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學生黨的勵志文章

  ,小編為你準備了一些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不經歷99%次的失敗,哪來的1%的成功

  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也如此。我們的本性是在沒有恐懼的前提下去行動。可是,由於我們在受教育中學會了謹慎思考,在還沒有嘗試去行動之前,我們就認為無所作為才是安全合理的並讓這一想象成為了事實。我們會恐懼因為我們深陷錯覺之中,它告訴我們失敗是有可能的,而失敗意味著我們毫無價值。

  失敗其實是不存在的。每當我們嘗試行動並失敗時,我們總會去選擇另外一條路。你不會失敗,你只能產生結果。與其判斷某些結果是否失敗,不如問問:“我從行不通的那條路上學到了什麼?”,“這件事能解釋我之前無法解釋的事情嗎?”,“我能如何處理目前這些狀況?”,還有“我從中發現了什麼意料之外的東西?”

  拿第一架飛機來舉例。在1903年的12月8日,一位由政府資助的首席科學家,塞繆爾·皮爾龐特·蘭利的飛行器在眾目睽睽之下降落到波托馬克河。它垂直落到了河裡。九天後,懷特兄弟已開始製作第一架飛機。為什麼一位有名的科學家會失敗而兩位自行車機修工會成功呢?因為蘭利在沒有反覆試驗不斷摸索的情況下僱傭了專家來執行他的理論概念。

  研究懷特兄弟的日記,從中可以看到理論與實踐是緊密相連的。多年來,當他們解決猶如翼型和翹曲機翼的問題時,他們犯的錯誤讓他們做了某些調整,而從中獲得的見識也越來越廣泛。他們的許多錯誤都導致了不可預期的結果,但反過來,卻也讓他們發現了許多,由此飛機才能產生。

  生活就是自相矛盾的,你必須從失敗中學習才能成功。亨利福特創辦的前兩個汽車公司就以失敗告終。他從失敗中學會的一切使他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在汽車生產上運用裝配流水線的人。在任期間他也成為了世界上的三大首1之一。

  當托馬斯愛迪生髮明電燈泡時,他有過成千上萬的失敗經驗。他將結果記錄下來,做適當的調整再不斷嘗試。他在有過將近一萬次的試驗之後才製作出了完美的電燈泡。有一次一位助手問他為什麼在這麼多次失敗後還不放棄。愛迪生告訴他他從未失敗過,他只是知道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在愛迪生的心裡不存在失敗這種東西。

  當你嘗試做某些事時,發現結果不如你預期的,但是你卻從中發現了樂趣,這時候你該放下手裡的一切好好研究一番。B.F.斯金納強調了這是科學方法論的第一原理。這也是威廉肖克利和多學科的貝爾實驗室做到的。他們本要發明MOS電晶體,結果卻出現了結式電晶體和全新的半導體物理學。這些發展最終導致了MOS電晶體的形成和積體電路的出現,還有在電子學和計算機領域的嶄新的突破。威廉肖克利形容這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失效的”過程。

  在小說中回答有關從失敗中發現的問題,出乎意料的方式才是最基本的最具有創造力的行為。這不是靠運氣,而是創造性思維的最高形式。一位來自杜邦公司的化學家羅伊普倫基特打算髮明一種新的冷卻劑。但結果他製作了一團白色光滑的材料,可以用來傳熱且不會粘結到物體表面。因為這種“意外的”材質,他放棄了原有的研究領域並拿這個有趣的材料做實驗,最終制造出了家喻戶曉的“特氟隆”。

  對電磁規律的發現也能被稱為一次“失敗的”實驗。1820年,電學與磁學的關係第一次被奧斯特在一個公開演講中注意到。在那次演講中他要證明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那就是電與磁是完全獨立的現象。但這次的試驗失敗了——電流具有磁效應。奧斯特敏銳地觀察到這個結果,誠實地承認它的出現,勤奮地做完後續研究並公開發表。麥克斯維爾利用這些實驗結果擴充套件了牛頓的建模方法和在機械世界與可視世界中的數學分析的方法,去到一個由電與磁組成的看不見的世界。他為我們現代的電學與電子學開啟了一扇門。

  如果你只是看著0這個數字,你什麼也看不到;但如果你把它撿起來徹底地瀏覽一遍,你可以看到整個世界。失敗也遵循這個規律。如果你把事情歸結為失敗,你什麼也學不到;但如果你把它作為你的老師來看待,你將能學到事情失效的價值,學到新的知識,以及發現意外的快樂。

