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成長故事優秀演講稿
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教育的故事,這些故事裡邊有剛當老師的興奮和壓力,也有成長後對於教育的深刻理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希望能幫到你。
最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
一年多來,有一個男孩他常常在我的腦海中跳躍,他是個獨特的孩子,他的每一次成長都凝聚著我對這份教育事業的認真和執著,滲透著我對教育本質及教育規律的探究,見證著我對正確教育思想及先進教育觀念的追求。
他叫劉增鍇,是我執教二年級時的一個小男生。在接手這個班級前,我對他已略有所聞了。在周圍人的評價中,他是一名很棘手的學生。 去年11月的一天頭午,由於劉增鍇課間打鬧,被我批評了幾句,午飯時不肯去吃飯,並人也不見了,顧不上吃飯我便在教室不遠處找到了他。“為什麼不吃飯呢?”我問道,他看著我一聲不吭,我又重複了一次,他依然不開口。由於當天上午我連續上了三節課,這時的我已又累又餓了,恨不得吃完飯再理他。
可我想:假如我離開了,難道只留下他一人孤零零地在這委屈嗎?或是由於我的離開,他發生了意外那怎麼辦呢?我不由地摸了摸他的頭,輕輕地說:“告訴老師,我是你的好朋友,有什麼事我能幫到你?”只見他兩串晶瑩的淚水突然流了下來,“老師,我討厭我自己,我真調皮,我不吃飯了。”他邊說邊敲自己的頭,我趕緊抓住他的手,把他抱在懷裡,問道:“好孩子,快告訴我,到底發生什麼事了?”“老師,我表現不好,好破壞紀律,給班裡扣分。我不喜歡我自己。”他越說越激動,幾乎是大喊出來。我瞬間哽塞了,多麼可愛的孩子,多麼讓人心疼的孩子,他的離班出走,他對自己的懲罰全都是源於自責,源於自己做得不夠好。驀然,我發現他的這顆謙卑的心讓我顫抖,同時,脆弱而好強又讓我擔憂,也讓我驚醒,作為一名教師,學生最親密的引路者,我該以怎樣的教育嗅覺,去關注去愛護學生一個個獨特的個體,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引導、教育學生形成健全的心智,良好的品性? 在領回了劉增鍇後,我一再提醒自己:讓關注的眼神再溫柔些,讓窩心的語言再溫暖些,讓智慧的愛再些多,讓教育的眼光再放長遠些„„ 接下來的日子,也不是風平浪靜。兩天發脾氣,三天打架,是常有的事,班裡的同學接二連三地過來告劉增鍇的狀。苦惱的我並沒有一次次地批評他,而是一次次地找他談話,弄清每一件事的來龍去脈,從而對他的行為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斷。
經過了解,我發現很多時候,是因為同學對劉增鍇過往不好的行為形成了固定的成見,於是劉增鍇的身邊玩伴不多,這導致了他要常常利用一些行為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同時又由於他表達自我的方法不正確,這又促使了其他同學對他更加不滿,而喜歡爭強好勝、情緒又容易衝動的他往往最終不是對同學大聲吼叫,或是打同學。再與他家人細緻地瞭解他以往成長經歷後,我更明確了對他的教育方式,於是,那段為他掏空心思,不斷調整教育戰略,改變教育觀念,形成自我教育思想的日子,也成就了一個新的自我。
他的事例讓我堅信,最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在這潛移默化的教育中,我將用自己纖細的肩膀挑起一名教師的責任,用智慧而深沉,寬容而博大,堅韌而無私的的愛去呵護學生每一個獨特、寶貴的生命。
平凡的是職業
回首從教的二十一載光陰, 青春消逝在三尺講臺上, 皺紋堆積在飄飛的粉屑 裡,收穫的,除了平凡,還是平凡。 平凡的是相貌。沒有玉樹臨風的偉岸身姿,沒有俊朗怡人的明眸皓齒,雖然 曾經夢想風流倜儻、顧盼生姿,但先天的短缺,讓我註定一生與默默無聞結緣。 平凡的是職業。
