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貓鼠讀後感範文高中
《狗·貓·鼠》這篇文章通過對貓和鼠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常引用寓言說明狗貓結仇的來源,其實是在嘲諷社會上那些無中生有的結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不曾發現,狗和貓原來是有著過節的冤家;也不曾知道,魯迅先生原來是仇貓的。
現在讀了《狗·貓·鼠》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魯迅先生仇貓是有著正當理由的:一是貓欺負和折磨弱者,二是貓有一副令人仇恨的媚態,三是它們的嗥叫令人心煩。然而這些都不是魯迅先生起初仇貓的原因;那是後來才新增進去的。
令幼年魯迅仇貓的原因很簡單:它吃了魯迅心愛的隱鼠。真是單純!後來知道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魯迅這才恍然大悟,但仇貓的感情非但沒有減淡,而是更深刻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裡的貓不是單指貓,更是指那些“媚態的貓”——那些“現代評論派”的人。魯迅先生借自己的仇貓而用辛辣的筆調無情諷刺了現代評論派文人的“媚態的貓”式的嘴臉。
看到這,我不免為貓抱不平。仇貓的人的確很多啊!我們身邊就有不少人經常打貓、趕貓甚至吃它們。但是,貓本無罪,為何要仇貓呢?
誠然,貓有著一些令人討厭的惡習,如玩弄獵物、有時很嬌媚。但是這畢竟只是它們先天的秉性,是無法改變的。人為什麼要給它戴上“媚態的貓”的臭名?常說人在進步,但借本無傷人之力的文字語言,借那些“只能嗥叫的動物”去攻擊人,這絕不是進步的表現。又如狗,和貓根本沒什麼深仇大恨。有時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貓狗逗著玩的情形,而不至於恨之入骨,見了貓就窮追不捨。然而人卻偏要說“看哪!狗不是仇貓的麼?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說要打‘落水狗’!”這是所謂的“君子”應有的言行嗎?這是人的墮落啊!
人類的進步,往往伴隨著血腥無情的戰鬥,我想這應該是正常的吧。但是把戰鬥擴充套件到其他生物上,指桑罵槐般戰鬥,未免有點放肆。
貓也罷,狗也罷,不過是一些無辜的生靈。自人類會走路、會打獵那一天起,它們就已經追隨人類了。然而作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如今卻被用作人與人鬥爭的工具,那是它們的不幸,也是人的不義。同一搖籃下,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多一份尊重。
***二***
這個週末我的語文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讓我們細讀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並寫出讀後感。我回到家,就翻開書,簡單看了一下目錄。頓時,我的目光落在了一篇名叫《狗·貓·鼠》的章節上。初看題目,還以為是先生小時候與他們家的三種動物發生的奇聞軼事。但當我把這章看完之後,我才茅塞頓開。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迅先生仇貓——既不喜歡貓的原因。在這一章節中,先生清算了貓的三種惡性: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玩弄厭了,才肯吃掉它;第二,貓與獅子、老虎等凶殘的肉食動物同為一類,但展現在人面前的卻是一副嬌寵可愛的姿態;第三,它總在交配時嚎叫,讓人心煩。讀到這裡,除了對先生精湛的寫作手法感嘆外,也不得不對魯迅先生的“罵人術”心生讚歎!先生就是先生,連寫一個兒時的回憶錄也不忘罵罵那些跟貓一樣的“正人君子”。
在《狗·貓·鼠》這一章節中,魯迅先生取貓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恰到好處得把生活中那些與貓相似的偽君子描寫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得把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欺軟怕硬、恃強凌弱的特點表達出來,表述了他們對弱者的“盡情折磨”和對強者的“一副媚態”,寫出了先生對這些人的厭惡。同時,作者追憶童年時救下的一隻隱鼠的經歷,也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
《狗·貓·鼠》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諷刺了那些與貓一樣有醜惡嘴臉的人。直到現在,對文壇的影響依然十分巨大。
***三***
最近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著《朝花夕拾》,它的作者是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又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的文章都是艱深的,多讀風遍,就會有了一些感悟。正如《朝花夕拾》的第一篇——《狗·貓·鼠》。就是這部散文集裡的一篇佳作。