  畢業這幾年面臨的五大挑戰

  對於畢業5年的人來講,一定要認清即將面臨的五大挑戰。

  一、贍養父母。二、結婚生子。三、升職加薪。四、工作壓力。五、生活質量。

  有的人為生存而雀躍,目光總是停在身後,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有始無終。

  有的人為發展而奮鬥,目光總是盯在正前方,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不懈。

  畢業這幾年,不能沒有追求和探索,不能沒有理想和目標。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甘於現狀的生活就是不再前行的船,再也無法追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一定要抓緊每一秒鐘的時間來學習,要明白學習不是學生的專利。小聰明的人最得意的是:自己做過什麼?大智慧的人最渴望的是:自己還要做什麼?

  小聰明是戰術,大智慧是戰略;小聰明看到的是芝麻,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在這個世界上,既有大人物,也有小角色,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瀟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誰也勉強不了誰。但是,小聰明只能有小成績和小視野,大智慧才能有大成就和大境界。小企業看老闆,中企業看制度,大企業看文化。

  小公司與大企業都有生存之道,沒有好壞之分,但對一個人不同階段的影響會不同。

  小公司肯定想要發展為大企業,這是一種目標,年輕人也要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制定目標。畢業幾年,是否經常會怯場或者是感到沒有底氣?居安思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此刻打盹,你將做夢;此刻學習,你將圓夢。在競爭激烈的人生戰場上,打盹的都是輸家!

  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似乎都豪情萬丈,什麼都不怕,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天想著房子、工作、養家餬口這些俗事兒,再也沒有年輕時那種敢於”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勇氣了。是我們改變了生活,還是生活改變了我們?我們的思想越來越複雜,因為有了越來越多的捨不得、越來越多的顧慮,我們總是在徘徊、總是在猶豫。畢業開始一兩年,生活的重擔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挫折和障礙堵住四面八方的通口,我們往往在壓迫得自己發揮出潛能後,才能殺出重圍,找到出路。可是兩三年後,身上的重擔開始減輕,工作開始一帆風順,我們就鬆懈了下來,漸漸忘記了潛在的危險。直到有一天危機突然降臨,我們在手足無措中被擊敗……畢業這幾年,仍然處於危險期,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好好打拼,這樣才能有一個真正的安全人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能畫地自限,而是要勇於接受挑戰。對畏畏縮縮的人來說,真正的危險正在於不敢冒險!

  年輕人在社會的重壓下,適應能力已變得越來越強,只是他們不自覺地習慣被環境推著走。他們不敢冒險,怕給自己帶來終身的遺憾,於是告慰自己:”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人,因為我已竭盡全力。”其實,人只有不斷挑戰和突破才能逐漸成長。長期固守於已有的安全感中,就會像溫水裡的青蛙一樣,最終失去跳躍的本能。

  經歷了這幾年社會生活,該明白:這個世界上有1也有貧,有陰也有亮,有醜也有美,到底看到什麼,取決於自己是積極還是消極。在年輕時學會勤勉地工作,用一種光明的思維對待生活,那麼,只要張開手掌,你就會發現,裡面有一片燦爛的人生。

  把感恩刻在石頭上,深深地感謝別人幫助過你,永遠銘記,這是人生應有的一種境界;把仇恨寫在沙灘上,淡淡忘掉別人傷害過你,學會寬容,讓所有的怨恨隨著潮水一去不復返,這也是一種人生境界。學會倒出水,才能裝下更多的水。從畢業那天開始,學會把每天都當成一個新的起點,每一次工作都從零開始。如果懂得把”歸零”當成一種生活的常態,當成一種優秀的延續,當成一種時刻要做的事情,那麼,經過短短几年,就可以完成自己職業生涯的正確規劃與全面超越。

  在職業起步的短短道路上,想要得到更好、更快、更有益的成長,就必須以歸零思維來面對這個世界。不要以大學裡的清高來標榜自己,不要覺得自己特別優秀,而是要把自己的姿態放下,把自己的身架放低,讓自己沉澱下來,抱著學習的態度去適應環境、接受挑戰。放下”身段”才能提高身價,暫時的俯低終會促成未來的高就。

  年輕人從校園或者從一個環境進入一個新環境,就要勇於將原來環境裡熟悉、習慣、喜歡的東西放下,然後從零開始。我們想在職場上獲得成功,首先就要培養適應力。從自然人轉化為單位人是融入職場的基本條件。一個人起點低並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越計較自我,便越沒有發展前景;相反,越是主動付出,那麼他就越會快速發展。很多今天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在職業生涯的初期都是從零開始,把自己沉澱再沉澱、倒空再倒空、歸零再歸零,正因為這樣,他們的人生才一路高歌,一路飛揚。

