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贏在中國的觀後感範文
贏在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的一檔全國性商戰真人秀節目,大型勵志創業電視活動。那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贏在中國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贏在中國觀後感作文
3月日晚,為了等著看歐冠,胡亂調臺來消磨時間,來回調時路過央二,看到贏在中國,每次停留幾分鐘看一形。
這幾形剛好是最後一位選手的介紹和各評委點該選手,以及評委最後給這位選手的總結建議。IDG的熊曉鴿先生說了幾句話讓我對他肅然起敬,投資給最後一位選手,讓他覺得不舒服,這是投資人的良心使然。
補敘,36號選手的商業模式,以及盈利模式,他組織一個類似諮詢公司,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及商業計劃,而其公司為一管理團隊,所有培訓師或講師,為高校的在職老師,企業向公司支付費用,公司付薪水給客座講師***不知是否可以稱作走穴***。在我看來這無疑是在利用社會資源來為自己牟利。
分析其牟利方式:
首先講大學,大學是國家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的平臺,也是公民受高等教育成為社會有用人才的平臺***可能不確切,姑且這麼理解***。大學的經費從何而來,國家補貼,教育經費,來自於國家的稅收,在校學生所繳納學費,等。經費支出,學校建設,科研經費,教師工資等。也就是說,國家和學生共同在聘請請我們可敬的大學老師來為學生上課,傳授我們知識。
其次講老師,關於老師精力分配,以及兩方面收入所佔比例,想來老師都是有責任心的,可能雙方都盡職盡責,但我在想國家以及大學包括學生,給了老師一個平臺,讓他們去研究,去實踐,去總結,但這些卻被一些有商業頭腦的人用來為自己牟利。我個人認為這是在侵佔國有資源。還有某些老師利用學校的便利條件,利用在校學生作課題,做研究等等,科研的成果被作為商業用途,個人認為這也是侵佔國有資源,我們希望科研轉化為生產力,以及商品,但其回報以及獲得的利潤,個人認為不應該歸屬於某個人或某個機構,應該歸為國家,或者全體公民。建議成立一個基金會,來管理,投資科研或者作為獎學金。
展開來說,這只是商業行為中的一種,而另外一種侵佔國有資源的方式,我覺得值得大家去深思,每一個公民。關於體育明星,舉例說明,某短跑名將,作很多種商品的代言人,賺取高額廣告代言費用。國家投資建場館,購買裝置,發工資,發獎金,專門配營養師,廚師,等等,組建一個團隊,當他在國際賽場爭冠奪金,為國爭光,我承認我也為中國有他自豪,但我不認同這種牟利方式。經費來自於稅收,就等於國家,或者說全體公民,投入體育經費,造就一個體育明星,造就一個億萬富翁,我敢說沒有這些投入,他的成績將一塌糊塗。
在我國體育和教育不是純商業行為,不像國外的運動員,一個人自己僱傭教練,陪練,租場地,拉廣告贊助,是純商業的行為,它本身就是商品,這種盈利行為,無可厚非。國外的私立大學,經費來自於社會捐助,科研成果的回報等等,每個老師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發團隊,是商業行為,他們富起來,無可厚非。
想知道,在我國,有多少體育明星,通過利用國家的投入富了起來;想知道,在我國,有多少教育工作者,尤其站在科研一線,技術前沿的高校的講師,教授,通過利用國家的投入富了起來。
我不是體育明星,不是高校講師,教授,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意味。但我佩服不為利益所趨,不唯利是圖的投資人,我敬仰為人師表,兢兢業業的教育從業者。
贏在中國觀後感
創業 是件說說容易做做難的事,對於創業我並沒有報有太大的期望。但,好勝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於任何人都是一個公開的祕密。即便不創業,對於生活,我們總希望它有滋有味。或者說創業是種改善生活的手段而已。
學校既然組織了這麼次活動,看《贏在中國》節目成了硬性要求,那我也不得不看完,雖然我已經看過一次了。
沒抱多大期望去看的節目,卻給了我一些意外的感受。
我向來不善於記憶人名,這次也不例外。看完幾期節目後,故事的主角們都叫啥名字已經被我忘得一乾二淨了。場上場下,有評委有選手,活動非常火爆,令人目不暇接。的確他們夠出彩,再怎麼以局外人的心態看,都能被場上的一個個閃光點觸動。有些提問是很能挑戰智慧的與經驗的,像這樣的提問你能回答幾個。採用何種激勵 方法?如何對外地市場進行管理?如何做市場調查?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專案?如果你的骨幹員工辭職了,你如何處理?CEO決策所佔的比例以及錯誤決策所佔的比例?我當然知道,我一個問題都回答不了!我想這個就是素質。
到這兒我已經明白了,為什麼我會如此明確的用一種局外人的心態看著場比賽。那就是我根本沒法參加這樣的比賽,他們比我厲害太多。創業需要些什麼?信心,決心,夢想 ,行動,毅力還是好的專案?然後呢?
