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後一個節氣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節氣,而雨水節氣就是春季中的一個節氣。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雨水節氣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後一個節氣

  驚蟄節氣。

  “驚蟄”時節,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的3月5日或6日,當太陽執行至黃經345°時為“驚蟄”。它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漸有春雷,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從“驚蟄”之日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驚蟄”時節儘管天氣轉暖,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氣溫時高時低,乍暖還寒,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仍需注意保暖,預防疾病發生。“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

  前一個節氣

  雨水之前的節氣是立春,所以“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便是由此而來。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天文意義上它標誌著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

  對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譜》中這樣解釋的:“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雨水節氣簡介

  每年公曆2月18日前後為雨水,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而且表示雨量開始增多。《曆書》中說:“鬥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說明雨水節氣中,水獺開始捕魚了;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草木在綿綿春雨中悄悄吐出嫩芽。從此,氣溫回升,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杜甫有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曆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