  在畢業這幾年裡,我們要讓過去歸零,才不會成為職場上那隻揹著重殼爬行的蝸牛,才能像天空中的鳥兒那樣輕盈地飛翔。請好好品味一下傑克·韋爾奇說過的一句話:”糾正自己的行為,認清自己,從零開始,你將重新走上職場坦途。”吐故才能納新,心靜才能身涼,有舍才能有得,杯空才能水滿,放下才能超越。歸零思維五大表現:心中無我,眼中無錢,念中無他,朝中無人,學無止境。年輕人難免帶著幾分傲氣,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所向披靡,其實不然,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個”嬰兒”,正處在從爬到走的成長階段。在畢業這幾年裡,一定要讓自己逐步培養起學徒思維、海綿思維、空杯思維,具有這樣思維的人心靈總是敞開的,能隨時接受啟示和一切能激發靈感的東西,時刻都能感受到成功女神的召喚。

  給堅持找一個理由

  一、前不久收到學弟的微信,問我早上起不來床怎麼辦。我第一反應是,定鬧鐘,但它歸根結底只是提醒你時間的東西。

  突然想起之前考研的日子,早起晚睡,除了吃飯做題,就是做題吃飯,每天再加上兩集《老友記》。現在還會覺得空氣稀薄,仔細想想這些年我半途而廢過很多事情:鋼琴練了沒多久放棄,畫畫如是,學吉他自然沒堅持多久,說好去看的演唱會也因故放棄。說來奇怪,對於大多事情都無法堅持的我,卻也度過了無比稀薄的兩個半月。

  很多時候我都覺得厭煩得難以繼續,卻又不得不佩服人們的忍耐力。一旦投入,再“無趣”的事情都能看到堅持下去的理由。

  二、之前在北京籤售的時候,聽朋友說起她的朋友——在家裡工作了一年多突然決定辭職,跑到北京做了一個大齡北漂女青年。她帶著自己的積蓄,準備做一個歌手。機緣巧合,我們三個一起去看了一場音樂劇:我朋友本應是音樂劇中的一員,礙於沒有時間只得放棄。

  我們先到了後臺,看著她和每個演員打招呼,看著每個人都認真地做著最後的準備。演出開始時,我才發現觀眾席上連同我們仨也只有10個人。這個音樂劇已經連續演出了兩週多,聽說前兩天人更少。我起初替他們感到尷尬,後來看到他們忘我又精彩的演出,才暗自罵自己的想法是多麼可恥——根本就沒什麼好尷尬的,有人看自然最好,沒人看也會堅持到底,投身於演出的人,是根本不會想到有尷尬這個情緒存在的。

  當你投身於你的夢想的時候,你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做才是最好,根本就沒有時間去不安。

  那天,我們聊起姑娘之後的生活。她皺著眉頭說,要是什麼都混不出來就這麼回家了才是真正的丟臉,每次半夜想著自己曾經的夢想,就覺得不安。

  後來我籤售的時候,她也來了,那時我想到一句話:唯有夢想才配讓你不安,唯有行動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三、我的Gap year***間隔年***前不久結束了,同大多數人到處旅遊不同,它結束得如同開始一樣平淡——每天早上九點多起床,凌晨三點多睡覺,有著不規律的睡眠時間。每天下午看一會兒書,看到不想看為止,有時候會忘記吃飯,有時候看一小時就看不下去。回家對著word發呆兩小時,寫得出來最好,寫不出來也是常態,簡直就是間隔年的反面過法。

  然而幾個月下來,我覺得這才是我的過法。我也曾看到別人到處旅行的照片羨慕不已,暗自抱怨為什麼要選擇考研,然而吐槽過後我發現,我必須往下走。最好的兩個死黨,一個進了銀行開始吐槽上班多工資少,一個開起了工作室剛起步什麼單子都得接導致睡眠時間急劇減少,他們都走向了自己的路,大步邁向自己選擇的路。

  而我們必須硬著頭皮朝著自己堅持的東西走下去,不管是上班、開工作室還是繼續讀書,我們都必須走下去,才能對得起自己的選擇。想要寫書就開始好好讀書寫稿,想要考研就從做題背單詞開始,想要旅行就從訂票開始。你無暇評判別人的生活,也不要讓別人評判你。你有你的生活方式,上班也好旅行也罷,別人看來是好是壞隨便他們,你只需要把這條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