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錯時在所難免的,批評作為一種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知道錯誤的原因,以後能夠避免或改正,但實際上,許多家長有這樣的體會,和孩子好好地說、講道理不管用,批評也不管用,著急了打一頓也還是不管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反正就是:說不聽,罵沒用!打一頓,管一陣! 現在又是家長思考的時候了,孩子犯錯了,到底該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錯了就該批評嗎?
讓我們先看看家長在批評孩子時的幾種現象與特點。
1、批評情緒化
一旦孩子出現過失的時候,家長的表現通常是情緒激動,臉色發青,手舞足蹈,唸唸有詞,眼睛發直,聲音分貝高,語言速度快,一陣狂風暴雨,真可謂酣暢淋漓!好了,說完了,罵完了,心裡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當家長大費口舌的時候,大多孩子心裡算計的卻是:“現在是罵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罵完了!”家長在呵斥孩子的時候也會突然停下來問:“你聽明白沒有?”孩子馬上反射說:“聽明白了!”“記住了沒有?”“記住了!”“以後還犯不犯?”“不犯了!”這時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為了早點結束這場暴風雨。
如果有攝像機的話,家長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現,真可以說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對您說的話往往不是能倒背下來,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說過什麼。只知道一點:我錯了,所以你罵我!就連錯誤帶來的愧疚、不安也隨著批評的咆哮聲煙消雲散了。因為他們很明白一點,罵完了一般也就沒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興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這番責備的結束!最後的結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罵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這種更多帶著個人情緒化的宣洩,主觀的批評有多大作用呢?其實,很多時候,沉默遠比這樣的批評更有效。 批評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理解和接受正確的建議,並在行動中改正。作為對一次過失的分析和評價應該是非常理性的。
在這個過程中,發點脾氣難免,發點牢騷也能接受,發洩就有失分寸了。,試想,這樣的一種情緒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讓孩子聽從呢?
2、批評氾濫化
有時候,我們的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聲音慷慨激昂,語速飛快,大腦活躍,思維跳躍,聯想豐富,上綱上線。比如說本來就是個打了碗的事情,就能從這件事想起從前丟鑰匙、丟錢、丟面子***因為測驗考砸了***,還能扯到打架、看電視、玩遊戲等。總之,只要能想起來的事就可以像電影鏡頭一樣重放。真可謂,旁徵博引,引經據典,直說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腦袋一低,心想:你愛說啥說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評要有針對性,對當前的問題有什麼說什麼,就事論事就好了,而絕不可責備這次過失,連帶以前老賬也一併算上。
這種把“陳年老賬”重提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對家長感到厭煩、討厭和憎惡,而且由於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沖淡了當前主題,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視。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長說著說著就停下來了,怎麼了?原來是一下子忘了該說什麼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說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氣糊塗了!” 試想,這樣令孩子懷恨又遊離主題的批評怎麼可能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3、批評簡單化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後,家長的表現往往是該批評的時候不批評,不該批評的時候亂批評。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賴床的現象,往往是一邊催促,一邊數落,而孩子卻把這當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沒有起到批評的作用。因為孩子很清楚一點,如果走著上學會遲到的話,家長一定會有辦法讓孩子按時到學校的,有車可以送,沒車可以打車啊。 曾有個家長問我這種情況怎麼辦?我說很簡單,你不管他就完了,遲到了自然會有學校批評他。就是因為你有種種辦法可以不讓他遲到,是承擔孩子賴床後果的擋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著地賴床,你罵他何用? 像這類的情況有很多,就是家長只對現象做批評,而沒有采取實際有效的解決辦法。
4、批評急躁化