《狗·貓·鼠》這篇文章通過對貓和鼠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常引用寓言說明狗貓結仇的來源,其實是在嘲諷社會上那些無中生有的結論。文中:一、“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不是和獅虎同族的麼?可是有這麼一副媚態!但這也許是限於天分之故罷,假使它的身材比現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麼一種態度。”這段話作者用隱喻的手法寫出了反動文人的殘忍和媚態,不禁人拍案叫絕,使我感受到作者對貓以及和貓有著同樣品質的人的煩感。魯迅先生富有諷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愛憎分明的胸懷。:至於凡所遇見的諸貓,最先不過是追趕,襲擊,後來卻愈加巧妙了,能飛石集中它們的頭,或誘入空屋裡面,打得它垂頭喪氣,文章層層深入,把“推廣”手法活化,語言十分巧妙。“現在我已經記不清當時是怎樣一個感想,但和貓的感情卻終於沒有融合,到了北京,還因為她們傷害了兔的兒女們,便舊隙夾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貓”的話柄,也從此傳揚開來。這幾句話用詞準確,讓讀者也一目瞭然。
這篇文章,以議論為中心,中間穿插描述童年時代的生活,脈絡也十清晰,魯迅巧妙的運用了往事挾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也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國家的士氣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四***
魯迅先生的文筆一向是很犀利的,像一支支鋒銳的標槍,總能準確無誤的刺入當時昏庸無能的執政者的咽喉。《狗·貓·鼠》正是這樣一篇文章。
文中對“狗”的描述不多,暗諷了目光短淺又自以為是的人,卻用了大幅筆墨描述了貓和鼠。貓性情殘忍,喜歡捉弄折磨弱者,雖與獅虎同類,卻又帶著讓人噁心的媚態,貓自己要是身材再高大些,還不知道會怎樣的狂妄。這種隱喻的手法暗諷當時反動文人的醜惡嘴臉,入木三分。魯迅先生仇貓的理由最初很簡單,只為了“它們在我的耳朵邊盡嚷的緣故”。真正讓他恨起這些貓,是因為他最愛的隱鼠被貓吃掉了。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對鼠的描寫也十分有趣,特別是用“老鼠數銅錢”來描述老鼠遇到敵人的絕望和驚恐,體現了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過人的洞察能力。那些跳梁的大老鼠顯然是讓人厭惡的,它們有損無益,只會破壞和偷竊,而貓呢,雖是飼養著的,卻吃飯不管事,而且大多聲張虛勢,本事不足。隱鼠倒是個有趣無害的小東西,它弱小可愛,喜歡“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卻“慰情聊勝無”,給魯迅帶來了有關“墨猴”的遐想與快樂。儘管作者後來知道了隱鼠並不是被貓給吃了,但他還是討厭貓。與其說魯迅先生討厭貓,不如說是借“貓”來表達他對反動文人和政客殘忍無恥的行徑的痛恨與鄙視!
魯迅先生一身正氣,但他所處的年代黑暗、腐朽、不平等,他用筆作為標槍,用力投中一切黑暗腐朽、麻木不仁的現實。《狗·貓·鼠》這篇文章生動有趣,卻飽含深意,足以讓當年所謂的“狗、貓、鼠”們無地自容!
***五***
這個週末我的語文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讓我們細讀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並寫出讀後感。我回到家,就翻開書,簡單看了一下目錄。頓時,我的目光落在了一篇名叫《狗·貓·鼠》的章節上。初看題目,還以為是先生小時候與他們家的三種動物發生的奇聞軼事。但當我把這章看完之後,我才茅塞頓開。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迅先生仇貓——既不喜歡貓的原因。在這一章節中,先生清算了貓的三種惡性: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玩弄厭了,才肯吃掉它;第二,貓與獅子、老虎等凶殘的肉食動物同為一類,但展現在人面前的卻是一副嬌寵可愛的姿態;第三,它總在交配時嚎叫,讓人心煩。讀到這裡,除了對先生精湛的寫作手法感嘆外,也不得不對魯迅先生的“罵人術”心生讚歎!先生就是先生,連寫一個兒時的回憶錄也不忘罵罵那些跟貓一樣的“正人君子”。
在《狗·貓·鼠》這一章節中,魯迅先生取貓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恰到好處得把生活中那些與貓相似的偽君子描寫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得把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欺軟怕硬、恃強凌弱的特點表達出來,表述了他們對弱者的“盡情折磨”和對強者的“一副媚態”,寫出了先生對這些人的厭惡。同時,作者追憶童年時救下的一隻隱鼠的經歷,也表達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
《狗·貓·鼠》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諷刺了那些與貓一樣有醜惡嘴臉的人。直到現在,對文壇的影響依然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