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體會

  《二十四孝圖》中講了以孝為主題的24個簡短小故事,相信每個人閱讀後有很多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分享給大家!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魯迅所有的文章裡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麼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於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對《郭巨埋兒》的描寫。這一段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會的腐朽。魯迅先生在《舊事重提》中說:“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夥伴實在沒有什麼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魯迅先生還不無諷刺地說道,不僅他自己打消了當孝子的念頭,而且也害怕父親做孝子特別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況下,若父親真當了孝子,那麼該埋的就是他了。不是 讓誰照著學,而是一點,讓大家明白,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 我們應該去愛自己的的父母, 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但要學習這種文化,而非是模仿 是通過故事告訴大家孝敬父母。

  紳士赤條條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臥冰求鯉”的故事。《晉書?王祥傳》說他後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借用的是“子路負米”的傳說。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學生。他服侍父母時,自己只吃粗劣的飯菜,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魯迅在前文已說過,學“子路負米”並不難,而“臥冰求鯉”則有點危險。這裡諷刺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的社會狀況,“整飭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但卻很少看見那些“紳士”、“將軍”為老百姓做出類似“臥冰求鯉”、“子路負米”這樣的善事來。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麼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然而閃耀著“人”的光輝的面容。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讚歌吧,歌唱那些軟弱、怯懦、猶豫背後的高貴與堅強,讚美那些挺立於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二十四孝圖》讀書筆記

  最近剛剛看完《二十四孝圖》,心中頗有感觸。雖說是簡短的24個小故事,24幅圖畫,但是,仍然讓人產生不少感想,既有感動,又有個人思考。其中的心得體會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孝”在我們中華民族5000 年文明長河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古至今,不知流傳著多少以孝為主題的傳說。當然,不用說,《二十四孝圖》中就收錄了24個孝子的故事。簡單的介紹下,時間上,從上古的堯舜時期,直到宋代,內容上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佣供母》,《懷橘遺親》,《埋兒奉母》,《扇枕溫衾》,《拾葚異器》,《湧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怠》,《臥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24個故事,時間跨度4000年。可以說,這24張圖,展示了中華民族從其產生到繁榮的這段時期內,孝道發展的全景圖。其中人物豐富,形象豐滿,個性十足,地位差異懸殊,上至天子帝王,下至黎民百姓,可謂展示了古代社會各階層的孝道姿態。語言上,雖然文章是由文言文翻譯而來,但是便於理解閱讀,確實是教育世人 的良好教材,更不用說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籍。

  下面我來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感受:

  首先,孝道作為一種特殊的思想,在中國流傳了5000年,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說它是有中國 特色的一種文化,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環。既然有著重要的作用,自然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先談談正面的作用。

  看看“孝”這個字,“子”揹著“老”,典型的象形字。古人真是偉大,簡簡單單,便道出了孝的真諦。何謂孝,就是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與愛。晚輩為了長輩,揹著他們,關心與敬愛飽含其中。正是孝,拉近了家庭成員心與心的距離,於是便有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場景。

  再者,孝不僅是維護家庭和睦的支柱,還是鞏固社會穩定的基石之一。在古代,常常會有帝王“以孝治天下”,大力弘揚“孝”文化,名篇《陳情表》便是例證。此外《孝經》有云:“

  昔者天子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

  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天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可見,孝對於社會有著極其的重要的作用。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從《二十四孝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24個故事有不少明顯的誇張之處,甚至有個別故事為了宣揚孝,竟有殘酷自虐之傾向。舉個例子。

  王祥臥冰求鯉。因家中老母生病,王祥為了給老母煲湯,不惜在嚴寒冬日,赤裸身體,以自己的體熱化開冰冷堅硬的河面。這個故事,表面上兒子為了老母親捨棄自己,讓人感動,實則誇張過度,不切實際。只為求一尾鯉魚,何必自虐?只要找來工具,挖開冰面,釣上一尾並不是什麼難事。明明簡單的道理,偏偏要用這種荒唐的方法來解決,真是愚蠢至極。更有甚者,埋兒奉母。荒年,在古代是時常是出現的,但是竟然有人要埋掉自己的親生骨肉節省下糧食來供養老母。如此做法,著實讓人不解。人真的能這麼狠心?那位老母親真的能嚥下用小孫兒的命換來的糧食?畢竟血濃與水啊。這些愚孝 不僅在與家庭內部肆虐,更是影響了整個社會。“天下無不是父母”,“三綱五常”,也是此等愚孝衍生出來的糟粕,搞的社會烏煙瘴氣。於是乎,終生大事由父母做主是孝;談到父母的名諱,必要放聲大哭,是孝;將地方官,大臣,天子視作生身父母是孝;父母去世,要放下一切,守墓三載,這也是孝。愚昧啊,何等的愚昧。

