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奮鬥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斷弘揚發展的歷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1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是改革的責任主體,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基本取向,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堅決端正思想認識,堅持從改革大局出發,堅定抓好改革落實。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面對世界複雜、多元的文化體系,廣大黨員幹部要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發展實際,實現對文化的理性自覺與自信。當前,長治市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攻堅期,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決戰決勝期,要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經濟穩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長極,任務異常艱鉅,迫切需要我們從革命文化中汲取養分,把革命精神轉化為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的責任和激情,大幹苦幹實幹,開啟思想和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幹事創業的合力。

  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行動上。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省委書記駱惠寧在長治市調研時的講話精神作為當前理論學習的重點,深入開展學習研討,不斷鑄造理想品格,把紅色基因啟用,浸入靈魂深處,在黨性鍛鍊和品格塑造上來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做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表率,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當前,尤其要抓好脫貧攻堅,做好向下服務,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守住安全穩定底線,把政府的溫暖送到需要幫助的群眾手中。要做敢於擔當實幹的表率,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抓發展上,把工作的發力點打到企業和專案上,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由煤促興的新路,把長治打造成為全省重要增長極。要做艱苦奮鬥作風硬的表率。要敢於吃苦,甘願吃苦,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成為一個組織和幹部群眾可以信賴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親屬引以為榮的人。

  全體黨員應該珍惜機遇,遵守紀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更好地指導實踐,幹好工作。

  篇2

  井岡山精神是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艱苦歲月裡,在開闢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偉大實踐中,用鮮血和生命培育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井岡山精神的科學內涵,所概括的:“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敢於勝利”[ 《人民日報》,2001年6月4日]這24個字的表述,已為大家普遍認同。井岡山精神的鮮明特色是: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井岡山精神的繼承、延續和展開。井岡山精神和其他革命精神,是“源’’和“流’’的關係,井岡山革命精神同其他革命精神具有同一性,基本內容和方向是一致的,但在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由於具體歷史條件和革命的中心任務不同,又表現出差異性,各有自己的特色。井岡山精神與中國革命精神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共性存在於個性中,個性之中有共性。井岡山精神源遠流長,它同其他革命精神一脈相承,構成中國近現代史上雄偉壯麗的精神長河,流淌在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血脈之中。

  井岡山精神與井岡山道路緊密聯絡在一起。井岡山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沒有井岡山精神,就沒有井岡山道路,反之,沒有井岡山道路,也沒有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在井岡山道路的開闢中產生,井岡山道路在井岡山精神的光照下形成,兩者同時孕育產生,相輔相成,交相輝映。井岡山道路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是獨闢蹊徑的,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大無畏的革命首創精神的生動體現,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和核心,是它最鮮明的特色和亮點。

  井岡山精神與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是同步進行的。毛澤東思想是在土地革命時期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闢,則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重要標誌。井岡山的鬥爭,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篇之作,是毛澤東思想的發端。井岡山精神與毛澤東思想是不同領域的意識形式,但本質上是相通的。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方面: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同井岡山精神是契合的,也是在井岡山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初步形成的。井岡山精神是毛澤東思想在思想道德領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的集中反映。井岡山精神永遠同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的名字聯絡在一起的。

  井岡山精神體現了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這在中國革命思想史上是第一次。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博大精神的民族精神,這就是黨的十六大報告所總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條精神血脈維繫著中華民族的團結、國家的統一,屢經劫難而不衰,並創造過歷史的輝煌,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入侵,封建統治者喪權辱國,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就是這一歷史時期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歷來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民族良知、歷史任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愛國主義,是中國各族人民愛國主義的最高風範,中國共產黨人在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革命精神,就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也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源頭的依據: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這本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有的同志對“源頭”的說法存疑,認為源頭應追溯到五四精神,或者1921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精神,對此,本文稍作分析。

  第一,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它高舉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旗幟,一部分最有覺悟的知識分子也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了與工農大眾的結合,從而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重要的思想準備。但五四運動主要表現為以追求民主和科學為內容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還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

  第二,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就立即投入革命實踐,進行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積極參加北伐戰爭,並在後來以“馬日事變”和“四一二”事變中表現出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但大革命時期是國共合作時期,革命是以國民黨的旗幟為旗幟,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為思想,共產黨人則加入國民黨。直到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仍然打的是國民黨左派的旗幟。1927年8月18日毛澤東在中共湖南省委會議上才提出“國民黨這塊招牌已經無用”,“我們應該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10月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就“不是用國民黨的名義,而是用工農革命委員會的名義”,打的是鐮刀斧頭的軍旗,這就是後來鄧小平說的“井岡山打旗幟”成為中國革命的新起點。

  第三,大革命時期,黨還處於幼年時期,“是在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三個基本問題上都沒有經驗的黨,是對於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的規律都懂得不多的黨,是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還沒有完整的、統一的瞭解的黨。”[ 《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2卷第610頁]劉少奇在1941年曾指出:“中國黨的組織能力並不弱。中國黨的英勇犧牲精神亦是很好的。數十萬黨員被人割去頭顱的白色恐怖,亦不能威脅我們的黨員放棄自己馬列主義的旗幟。這些表現,是除聯共黨外,為世界上任何國家的黨所不及的。然而,中國黨有一極大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黨在思想上的準備、理論上的修養是不夠的,是比較幼稚的。”[ 《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0頁]他還分析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客觀革命形勢已經成熟,要求黨立即以全部力量去從事實際的革命活動,無暇來從事理論研究與鬥爭經驗的總結。黨在幼年時期的理論準備不足,給了教條主義以可乘之機,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的指示和俄國革命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幾乎使中國革命陷於絕境。從井岡山斗爭開始,中國共產黨才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而開始實現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才有了革命精神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同步產生的土壤和條件。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