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稻城的導遊詞範文彙總

  稻城縣位於中國四川省西南邊緣,甘孜州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橫斷山脈東側。屬康巴藏區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四川稻城的導遊詞範文1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銀日則海拔為5020米,共有1145個大小海子。其規模密度在我國是獨一無二的,故名海子山。海子山位於理塘與稻城兩縣之間

  海子山位於四川甘孜稻城縣境內,縣城以北60公里,界於理塘、鄉城,稻城三縣之間,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遺蹟,素有“稻城古冰帽”之稱。

  海子山方圓32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擁有1145個大小海子,區內最低海拔3400米左右,最高海拔5050米,平均海拔4000米,是古地中海隨喜瑪拉雅山系隆起而抬升起來的高原丘陵,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員留給人類的古冰體遺蹟。

  海子山曾經是一片浩瀚的汪洋大海,蔚藍色的海底世界裡,海藻叢生,游魚如織,綠茵成材的海岸上,珍禽異獸,歡暢嬉戲,修然自得。後來風吼海哮,地殼擠壓碰撞之聲引起了海潮,隆起了海子山。

  海子山是以高寒溼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物件的自然保護區。其高寒溼地生態系統是四川省和我國都少見的儲存得如此完好的區域。溼地生態系統功能非常完整,草甸和灌叢儲存非常好,沒有過牧現象;湖泊沒有其他地方出現的萎縮現象;除星羅棋佈的湖泊群外,海子山的高寒草甸和高山灌叢坡度小於30度的有1/3以上是溼地生態系統。原始森林儲存完好,冷雲杉林和川滇高山櫪林的林齡均在600年以上,還有千年古柏,千年古楊樹。這些構成了海子山自然保護區完好的生態系統。

  海子山區內珍稀動植物豐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白脣鹿,林麝,馬麝,豹,雪豹,中華秋沙鴨,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鷲,綠尾虹雉,斑尾榛雞,雉鶉等。二級保護動物更多。較其它自然保護區相比有如下特點:動物種群數量大,密度高。只要有森林的地方各種保護動物就非常多。其中林麝,馬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四川省密度最高的。白馬雞,岩羊等也是四川省密度最高的。珍稀植物也非常豐富,星葉草遍地都是。最值得注意的是:保護區發現溫泉蛇,目前全世界僅發現於我國西藏,是西藏的特有物種,發現100多年來沒有發現的第二個分佈點。

  海子山於1998年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被列入《中國可建地質公園推薦名錄》,逐漸成為我國研究冰蝕地質,地貌和第四世紀冰川運動的重要科考基地。

  海子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稻城北部,總面積328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4700米。該高原面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體遺蹟,即“稻城古冰帽”。嶙峋怪石及大小海子星羅棋佈,在平均海拔4500米高的山上,1145個大小海子如上帝失手撒下的一千顆鑽石一般閃爍在山間,其規模密度為我國之最。

  對於海子山,遊客的反應往往不同,有人喜其“蠻荒”,下了車便不捨離去,而有人則厭其“蒼涼”匆匆逃之夭夭。不管怎

  麼樣,海子山都有著不同於景區歲月的獨特魅力,值得每一個路過的遊客駐足細品。

  海子山位於理塘與稻城之間,平均海拔4500米,其南北走向93公里,東西延綿47公里,面積達3287平方公里,屬兩縣所共有。海子山獨特的景觀是大大小小的的花崗石漂礫***礫石***組成的石河、石海及形態各異的冰蝕巖盆***海子***。目光所及沒有樹木、河流,就連野草也只是偶爾叢生,“蠻荒”得像是“勇氣號”拍攝的火星表面。  雅安海子山:位於雅安南部的望魚古鎮旁。海拔1400多米。 從望魚古鎮前行15分鐘,尋一路口進山。沿山坳上行,旁邊是竹林與茶地,耳邊聽著溪水潺潺,神清氣爽。約2個小時,翻過山去,兩山之間的一片谷地,就是海子山高山溼地。據說,這裡有三個海子,“大海子”、“李海子”、“王海子”,至於名字的來歷已經說不清了。

