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震盪怎麼檢查

  腦震盪是最常見的一種腦部受到外傷後引起的腦部的疾病,特別是在碰撞中,是很容易造成腦部受傷的,比如摔傷、頭部碰撞等等,頭部受到撞擊以後,就會出現一些不適,很可能引起腦震盪,那麼到底怎麼檢查才能知道是腦震盪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腦震盪的檢查方法

  腦震盪的檢查化驗

  顱骨平片未見骨折;腰穿測壓在正常範圍、腦脊液沒有紅細胞;腦電圖僅見低至高波幅快波偶而有彌散性δ波和θ波,1~2天內恢復,或少數病人有散在慢波於1~2周內恢復正常;腦幹聽覺誘發電位可有Ⅰ~Ⅳ波波間期延長、Ⅴ波潛伏期延長或有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CT檢查平掃及增強掃描均應為陰性,但臨床上發生骨少數病人首次CT掃描陰性,而於連續動態觀察中出現遲發性顱內繼發病變,應予注意。此外,有學者報告用放射性核素123I-IMP和99mTc-HM-PAO施行單光子發射CT掃描***SPECT***,檢查青少年腦震盪病人,發現70%有小腦和枕葉血流降低。

  腦震盪鑑別診斷

  通過病史、臨床特點,以及輔助檢查的排除即可明確診斷,不難鑑別。

  腦震盪症狀表現

  意識障礙:程度較輕而時間短暫,可以短至數秒鐘或數分鐘,但不超過半小時。

  近事遺忘:清醒後對受傷當時情況及受傷經過不能回憶,但對受傷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憶。

  其他症狀:常有頭痛、頭暈、噁心、厭食、嘔吐、耳鳴、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應遲鈍等症狀。

  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徵。

  檢測腦震盪的方法

  據阿瓦雷茲博士介紹,腦震盪通常是由頭部受到撞擊引起的,不過個體的頭部和上身受到劇烈震盪也可能引起腦震盪。腦震盪的症狀可能不太明顯,並且一般在撞擊發生後不會馬上表現出來,所以在子女發生磕碰後家長們應該仔細留意相關症狀以便及時發現。

  以下就是一些與腦震盪有關的跡象:

  1、頭痛 或感到腦袋有壓迫感

  2、出現亢奮以及注意力集中問題

  3、意識不清或暈眩

  4、耳鳴

  5、 對光或聲音變得敏感

  6、 噁心嘔吐

  7、突然口齒不清

  8、感到疲乏

  不論何時,在子女頭部受傷後最好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即使看起來情況並不十分緊急,父母也要謹慎對待。

  腦震盪經過適當治療,各種症狀可在數日或數週內消失。但有些人在腦震盪後,不但頭痛、頭暈 等現象不好轉,還會出現自覺腦子和身體有嚴重問題、睡眠 不深不穩、噁心或胃部不適、害怕到空曠場所或上街、感到苦悶和對事物不感興趣等焦慮、抑鬱現象。

  在光學和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下,受損腦組織以及腦脊液的生物化學改變多能完全恢復正常。

  上文中介紹了一些檢查腦震盪的治療方法,只要頭部受到了撞擊或者碰撞,不管在當時有沒有出現不適的症狀,都需要到醫院接受腦部ct的檢查,確認腦部沒有受到損傷後才可以。否則腦震盪很可能引起一些併發症,比如腦水腫、腦出血等等。

  腦震盪的預防常識

  腦震盪可根據傷後的症狀和體徵而診斷,由於腦損傷較輕,治療上主要是對症處理,例如頭痛者給予鎮痛劑,嘔吐明顯而不能進食者給予輸液,而且傷後早期宜安靜休息,少思考問題和閱讀報章,並注意減少對病人的不良刺激。經治療數日或數週後,本病大多能治癒。

  由於本病可與顱內血腫合併存在,傷後最好留院觀察和治療一段時間***5天左右***,一旦發現顱內血腫即能及時診斷和治療。對於回家的病人,親人親友應在1—2天內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狀態,注意頭痛、嘔吐和躁動不安等症狀,如病情惡化應立即到醫院進行CT檢查,從而明確診斷。

  由於頭部外傷腦組織受到損害,最初出現意識喪失,恢復後多有健忘、逆行性健忘、科爾撒科夫綜合徵、神經衰弱狀態、性格變化等症狀。對這種非肉眼所能見的腦組織變化稱為腦震盪。部分腦組織受破壞者稱為腦挫傷。腦震盪可能是腦組織全部功能障礙所致的特有症狀。發病機理可以考慮是由於腦的血液迴圈障礙、蛛網膜下腔腦脊液迴圈和延髓的障礙。

  常見的症狀是頭部受傷後,即刻發生一時性的神志恍惚或意識喪失,時間持續數秒至二、三十分鐘不等,清醒後恢復正常,但對受傷時的情況及經過記憶不清。此外,還出現頭痛、頭暈及噁心、嘔吐等。腦震盪是最輕的顱腦損傷,一般經臥床休息和對症治療多可自愈。但在診療過程中,要注意是否合併較嚴重的腦挫裂傷和顱骨血腫等。因此,應密切觀察病情,特別要注意脈搏、呼吸及神志的變化。必要時應作進一步檢查,如腰脊穿刺、顱骨X光片、超聲及CT等,以便即時作出診斷和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