  時代畢竟在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終究也會隨著外部世界的改變而改變。當封建社會的大廈坍塌,愚孝也如東逝之水,終究將化成歷史的煙塵。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或許是國家沒有大力宣揚新世紀孝的重要性,人們似乎將孝淡忘了。為了個人生活的方便,他們忍心父母安置在敬老院,他們忍心將老人呼來喝去,他們忍心辱罵父母只為紅顏一悅,等等的類似事件已是數不勝數。這是社會的倒退嗎?我不相信,我們更不希望是,我們渴望孝的迴歸。

  終於,我們看到了,還有他們,一個個感動中國,平凡而偉大的人們。你們可以為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奉獻一生,你們可以堅持年年月月,你們可以忍住心酸,微笑著流淚。他們不曾被我們熟知,也不曾被社會標榜,不過,他們仍然默默的繼續著,用行動感化世人。他們是平凡的英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理解你的父母,當他們在早晨叫你起床的時候,無意中打擾了你的好夢,可能你真的是學習太晚十分瞌睡,請壓住你的火氣,乖乖起床;當你因為成績的下滑而被父母責備的時候,請不要在心裡埋怨他們,他們是真心關心你;當你事業有成的時候,請將成功與你的父母分享,你的今天有他們的功勞。

  請抓緊時間,現在做,還不晚……

  《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

  夫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後也;志,德之正也。父親如同高山,深沉而溫厚,為遮風擋雨;母親如同細水,清澈而柔和,為消散疲憊。自古,百善孝為先,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而又怎能不知恩圖報呢?夫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後也;志,德之正也。父親如同高山,深沉而溫厚,為遮風擋雨;母親如同細水,清澈而柔和,為消散疲憊。自古,百善孝為先,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而又怎能不知恩圖報呢?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那麼生養之恩又何以為報呢?虞舜用的言行舉止向詮釋了他的博愛。舜生母早逝,繼母的二個孩子總是加害於他:在舜修補糧倉時,他的父親和弟弟縱火行凶,舜機智逃脫;在舜掘井時,繼母與弟弟又密謀殺死他,舜使盡渾身解數才逃出昇天。可是,面對家人三番五次的陷害 ,善良的舜毫不怨恨,仍然敬父疼弟。他的孝心感到了天地萬物,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除草 ,,帝堯聽聞舜的孝心與才幹,便把女兒下嫁於他,後又傳位給舜。舜登基稱帝后,仍不忘友愛兄弟恭敬父母。

  子曰:“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敬亦敬之。”舜教會了以博愛待他人,而閔損善待親人的品質也給了不少啟迪。閔損自幼喪母,孤苦無依,繼母還時常虐打他。冬天兩個弟弟吃飽穿暖,而他卻只能穿上蘆花做的“棉衣”,挨餓受凍。一天,父親外出,閔損站在雪地裡冷得直打顫,一不小心把馬鞭掉到了雪地裡,父親斥責他,朝他甩去一鞭子,蘆花打破的衣縫飛了,父親這才知曉閔損生活的並不好,大怒之下,想要休掉妻子,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父親感動,便依了他。繼母聽聞,悔恨不已,從此待他如親子,一家人父慈子孝,共享天倫。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用最誠摯的孝心來報答父母。春秋時期有一孝子名郯子,父母年老,患有眼疾 ,他不顧自身安危尋來鹿乳治親。一天,郯子身披鹿皮鑽入鹿群,擠取鹿乳,看見獵人射殺母鹿,心生不忍,便掀開鹿皮現身,將供奉雙親的實情告知,獵人敬他孝順,便贈以鹿乳,護他下山。

  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當悲傷時,父母是慰藉;當沮喪時,父母是希望;當軟弱時,父母是力量。愛是一切感情的源泉,父母了所有,那又要用來回報呢?唯孝而已,同樣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猜你喜歡:

1.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

2.二十四孝圖讀後感3篇

3.二十四孝圖讀後感400字

4.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範文

5.《二十四孝圖》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