  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銀日則海拔為5020米,共有1145個大小海子。 其規模密度在我國是獨一無二的,故名海子山。海子山位於理塘與稻城兩縣之間。海子山是四川省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大大小的花崗岩漂礫***礫石***及形態各異的冰蝕巖盆***湖泊***充斥了你的眼球。沒有樹木、河流就連野草也只是偶爾叢生,“蠻荒”得象是火星表面。這些大大小小的礫石與湖泊就是青藏高原乃至世界規模最大、最典型的古冰帽遺蹟——“稻城古冰”。

  海子山藏語全稱為“夏學雅拉嘎波”***意為東方白犛牛山***,系我國藏區四大神山之一。該山地跨道孚、康定、丹巴三縣,其西北面與塔公

  草原相連,形成雪山與草原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觀。雅拉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終年積雪覆蓋,盛夏時日,在如花似錦的塔公草原上觀瞻雅拉雪峰,有如臨仙界之感。

  雅拉雪山已被甘孜州列為全州18個生態旅遊區之一,名為“雅拉雪山天然生態旅遊區”。該區風景優美,觀光旅遊資源型別眾多,而且組合緊湊絕妙。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在金字塔形的雅拉雪峰下,有一個碧藍的高山湖泊--友措,湖水與冰川之間為冰瀑布連線,湖周山坡為紅杉和杜鵑灌叢,構成一幅精妙絕倫的天然畫卷。

  在塔公寺後面,依次排列著三座丘草山,山上由嘛尼經幡組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眾多旗陣,在風中招展,更增加了三座山的神祕色彩,其場面亦十分引人注目,十分壯觀。這便是被稱為藏傳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的三座神山。

  古冰帽也叫古冰蓋,是第四紀冰期被冰川所長期覆蓋所留下來的遺蹟。稻城古冰帽的形成主要得益於青藏高原的隆起,由

  於青藏高原的強烈隆升並達到臨界高度,高原季風驟起,一舉改變北半球大氣環流,大冰期形成,儘管第四紀冰期中青藏高原是否有大冰蓋存在已經被科學學們否定, 但並不排除在區域性形成冰蓋的可能,我們看到的稻城古冰帽便是其中最大、最典型的一塊。後來隨著全球氣溫的回升和間冰期的到來,冰蓋逐漸消融、冰川退後。我們看到的眾多的古冰川遺蹟便在冰期與間冰期的反覆中逐漸形成。

  七月的署假,在瀘州火熱似火,火辣辣的烤大地,我和媽媽準備到爸爸那裡去避署,與爸爸一起度過快樂的署假。

  十三日的清晨,我和媽媽坐上了爸爸一位好朋友的車去稻城縣。這一路上,不是走進寸草不生的峽谷,就是走進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或是走在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這些地方的天氣變化多端,一會兒是傾盆大雨,一會兒是陽光明媚。公路旁一般有一條波濤凶勇的河水,遠遠望去,像兩條長龍,在大地母親身上盤旋著。我們經過昆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等著名地方。三天兩夜,幫到達了我夢寐以求的地方——稻城。

  稻城位於四川省西部,縣城海拔3790米,生活著三萬勤勞、熱情樸實的藏族人同,這裡有終年不比、神聖的冰川;也有號稱古冰帽、大大小小的湖泊;還有清澈風底,無色無味的溫泉……

