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的詞語解釋及造句

  他們對這個主題都侃侃而談,希望與記錄保持距離,擔心得罪華府的人。下面是小編精選整理的,供您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得罪的基本解釋

  [offend] 使人不快或懷恨;冒犯;獲罪。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適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後。——《明史·海瑞傳》又得罪舅姑。——唐· 李朝威《柳毅傳》

  得罪的要點:使對方不快,難以平息的不快,比惹怒或傷害更甚。通常是,得罪人者在事後才知道。

  得罪的引證解釋

        亦作“得辠”。

  1、獲罪。

  ①《書·康誥》:“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殺越人於貨,暋不畏死,罔弗憝。”

  ②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前代之所貴,而吾之所行也。以此得辠,甘心瞑目。”一本作“得罪”。

  ③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詩:“得罪永泰末,放之五溪濱。”

  ④《古今小說·楊八老越國奇逢》:“不隔數年,丁丞相得罪,貶做 崖州司戶。”

  ⑤《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六回:“秦將樊於期得罪奔燕,匿深山中,至是聞太子好客,亦出身自歸。”

  2、冒犯,觸怒。

  ①《孟子·離婁上》:“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

  ②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苟其財不足,而不能自稱於流俗,則其婚喪之際,往往得罪於族人親姻,而人以為恥矣。”

  ③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為首者前致辭曰:‘吾主越王,不自量力,得罪於上國,致辱下討。’”

  ④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因途間缺少盤纏,適才得罪長兄,休怪!

  ⑤《紅樓夢》第三二回:“妹妹往那裡去?怎麼又哭了?又是誰得罪了你了?”

  ⑥趙樹理 《三裡灣》四:“我什麼地方得罪了你,你偏要來找我事?”

  3、客氣話。猶言對不起。

  ①《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郭排軍吃她相問得無言可答,只道得一聲‘得罪!’。”

  ②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叔父別來無恙,小侄得罪!

  ③清 沈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餘性爽直,落拓不羈,芸若腐儒,迂拘多禮,偶為披衣整袖,必連聲道‘得罪’!”

  ④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四幕:“得罪得很,得罪得很,天地間沒想出竟有這樣相象的人!”

  得罪造句

  1、如果他得罪了你,那他是有嘴無心。

  2、這個小職員不敢得罪他的老闆。

  3、一些最流行的表達是那些保證不會得罪任何人的表達。

  4、如果你決定給所有發一張賀卡的話,那就挑一張誰都不會得罪的大眾卡。

  5、並鼓勵他們說我們對被測的產品並無個人喜好,而且即使遭受批評也不會得罪我們,這使使用者感到輕鬆。

  6、如果有人得罪了你們,你們要猶豫一番,看看是存心的還是無意的,不要採取極端的做法;只要看好機會用磚塊打他一下,那就足夠了。

  7、上帝曾說過如果我們承認我們的罪行,他是守信的公正的,會赦免我們得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8、免得他們教導你們學習一切可憎惡的事,就是他們向自己神所行的,以致你們得罪耶和華你們的神。

  9、向那些你得罪傷害過的人,請求他們的原諒。

  10、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必須弄明白,但這又會得罪不少認識的人,其中,他的妻子可是一位虔誠的。

  11、你同事可能對這型別的話題比較敏感,所以如果你想輕易地得罪他們的話,確保他們知道你的信仰才是唯一正確的。

  12、多數時候,這種事情發生在外國商人身上:他們不想因為拒絕享用最貴的食物而得罪了中國的東道主。

  13、他們對這個主題都侃侃而談,希望與記錄保持距離,擔心得罪華府的人。

  14、但是我很尊重那些被冒犯的人,而我根本不對我的身體感到羞恥,我也不想得罪任何人。

  15、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

  16、我們讓聖靈擔憂,不順服神,與人不和,忙碌不止,與世俗為友,還有其他得罪神的地方,這些都阻礙了我們與神的相交。

  17、這名民間組織工作者表示:「我們冒著得罪權力機構的危險,及觸動很多人的敏感之處,但是我們認為這是我們的責任。」

  18、祭司越發增多,就越發得罪我。我必使他們的榮耀變為羞辱。

  19、國有單位在1月1日慶祝元旦是個更為明智的選擇,這不僅能避免得罪任何人,還能讓某些人群更高興。

  20、得罪了路易莎和亨利表親還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