為人師者乃九等公民,校園亦非神壇仙 土,當黃金潮肆虐的掠過校園橘紅色的天空時,我望著西垂的落日,在心裡 許下一個平凡的願望—— 既然我們無法走出平凡,那我們倒不如在平凡之中尋找它之所以平凡的緣 由;既然我們無法逃離現實,何不把平凡當成一種事業,讓它洗去職業的塵埃, 在未來的某一天熠熠閃光呢? 於是,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尋找平凡,體味平凡,也努力的踐行著平凡,才 發現—— 平凡是躬行。 躬行者,以身作則也。要求孩子們若干時間到校,他總是提前一步,在教室 門口站成一道平凡的風景;要求孩子們字跡工整,他總是讓板書條理分明,讓評 語筆畫端莊;要求孩子們作業認真,他總是逐題批閱,用心批註;要求孩子們講 究衛生,他會輕輕拾起教室裡的紙屑而不著痕跡;要求孩子們考試誠信,他會在 上公開課時, 用未知的懸念體現師生的默契。
春風化雨於無聲, 身體力行顯風範, 可細細一想,他做的這些,他的同仁們或許比他做得更周全,因此他平凡。 平凡是寬容。 寬容學生在走廊上的一次無意衝撞,青春嘛,演繹的是不規則的軌跡;寬容 學生在課堂上的一次無理的辯駁,青春嘛,徜徉的是不安分的思想;寬容學生一 點就破的理由,青春嘛,構築的是愛面子的工程;寬容學生經不起推敲的藉口, 青春嘛,像風像雨又像霧一樣的糾纏。寬容,讓宰相肚裡能撐船,讓將軍額頭能 跑馬,細細想想,我離此境界相距遠矣,因此我平凡。
平凡是尊重。 尊重是忽略名次,轉而重視每一個家庭的希望,於是,你讓每顆種子都有他 們生根、 發芽、 開花的空間, 讓他們都有長成參天大樹的可能; 尊重是淡看優劣, 將雨露布施給每一個飢渴的學生,於是,每次考試後,成績單上的每個學生都必 須聆聽你的叨叨絮語,讓他們減少了未與老師交流的的遺憾;尊重是處事公平, 就事論事,於是,學習吃力的學生並不是飽受批評的代名詞,成績優秀的學生也 常受暴風驟雨的洗禮。你發現,像你這樣處事公平、尊重學生的知己比比皆是, 因此你平凡。
平凡是細心。 細心的看, 於是我們發現了隱藏在孩子眼簾背後的家庭變故, 從而仔細探究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特質及應對方略》 ,並形成文字變成鉛字;細心的聽,於 是我們發現了孩子們慣用的口頭禪“不是我”“不知道” 、 ,從而教會他們換位思 考,融洽生生關係;細心的想,於是我們參與了《百科知識閱讀與中學生道德認 知水平》的課題研究,挖空心思厚積薄發另闢蹊經尋求創新。但轉身細心一想, 魏書生類、李鎮西類鳳毛麟角,我們跋涉不止也許難望其項背,因此我們平凡。
平凡是耐心。 耐心的矯正孩子們相同的錯誤,儘管有時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高頻率重複; 耐心的等待孩子們點滴的進步, 儘管有時需要經歷痛苦而又漫長的週期, 甚至仍 舊是一無所獲; 耐心的尋找孩子們的閃光點, 儘管有時這是一項需要用高倍放大 鏡才能完成的工作,但你收穫的,註定是快樂;耐心的與孩子們交流,儘管有時 他桀驁不馴、剛愎自用、自閉內斂、油鹽不進。耐心的一切,其實是由教師這個 特定的職業決定的,因此職業平凡。 平凡是愛心。
孩子們成功的時候,愛心是一朵讚賞的笑容;孩子們失敗的時候,愛心是一 句寬慰的話語; 孩子們犯錯的時候, 愛心是一束嚴厲的眼神; 孩子們膽怯的時候, 愛心是一個有力的手勢;孩子們驕傲的時候,愛心是一聲破空的雷霆;孩子們自 卑的時候,愛心是一輪溫暖的太陽。教育是一項需要愛心傳遞的事業,愛心也是 世界上最平凡的一種情感,因此我們的事業平凡。