  爸爸見了我們,笑紅了臉,興奮極了!我們在爸爸住的地方放下行禮,休息一日,就去了世界聞名,青山秀水的聖地——亞丁

  亞丁距離縣城有130公里。大約兩個小時後,我們就到達了亞丁山的腳下,而我們即將走的是蜿蜒般旋的公路,傳說,共有九十九道彎,實際上只有二十四道彎。但還是弄得我頭昏眼花,昏昏欲睡。而正當我到達山頂後,是一片蒼以翠頸拔,無邊無涯的森林,這時,讓我感到我置身於一片茫茫的綠色海洋中。在茂密的森林中,竟有一條哈達似的雪水灑向山下,沾起一滴滴晶瑩剔透的露珠,又好似一顆顆美麗透明的珍珠。這,使我豁然開朗,神清氣爽。沒想到如此之高的山上,還有這麼美麗,這麼神聖,這麼純潔的地方。

  我信一邊走一邊欣賞著,不知不覺地,我們來到了一片空曠而又漂亮的草地,中間有一條平靜的雪河,平得沒有一點水花,靜得沒有一點水聲,完全像一肌鏡子,它一年四季,映著萬里晴空,映著萬里雪飄,映著萬里牛羊。兩旁碧綠的草地中點綴著不計其數的野花,紅的,黃的……五彩繽紛,遠遠望去像一片綠色的海洋;近近品味,又像一塊五彩的地毯。一陣形霧瀰漫過來,讓我感到這裡是人間仙景。

  而我們這時面對地是三座神山,意為三個菩薩。其中有座神山似一位英俊剛烈,神采奕奕的少年,意為金剛菩薩;另一座神仙浩白無瑕,宛若一位端莊嫻靜、冰清玉潔的少女,意為文殊菩薩;最後一座神山看似觀世去而來,有慈祥的目光視美不勝收的景色。

  我們帶著戀戀不捨的心情離開三座神山,來到了海子山。據說,海子山海拔五千多米,上面人煙稀少,只有牛羊狼群和野兔,上億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呢。

  初見海子山,會讓你感到,這裡似乎是別的星球。因為這裡有數不勝數的石頭星羅棋步地安置在草地上,這些石頭奇形怪狀,有的小到藥丸,有的大到橋墩,真是慰為壯觀!

  這裡是人間天堂,這裡是海外仙山,蓬萊聖境”!真是:不枉千里行,美景盡收心。神山對草美,雪流青翠暢。萬石壯千里,河山傲祖國。

  四川稻城的導遊詞範文2

  一條悠長奇絕的山路,穿越塵囂,向天空延伸;一隊隊無比虔誠的朝拜者,不辭辛勞,艱難跋涉,只為雙腳踏上這塊聖潔之地,奉獻身心地為之叩首。

  鮮花和綠草輝映的草場,潺潺流淌的小溪,五光十色的海子古樸幽深,神峰戴冰雪冠冕,披白雲哈達,卓然挺立,一塵不染--驚世駭俗的神韻讓你不由得匍匐跪拜,將胸膛與大地貼近,把靈魂與天空相融。  這就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的神祕風光--稻城神峰,一個編織神話,更激發詩情畫意的雪域聖地。  稻城縣位於中國四川省西南邊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屬康巴藏區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它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群山起伏,逶迤蒼莽。

  北部為高原寬谷區,其中的海子山為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體遺蹟,素有'稻城古冰帽'之稱。其冰蝕地表發育完全,冰蝕巖盆星羅棋佈,3200多平方公里內便有大小海子1145個,規模和數量都是我國少有的,是研究第四紀冰川地貌的重要基地。

  中部為山原區,包括俄初山和東義河。俄初山海拔5140米,高峻巍峨,挺拔俊俏,像一位美貌仙子端坐雲霓。最令人陶醉的是俄初的秋色--紅的嬌豔,黃的明麗,綠的柔和,五彩繽紛,漫山遍野,可謂'濃妝淡抹總相宜'。東義河則如一匹駿馬自俄初山飛馳而下,兩岸林木參天,怪石嶙峋,濤聲隆隆,瀑布層疊,山水相映,妙趣橫生。

