育課,操場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經常六七個班在場地上。這兒跑去撞到人,那兒投球砸到人了,更別說其它專案。高喊了幾年的素質教育,快樂體育,還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打轉,四列橫隊集合、慢跑、講解示範等等。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只有全盤接納,待到仔細回味真是酸甜苦辣盡有。不管怎樣,貼合學校實際狀況的教學才是最好的!

  4

  這裡說的閱讀是指學生閱讀課上的閱讀,也指學生課外的自由閱讀。這裡說的寫作主要指學生的課堂作文,不包含視寫作為愛好的學生的創作。閱讀和寫作好像孿生姐妹,她們的關係如此親密,以至於忽視其中任何一位,我們的語文教學都步履維艱。而我們的現狀是閱讀課處於無序狀態,寫作課處於無作為狀態。我想理順閱讀和寫作的關係,可能對我們有幫助。

  閱讀是寫作的準備階段。閱讀的過程是積累的過程,積累素材,積累技巧,積累思維方式。積累分為顯性積累和隱性積累。

  顯性積累是看得見的,比如我讀書時背的古詩詞挺多,記住的名言警句不少,瞭解的名人軼事很多,說話寫文章出口成章旁徵博引,別人都誇你博聞強識,老師也表揚你文章材料豐富。我讀書時注意文章的思路結構,寫作文時借鑑了模仿了,我的作文結構嚴謹或新穎。這些積累被大家看重,認為我們在學習時間這麼緊張的情況下,給學生開設閱讀課,或者拿出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目的不就是要讓學生掌握儘量多的材料嗎?不就是讓學生有進步嗎?這種觀點不是沒有道理,學生記住的東西多當然也沒有壞處。可是我們的閱讀不能這麼急功近利。

  讀書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個人讀書好像和一個人交往,時間久了,慢慢會受其影響,慢慢會變。人從書中攝取營養同樣需要時間。經常聽學生抱怨“我也讀了不少書了,作文還是寫不好”“我背的東西不少,寫作文時用不上”“名著讀了幾大本了,寫作文還是語言乾巴巴”這些學生都太心急了。讀一點點就想立竿見影,哪有那樣快!讀幾本書,讀一個假期的名著,背幾十首古詩詞,就想寫出好文章,對自己的要求也太高了。真把讀的書消化吸收,讓書中的內容成為自己知識的一部分,和自己既有的知識融為一體,成為自己解決生活問題人生問題的參考甚至準則,用起來得心應手,才是真把書讀進去了,讀活了。讀完書自己的素質增強了,做人的境界提高了,這才是有用了。素質好了,境界高了,你寫的文章當然就見解新穎獨到,格高意遠了。寫文章就是做人。要不怎麼說文如其人呢。這種閱讀就是隱性積累。當然我們說積累分為兩種並不是說閱讀分成兩類,我們先進行某一種積累,再進行某一種。閱讀是一個過程,循序漸進,逐步深入。量的積累最終指向質的飛躍,當閱讀成為一個人的習慣,估計兩種積累都有了。我們目前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多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寫作是閱讀的呈現階段。沒有人天生就是作家或詩人,我們在文章中表達的觀點可能是自己的,可如何表達往往是以往閱讀經驗的有意無意地復現。曾有作家為了防止受別人的影響而破壞自己的獨創性,不讀任何文學作品,只讀歷史類作品。我們不管這種做法妥當與否,他的作品還是有閱讀經驗的參與。學生們對生活感悟不深入,人生經歷少,文章裡大部分是間接經驗。而閱讀是他們獲取間接經驗最直接的途徑。應該說學生寫作的質量和閱讀的質量是密切相關的,所以應該謹慎地選擇學生的閱讀材料。

  用閱讀來促進寫作。具體到語文教學中,我覺得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開展閱讀的初級階段應該明確地告訴學生,現階段我們的閱讀非常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寫作服務的。讀什麼,怎麼讀,讀多少,可能直接關係到他寫作能力的提升。這樣的閱讀,因為目的明確可能效率會高一些。等到學生嚐到閱讀的甜頭***比如老師表揚寫的作文字句比以前漂亮了,用的例據比以前新穎了,考試作文成績提高了等等***後,再逐步提高要求,引導他們作隱性積累。

  用寫作來帶動閱讀。套用一句不太恰當的話,“學,然後知不足。”用在閱讀和寫作關係上應該說“寫,然後知讀不足”。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教師也要做審題立意和寫做技法的指導,但這絲毫不能代替學生完成由“不會”到“會”的蛻變,因為灌輸遠不如主動求知來得有效。要指導學生去讀他想要寫成的那類文章,讀的越多,他的感悟越深,再寫的時候,困難就會減少了。

  讀寫相互作用,困擾我們老師和學生的兩個大難題大概就好解決了。

  5

  一、利用遊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遊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透過遊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群眾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遊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帶給了良機。例如,在遊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拳腳相向,也有失利的組同學之間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怯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僅影響了遊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我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個性是有傾向性的使學生認識遊戲比賽的好處,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學校舉行一個足球比賽,就因為爭一個球,就準備打架了,我立刻跟他們兩個人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不然就請先離場休息。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用心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培養善於理解意外事實的潛力

  任何人從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同樣,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場校際拔河比賽中,因我發現一名外班的學生參與了某班的比賽,故大聲斥責,結果使該班的學生轉移了注意力而導致失敗。這種由於決心書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學生難於理解,情緒十分惡劣。對於這種意外事情的發生,我主動地向學生說明真相,講清道理,充分肯定他們的實力,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並帶給再賽的機會。同時還能夠透過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賽出師不利的典型事便來教育學生,使學生了解任何比賽都可能存在必須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養學生理解意外事實的潛力,從而增強抗挫折潛力和自我調節情緒的潛力。

  三、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於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格和交際關係、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絡。小學階段是性格構成期,我們應當透過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用心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問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或是因為體育成績不理想,而沒有人願意與他們一組。針對這一狀況,我就親自上陣,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齊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狀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遊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忙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四、採用“運動處方”教學方式

  教學中為了鍛鍊同學們的自我組織潛力、自我管理潛力,為了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教學,滿足所有同學的興趣和需要,有時我把教學資料科學地、嚴謹地設計成多種運動處方讓同學們選取自我所喜歡的運動處方,然後根據選取狀況自由結合成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位小組長,小組長帶領同學們完成教學資料。各小組在完成運動處方的資料時,根據自我狀況選取自我的組織方法和學習方法。這樣充分發揮了同學們的聰明才智,發揮了同學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了,課堂教學一片生機盎然。

  五、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務必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透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及運用知識的實踐潛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透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潛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帶給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