教育是一個繁瑣的話題,教育故事也如同一篇散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題材廣博,方法迥異,但不變的是教育的核心——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 切,一切為了孩子。因此,我的教育故事,也是你的教育故事,更是我們大家的 教育故事。故事雖散文,情感卻挺詩歌。 謝謝大家。
贏得孩子的心
白駒過隙,一轉眼兩年過去了。往事的每個片段不時衝擊著我的思緒,留給我許多感動的餘味:學生的改變、進步、成長就是為人師的幸福與成功。
還記得兩年前剛接手初一***6***班時,班上有個叫餘志灝的男生。老師和同學們常向我提及他的種種“劣跡”,經常不交作業,即使交了,也是馬虎應付,書寫潦草。紀律性更差,不但課後喜歡追逐打鬧,課堂上也經常搗亂,影響別人學習。
有一天,我去開會了,自習課上,班長歐曉晴坐在講臺上維持紀律,其他同學在認真地學習,他卻耐不住寂寞,趁機開始惡搞。故意把水倒在自己的褲襠裡,然後大搖大擺地走上講臺,大聲地說:“班長,我不小心把褲襠弄溼了,你看看,……”班長的臉霎時漲紅了,班上的同學也轟的一聲,笑開了,他看到這樣的場景,得意洋洋。事後我找他訓話。一開始,他表現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後來,他有點不耐煩了,便附和我說:“老師,你是對的,我錯了,老師總是正確的,學生總是錯的。”那一次的談話就這樣以他違心地承認錯誤而草草結束。
事後我開始反思:在整個談話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他對我訓斥的反感,心理的對立,使我根本無法真正走進他的心裡,說服教育也就成為一句空話。我必須改變我的教育方式。
為了對症下藥,我作了一翻努力的“調研”,發現他問題的“癥結”:其實他自尊心很強,十分渴望得到老師表揚和認同。因為學習基礎差,成績不佳,感覺不到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重視。所以常常在課堂上,下課時不斷找機會“好好表現”,以引起同學和老師對他的關注。
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我馬上增設了一個體育委員的職位,由他擔任。並讓他負責管理班級課間的紀律。從那以後,我發現他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上課認真了,惡作劇也不搞了,作業也開始做了。我非常欣喜他的變化,沒想一個大膽的嘗試,一份他從沒享受過的“老師的信任”,為我成功打開了他的心靈之門。事不疑遲,我必須抓住良好戰機,“乘勝追擊”贏得最後勝利。
多番思量,我利用語文老師批改每週隨筆的便利工作條件,繼續從“心”開始他的教育工作。剛開始,他交上來的隨筆寫得不是很認真,我就在本子裡寫下評語:“志灝,你聰明,關心集體,樂於為集體做事。你給老師的印象一直不錯。如果你能認真寫好作業,你的表現會更令老師滿意!你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對嗎?”下一週交上的隨筆,態度明顯認真了很多。就這樣,我每篇都寫上對他鼓勵和表揚的評語。他也越寫越認真,越寫越好。這種激勵作用很神奇。不但語文科作業認真了,對其他科的態度也認真了,經過半個學期的努力,他的成績獲得了一個飛躍性的進步。
餘志灝同學的進步是對我用“心”教育方式的最好褒獎。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我們“應當瞭解孩子的長處和弱點。理解他的思想和內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觸他的心靈”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贏得孩子的心。教育才得以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