  毗鄰俄初山的就是馳名藏區的雪域神峰--稻城神峰。它由三座雪峰組成,峰名相傳為五世所封--北峰仙乃日,意為觀世音菩薩,海拔6032米;南峰央邁勇,意為文殊菩薩,海拔5958米;東峰夏諾多吉,意為金剛手菩薩,海拔5958米,方圓約800平方公里。稻城神峰冰封雪鎖,雄奇壯麗;山腰的五色海子七彩班斕,變化無窮;山下草原,珍禽異獸與人和諧相處。藏民視之為神山,參拜者絡繹不絕。

  稻城神峰的美,不在於它的蒼勁雄奇,如珠穆朗瑪峰;也不在於它的艱險詭祕,如梅里雪峰;而在於它獨特的個性--濃郁的神祕色彩。每當雨霧朦朧,雪山神姿若隱若現,宛若天仙;而麗日晴天則碧空如洗,舒倦的雲彩伸手可摘。仙乃日似大佛,慈善安祥,溫馨平和;央邁勇如少女,端莊嫻靜,冰清玉潔;夏諾多吉像少年,英俊剛烈,神采奕奕。三尊聖靈,在天空與大地間,在神界和人界,共守一方淨土。  雪峰、森林、海子、草地、溪流間曲曲彎彎的小路上,遠遠近近那些朝聖的善男信女,扶老攜幼,口中低誦經文,眼裡閃出質樸的光,他們在向神山參拜,向蒼天和大地祈禱,祈求健康,禱告幸福。而那些大自然之子--野羊、獐子、猴子、鹿子、黑熊……悠然自得,歡暢嬉戲,追逐跳躍於草叢林間,萬物眾生在這裡和睦相處,同享生之樂趣。

  稻城歷史文化悠久,其藏傳佛教的神祕文化很有特色。全縣有13座寺廟,以雄登寺和貢嘎嶺寺最負盛名。

  為了有效地保護這一地區的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1997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亞丁自然保護區,1998年11月,稻城現被國務院批准正式對外開放。

  四川稻城的導遊詞範文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稻城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稻城縣位於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東側。東南與涼山州木裡縣接壤,西界鄉城縣,並與雲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總幅員面積7323平方 公里,呈長條形。1990年,全縣轄3個區、14個鄉以及金珠集市1個,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縣有藏族、漢族、納西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黎族、白族等民族,共有人口25445人,其中藏族24496人,佔全縣總人口的96.27%。縣人民政府駐金珠集市,海拔3740米,是甘孜州第四高城,距州府康定432公里,距省會成都810公里。稻城山川秀麗,文化悠久。馳名的有終年積雪不化的貢嘎雪山,風光絢麗的“五色海”,星羅棋佈的海子山大小湖泊***海子***,水流湍急的稻城河.有名的查合溫泉等風景名勝,讓人流連忘返。還有貢嘎郎吉嶺寺的佛像,扎郎寺的雕刻,日依寺的壁畫,海子山發掘的“恐龍牙齒”化石和“桉樹”化石,波瓦山發現的“樹葉”化石等古蹟文物,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縣境內,屬橫斷山系的貢嘎雪山和海子山,坐落南北,約佔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縣境地形複雜,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最高點為南部的貢嘎雪山薩內日峰,海拔6032米,最低處為東義區南部色空村,海拔1900米。全縣 地勢自西北而東南,山脊河谷相間,天然劃分為三個型別區:北部為典型的丘狀高原,海子山駢稻城河,海拔3600—5020米,高差1420米,丘狀、冰蝕 巖盆和斷陷盆地遍於表面,草原遼闊,是發展畜牧業的良好基地;中部為半高山山原地貌,波瓦山駢赤土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南部高山狹谷區,俄初山駢 東義河,海拔 2000~5000米以上,溪流發達,森林茂密,宜於經濟林木的發展。

