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舞臺美術設計的美學品位

  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革,人們對藝術的審美也產生了飛躍性的變化。那麼,舞臺美術的美學品位如何提升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統觀世界舞美設計潮流與傾向,在中國舞美髮展史中拓展生髮

  簡要回顧中國舞美髮展史,大體可分為寫意、寫實兩條主線。

  其一是寫意的理念,這主要以中國戲曲舞美設計為代表。

  中國戲曲傳統的形式美是“以一求多”、“一行多用”、“一式多用”、“一曲多用”,便決定了戲曲舞美的“一景多用”、“一服多用”,其中以“一桌二椅”達到了極致與極端。

  所謂“景由人生,人走影滅”,所謂“以虛代實”,所謂“說山即山,言水即水”等等,都是這種寫意理念的具體體現。

  當然,寫意之簡約,並非只是簡單,而是將複雜變為簡潔,將豐富凝為結晶,即“景簡意賅”,其主旨以一當十,以少勝多,創造出舞臺表演的最大空間與神似的意境。

  其二是寫實的理念,這主要是以中國話劇舞美為代表。中國話劇因受西方戲劇尤其是受蘇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影響,其形式美是“以多求一”或“以一當一”,重形似而輕神似,主張與生活一樣真實,以至達到真牛上臺、真吃真喝、真樹真花、真門真窗的程度。這與中國戲曲舞美設計的美學理念恰成鮮明對比,兩者大有針鋒相對之勢。

  其三是雙向交叉的理念。建國以後,中國戲曲在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指引下,進行了全方位改革,其中舞美設計的改革創新的步子也比較大,創作理念拓展得也比較大,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敢於向話劇舞美設計的“寫實理念”學習,借鑑其寫實要素,其中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現代京劇的舞美設計為典型代表。

  這些現代京劇的舞臺美術,無論是佈景、燈光,還是服裝、道具、化妝,都全面實行了話劇的“寫實化”,因而遭到某些人的反對,曾引起一場爭論。有人認為這種舞美設計的“寫實化”,與戲曲表演的寫意化形成矛盾,形同水火,並以《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的舞臺美術為例真實的林海雪原與逼真的陽光同楊子榮手持馬鞭騎“馬”上山的虛擬表演形成尖銳的矛盾。時至今日,這種爭論也未有定論。

  而另一方面,中國話劇的舞美設計又向中國戲曲舞美設計的“寫意理念”學習,搞所謂“虛擬場景”、“中性舞美”,簡單的幾塊平臺,像積木一樣,任意組合,既可代表桌椅,又可代表山石。

  例如哈爾濱話劇院上世紀80年代末上演的大型話劇《蛾》,就充分體現了這種寫意化的舞美設計理念。

  我認為,雙向交叉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為這至少證明了,無論是戲曲還是話劇,舞美設計的美學理念都同時在拓寬,而拓寬乃是創新發展的思想基礎。

  適應時代的高科技發展,在全球藝術創新裡拓展昇華

  當代世界,瞬息萬變,各種藝術創新的速度、力度、廣度,都前所未有。因此,中國舞美設計美學理念的拓展,必須面向全球,面向各種新潮。

  首先是舞美設計的美學理念,已呈多元化狀態。既有戲劇***包括戲曲、話劇、歌劇、舞劇等***的寫意理念與寫實理念,又有歌舞、雜技、影視、時裝表演、體育、武術等等各種綜合的美學理念,這就要求舞美設計者廣收博採,多學多思多用。

  例如川劇《死水微瀾》中由兩個小演員穿著白色服裝,上面印有紅色的點數,代表兩個“骰子”,翻滾舞蹈,別有情趣,這究竟是“寫實”還是“寫意”?是浪漫還是荒誕?誰能說得清?恐怕我們只能說,這是包容永珍的高度綜合。

  同時是舞美設計的美學理念,已呈高科技化狀態。

  電腦設計、三維動畫、彩色噴塗、鐳射燈等等,可以超越以往的一切,營造出意想不到、神奇變幻的舞臺空間。這就要求我們舞美設計者必須在美學理念上進行全新的拓展,不能成為“藝術科盲”,唯其如此,才能適應時代,跟上時代飛速發展的步伐。

  迎接挑戰,在創作思維的深層中拓展提升

  作為21世紀的舞美設計者,我們正面對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在創作思維的深層中拓展昇華,要對新興的藝術哲學、藝術心理學、藝術科學有深入的瞭解與研究,從而形成全新的頂尖級的舞美設計美學理念,以挑戰為機遇,將理念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