贏在中國的口號的確很響亮。勵志照亮人生,創業改變命運。
但,同樣在觀看節目的你注意到沒。為什麼需要勵志?什麼時候去勵志?立什麼志?完成它要做哪些準備工作?什麼時候創業?命運理當如何?你要是覺得你很厲害,就先回答這幾個問題。我從來不喜歡耍大牌,***的人。但不得不說,***的總也有點本事。本事或者換個詞叫能力,它是一個人的閃光點。二十幾歲的人總會迷戀犀利的感覺。
這個節目的氛圍就是這樣。犀利、鋒芒畢露、機智,還有不少幽默感不錯的人。
節目歸節目,創業歸創業,看過了也就差不多都忘了。那些在創業並不被看好的年代裡創業成功的人創業了,回過頭來看看今天的就業吧。現在的就業形勢的確不樂觀 ,但那些創業成功的人放在現在,又有幾個人會找不到工作呢。能力使然。在此之餘,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創業不過是條路罷了,只是走的人多了,變得相對明朗。另外,巨集觀上還能解決一定的就業問題。
那麼,文章寫到這兒,我也該回答下自己提的幾個問題了。
有很多目標,我們不是一下子就能達到的。所以我們需要積累,需要總結,需要相應的智力以及體力。籌備這些需要很長的時間,確保我們走完這麼長的距離,需要不少的動力。也許那一天我們沒了動力、興趣、心力,我們可以先休息下,展望下未來的美好,充完電繼續向前進。參加贏在中國節目的無論是選手還是評委都是來賺錢的,如果創業僅僅是這個,當然那其實也不錯,總得先養活了自己再說。命運如何?那就由天定吧。又有幾個人說的清什麼是命運呢?賺到錢還是家中藏有顏如玉?
說到底,無論是創業還是就業,最關鍵的還是能力,有時間就培養些能力。看完小說後你能複述出多少,英文你能說得了幾句。今年的荷花你知道什麼時候開,現在青菜多少錢一斤。最後一句,***你能裝多久。
贏在中國第二季觀後感
贏在中國去年的節目我基本是一期不拉的看完了,收穫很多。今年由於我自己也走上了創業之路,時間不規律了,所以,經常看一期拉一期的。但是這天的總決賽我還是沒有忘記,剛剛看完,寫點感想。
說實話,今年的贏在中國總體我感覺沒有去年精彩,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今年沒有周宇“土狼”式的人物存在。
我看贏在中國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看選手的缺點與不足,因為在創業路上的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這個一般自己看不到什麼,結果往往要在最後的幾位評委大家那裡學到。選手的優點當然更值得我們學習了,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這天李書文的冠軍和竇大海的亞軍對我而言沒有多大感覺,只是按我的感覺冠亞軍就應調換一下更適宜,李書文在以前的節目中對他就有印象,但是隻侷限於讓我感覺他太強勢,給人很厭惡的感覺。
冠亞軍一個北京大學,一個同濟大學,給人一種感覺,此刻贏在中國不是平民的舞臺,而且在各自的親友團講話中,大學更是第一句的臺詞,好象大學就等同與潛力或者實力的一種表達,事實是這樣的嗎如果真是如此,馬雲的師範老師的位置啟不是太低了,但是,馬雲雖然不在,但是,我相信不明白多少贏在中國的觀眾盼望他的出現。
贏在中國進行到此刻了,就應說裡面的是是非非大家都看到很多了,不明白贏在中國還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