  全縣水系縱橫。稻城河流均屬金沙江水系,三大河流為 稻城河、赤土河、東義河,均流入木裡縣水洛河注入金沙江。在高山狹谷中還有終年流水不斷的溪溝60多條,其中積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2條。全 縣河流天然落差大,電力蘊藏量達22.6萬千瓦,待開發利用。縣境內還有大小湖泊***海子***1145個,面積3200平方公里,最大的為興伊錯湖,面積 7.5平方公里,為常年淡水湖。這些湖泊均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縣境北部冰蝕地形區,難以直接利用,但為縣內河流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稻城溫泉資源豐富,出-有20餘處,分佈在茹布鄉、省母鄉、蒙自鄉、日瓦鄉、各卡鄉等。特別是縣城東南3公里處貢巴山北麓的“茹布查卡”***查合溫泉***,出 口處水溫一般為68℃,最高水溫達80℃,流量1.33公升/秒,晝夜流量高達 7000立方米,可建裝機容量2000千瓦以上的地熱電站。該處泉水無色、無沉積物,不含硫,為村民世代飲用,又能浸泡治病,馳名州內外,是本縣得天獨厚的自然財富。

  四川稻城的導遊詞範文4

  稻城縣位於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東側。東南與涼山州木裡縣接壤,西界鄉城縣,並與雲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總幅員面積7323平方 公里,呈長條形。1990年,全縣轄3個區、14個鄉以及金珠集市1個,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縣有藏族、漢族、納西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黎族、白族等民族,共有人口25445人,其中藏族24496人,佔全縣總人口的96.27%。縣人民政府駐金珠集市,海拔3740米,是甘孜州第四高城,距州府康定432公里,距省會成都810公里。稻城山川秀麗,文化悠久。馳名的有終年積雪不化的貢嘎雪山,風光絢麗的“五色海”,星羅棋佈的海子山大小湖泊***海子***,水流湍急的稻城河.有名的查合溫泉等風景名勝,讓人流連忘返。還有貢嘎郎吉嶺寺的佛像,扎郎寺的雕刻,日依寺的壁畫,海子山發掘的“恐龍牙齒”化石和“桉樹”化石,波瓦山發現的“樹葉”化石等古蹟文物,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縣境內,屬橫斷山系的貢嘎雪山和海子山,坐落南北,約佔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縣境地形複雜,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最高點為南部的貢嘎雪山薩內日峰,海拔6032米,最低處為東義區南部色空村,海拔1900米。全縣 地勢自西北而東南,山脊河谷相間,天然劃分為三個型別區:北部為典型的丘狀高原,海子山駢稻城河,海拔3600—5020米,高差1420米,丘狀、冰蝕 巖盆和斷陷盆地遍於表面,草原遼闊,是發展畜牧業的良好基地;中部為半高山山原地貌,波瓦山駢赤土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南部高山狹谷區,俄初山駢 東義河,海拔 2000~5000米以上,溪流發達,森林茂密,宜於經濟林木的發展。

  全縣水系縱橫。稻城河流均屬金沙江水系,三大河流為 稻城河、赤土河、東義河,均流入木裡縣水洛河注入金沙江。在高山狹谷中還有終年流水不斷的溪溝60多條,其中積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2條。全 縣河流天然落差大,電力蘊藏量達22.6萬千瓦,待開發利用。縣境內還有大小湖泊***海子***1145個,面積3200平方公里,最大的為興伊錯湖,面積 7.5平方公里,為常年淡水湖。這些湖泊均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縣境北部冰蝕地形區,難以直接利用,但為縣內河流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稻城溫泉資源豐富,出-有20餘處,分佈在茹布鄉、省母鄉、蒙自鄉、日瓦鄉、各卡鄉等。特別是縣城東南3公里處貢巴山北麓的“茹布查卡”***查合溫泉***,出 口處水溫一般為68℃,最高水溫達80℃,流量1.33公升/秒,晝夜流量高達 7000立方米,可建裝機容量2000千瓦以上的地熱電站。該處泉水無色、無沉積物,不含硫,為村民世代飲用,又能浸泡治病,馳名州內外,是本縣得天獨厚的自然財富。