有許多時候是這樣的,孩子甚至還沒意識到錯誤即將或已經來臨,還不能深刻意識到錯誤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我們的家長卻已經急不可耐,氣不打一處來,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再者“不知者還不為過”呢! 人犯錯誤是正常的,而頭一次經歷某些事情的時候犯錯更是正常的!但家長卻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體驗錯誤,嘗試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麼錯,批評和責備就已經接踵而至。這種急於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進的批評,往往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為什麼有很多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呢?就是由於家長在學習活動中過早地干涉、過多地介入、頻繁地干預、瑣碎地品評、莫名地批評,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厭倦和逆反的心理。
什麼時候批評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誤後,您只需要告訴他為什麼錯了,怎麼做是對的就行了。在指導的時候,對孩子保持尊重的態度可以讓他也尊重您的意見,耐心細緻的講解讓他明白錯誤的原因及後果,善解人意的情緒讓他不會被失敗的陰影束縛。 如果孩子再次犯了類似的錯誤,也許是孩子還不太熟悉正確的方法,也許教訓不夠深刻讓他忽視。我們首先應該對他的原因進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話,就要講清楚,把事情說明白,再給他機會去做;如果是後者的話,才應該對他做適當的批評。
應該批評什麼
在孩子開始或接觸新的事物的時候,由於認識不深,準備不足,行為表現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錯誤也在情理之中。這時候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批評! 第一次錯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錯了可以諒解,再錯就不能容忍了。在這個時候進行批評是合理的!我很喜歡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錯誤頻頻出現就是更多是由於態度的問題而產生的。
所以批評是針對態度的,不是針對事情本身的;批評是針對重犯和再犯的,要給孩子第一次改錯機會。但是我們的家長往往表現在首犯時就批評,這會讓孩子感覺很委屈! 而當錯誤和問題再次出現後,比如不理想的成績單拿回來後,家長不是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更多是對成績本身進行埋怨,為自己的不滿向孩子發洩,而這種盲目的批評是很不利於孩子接受和改正的。
怎麼進行批評
讓我們舉個實際的案例來說明,有個初中的男孩很愛玩電子遊戲,經常逃課,為此很影響功課,家長非常著急,那麼該怎麼辦呢?
***1***首犯要說理
這個孩子雖然學習成績還可以,但自制力比較差,對後果預見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時候就想跑出去玩遊戲。當出現這種情況後,家長應該耐心說明這樣做的後果,還要表達對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這樣的做法有什麼不當之處!而切不可大發雷霆,動輒打罵!約翰·洛克說的“說理是對待兒童的真正辦法”就是這個意思。
***2***重犯要約定
可是這個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遊戲的機會,而禁不住誘惑,又偷著跑出去玩遊戲。家長就應該嚴厲告訴他這樣做是不行的。鑑於他再一次出現了這樣的錯誤,就要和孩子約定一個方案,並要求孩子作保證,並表示如果再犯,他將接受什麼樣的懲罰。當然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辦法。同樣切不可大發雷霆,動輒打罵! 在這裡我要特別說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講“義氣”的。在這樣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難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會與家長打招呼的。
***3***再犯要懲罰
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又犯錯了,但家長有兩種選擇,一是保持沉默,並讓他明白您已經知道發生的一切,並告訴他你保留採取懲罰的權利,但現在還不打算實施。或是根據約定,讓孩子踐諾,接受懲罰,並再次讓他說出如果再犯,他該怎麼辦!同樣切不可大發雷霆,動輒打罵! 通過以上的做法,孩子哪裡好意思再犯錯!當然,我曾和這個男孩談了很多,瞭解到他的父母根本不讓他玩,所以我與他的父母也做了協商,就是每週在固定的時間容許他玩遊戲,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情況也有過反覆,但過了不久,孩子就不再曠課逃學了,就連規定時間內的遊戲也玩的少了。後來,這個同學告訴我,他以前去玩遊戲不僅是因為高興,而且還是想氣氣他家人! 在前言裡我就談過,孩子的錯誤更多是由於家長教化不當造成的。
因為錯誤和失敗,孩子已經受到了懲罰,已經感受到痛苦和不幸了,做家長的不找自己的原因,怎麼還好意思向孩子發火?所以出了問題後,家長的反應和表現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觀願望的責備,情緒失控、生氣和打罵,那麼是很失禮和無能的,是缺乏風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現,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看不起。 所以所謂的批評還是以對話和交流為主,不過是更偏重於對錯誤的思想和行動的思索和檢查,為了解決問題和避免錯誤再次發生,批評也是一場有約定和要求的對話。
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家長應該先想想自己有什麼不對!自己有什麼做得不足?所以我經常建議家長,能否和孩子先說一聲“對不起”。有很多家長聽取我的建議,後來告訴我說,當對孩子說了“對不起”後,在表達了對孩子的內疚後,批評教育的效果特別好,甚至母子抱頭大哭,那一瞬間,所有的不快和隔閡都也被這淚水沖洗掉了。
只要家長說得在理,那時候孩子想不聽您的話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