  民族

  不管環境如何惡劣,生活遭遇怎樣的艱辛,他們始終堅信:“明天的太陽一定會從東方升起”勇敢的闖蕩世界,盡情的享受生命,仁慈的善待生靈,不斷的積德行善。正如他們的歌中唱到的“血管裡響著馬蹄的聲音,眼裡是聖潔的太陽”,“胸膛是野心和愛的草原”。

  這就是稻城康巴人,象山一樣雄健的體魄,象草原一樣寬闊的胸膛,象溪流般清澈純淨的心靈。

  稻城是一個藏族聚居縣。唐朝時期***667***,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世贊普松贊干布舉兵征服了白狼國,從此稻城隸吐蕃。被統治長達210年。據古藏文文史資料《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記載,吐蕃統治時期由於巨集揚佛法,創立寺廟,藏傳佛教隨政治力量深入人心。歷時數百年,吐蕃逐步與康區境內諸部落聯合為同一民族。據有關專家考察認為,藏族是在千百年歷史程序中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主要是古代羌人諸部長期交錯雜居,相互自然同化。共同發展的結果。因此,稻城藏族的形成無疑是吐蕃和稻城土著人以及白狼部落融合的結果。

  解放前,稻城漢族很少。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趙爾豐在稻城實行“改土歸流”,設定地方流官統治時,隨之而來的清兵、商人來稻城,從那時起稻城有了漢族的活動,有的與當地人結婚繁衍子孫,而且逐漸改變了當地人刀耕火種的生產狀態。據《甘孜州文史資》第七輯載:稻城第一個漢人是隨趙爾豐當兵來稻城,以後流落在稻壩茹布村,與當地藏族女人結婚的周萬靈,生育子女二男一女,以後遷居鄉城***定鄉***。

  民國時期從內地來稻城經商、做生意的較為頻繁,民國二十六年***1937***劉文輝統治康區時,派部隊鎮守各地,後有的撤走,有的流落在當地,稻城也是如此。

  解放後,黨和政府為幫助和建設少數民族地區,派幹部、科技人員、教師、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等支援稻城,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漢族與稻城藏族通婚安家落戶,生兒育女,為建設稻城發展生產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利用科學方法引進和試種了青稞、小麥、玉米等作物良種,科學種植各種蔬菜,以及縫紉、釀造、雕刻、銀爐等手工藝作業和房屋、橋樑建造業,給稻城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大的影響。另外,漢族還把他們的風俗習慣、生活習性帶到了稻城。1990年,全縣共有漢族1284人,佔總人口的5.04%。

  稻城縣的人口中,除藏族、漢族外,其他民族人口很少。清末民初各保、正、村清查人口時,全縣總人口中除20餘戶漢族外。其餘均為藏族。以後由於外地與稻城通婚,流落、做工、經商等原因。以及解放後派往福城支援建設的人員,逐漸改變了稻城的民族成份。1990年人口普查時統計,全縣其他民族共有56人,佔0.22%。

  信仰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宗教滲透到藏區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民俗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稻城藏族全民信教,全縣共有大小寺廟14座,教派眾多。不僅有原始宗教-苯教***呷拉貢寺***,還有藏傳佛教的若干流派,鄧坡寺-寧瑪派***紅教***,扎郎寺,熱烏寺-噶當派、薩迦派***花教***,蚌普寺、直共寺-噶舉派***白教***,貢嘎郎吉嶺寺、雄登寺-格魯派***黃教***等。宗教傳入和發展。

  藏傳佛教有規模地傳入稻城是在公元11世紀末期到15世紀末期的近四百年的時間裡,由於統治階級在藏區一貫採用懷柔-和封建土司政策,促使藏、番的寺俗封建領主統治力量的擴大和加強,薩迦政權及弟悉帕摩主巴政權時期,教主均兼攝政務,即政教合一的統治形式。這一時期。為不同封建領主統治基礎服務,藏傳佛教形成了不同派別如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各派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廣收信徒, 積極傳播和發展。

  據傳,最早傳入稻城的是噶舉派,距今已有820餘年的歷史。噶舉派噶瑪巴?都鬆軟巴***1110~1193***,新龍人,於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0***,遊至邦普***奔波***這塊寶地,建立了稻城縣最早的白教寺廟、明永樂年間,洛增郎吉***原系白教徒***從師宗喀巴後,建黃教寺於翁根寺上。廣收信徒。弘揚佛教,嚴格修行,不重酒色財氣,重經重律。在藏傳佛教的傳入和發展過程中,格魯派是最後一個傳入稻城的教派,但它後來居上,發展較快,勢力最強,到目前其社會影響及僧侶人數、寺廟規模均居前列。

  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廣大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特別是經過民主改革和四反運動,廢除了寺廟的封建特權和剝削。壓迫制度,廣大群眾獲得了經濟和政治上的徹底解放。“0”期間,由於“左”的思想影響,寺廟遭到了一些破壞,宗教政策貫徹受到了一定阻撓,但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作了糾正。到1990年,經州、縣批准開放了12座寺廟,並建立了寺廟管理委員會。全縣現有格魯派***黃教***、噶舉派***白教***、薩迪派***花教***三種教派。格魯派、噶舉派是稻城縣的兩大主要教派,為廣大群眾所虔誠信仰

  風俗

  稻城大地山河俊秀,草場廣茂,少有地理及精神方面的約束。在這種水土的潤養中,稻城人不但體格健碩英武,人性中更多了自由豪邁的一面,尤其是稻城漢子們,心氣之間,鬥志之盛,絕不是勞作于田壟或伏身於寫字間的人可與之相比的。他們的額頭與眼睛純潔而明亮,帶著健康而清新的曠野氣息。稻城女人勤勞善良、勇敢大方,懷著對生活最美好的憧憬,她們甘為親人、為信仰耗盡其所有,無論疾病、貧窮,能在她們身上感覺的只有忍耐和寬容。

  稻城人美德:仁愛、節儉、從容和有禮貌。重信守諾,少言多行。民風強悍純樸,有經商和旅行的傳統,對生活以及宗教充滿熱情並執著。

  稻城人的愛好:馬、刀、槍、及自己的家人。

  稻城人的信仰:“然而在稻城,人間的戀愛其實並不算一回事,群眾們所崇拜的唯一英雄事業,乃是在靈性方面的”***摘自雲丹嘉措之《五智-彌伴傳奇》***。

  稻城人均是敢愛敢恨的磊落漢子。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四處流傳。但稻城人最執著的追求是佛法。這種執著中柔合他們的性格因素,顯得堅強了許多。康區有全藏最有力最鮮豔的風馬旗,還有全藏最大最高的瑪尼堆,這些像塔像城一樣在康巴地區大地上靜佇的東西寄託了稻城人無比的虔誠和供奉。稻城還有全藏最執著的朝聖者,他們結著伴,磕著等身長頭,在遠如雲南到啊裡的眾多神山聖湖間堅毅向前。稻城自古都是藏傳佛教興盛的地方,名寺遍寺。

  稻城得念青貢嘎日鬆貢布神山以及貢嶺寺、雄登寺、奔波寺、著傑寺等深厚的宗教基礎,更是如此。

  稻城人的裝束:稻城人愛美。歷來重儀容一修飾。

  稻城男人裝束上最明顯的是英雄結以示勇武。稻城街頭時可見到。英雄結既纏扎於頭髮間的紅色絲線穗。稻城人比較團結,英雄結這種這種尚武精神的傳統遺留一則可以增強集體榮耀感,二則可以起到修飾儀容的作用。

  稻城一帶的稻城女孩衣著明麗繁複,特別是頭飾,鑲金嵌珠,盡顯富貴,奪人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