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感人故事演講稿

  教師是人類最光榮的職業,他們的美不只是站在講臺上,而是言傳身教中帶給無數個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和感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希望能幫到你。

  小學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講稿

  今天是一年級新生正式開學第一天,這已經是我和班裡的孩子見第四次面了。29、30號兩天,學校安排一年級新生進行培訓,之前我還登門家訪過孩子們。第四次見面,感覺似乎已經挺親切的了。

  這是我工作以來第四次帶一年級新生。每次開新班,我的感覺一次比一次好,心裡總是充滿了希望似的。

  以前看到那些小孩子滿頭滿臉髒兮兮的,實在不敢恭維,更別說去牽那些可怕的小黑爪子了。也許是自己做了媽媽吧,我對孩子的感覺越發親近了起來。現在的我就特別能理解為什麼那些老教師能如此從容地緊緊握著任何一個孩子的小黑手,甚至將他們抱於懷中,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親暱。現在每次帶隊離開原地,我很自然地牽起排頭第一個孩子的小手,像母雞媽媽帶著散步的小雞一樣,不急不慢地向目的地出發,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拼命地催促:“快、快、快點啦!”畢竟,孩子還小,腿也就那麼長,能力也就那麼高,你的催促不但無法加速孩子的動作,還會讓孩子在不斷地催促聲中感到自卑:為什麼我總也達不到老師的要求,次次都要老師催呢?肯定是我笨吧……

  什麼事情都從容些,慢慢來,總有一天,再小的孩子都會長大的。

  開學典禮上,我們幾個班主任老師碰在一起,又聊起這三個新班來。三個班比起來,大家都說我的班是最好的,其實我知道,我們班的孩子也有嘴巴特愛說的,也有內心依戀媽媽不願和陌生人交往的,也有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什麼樣的孩子都有,我們的責任不是去挑選孩子的爸爸媽媽的素質、家庭背景、智商的高低,我們是提供教育教學服務的,說白了,就是把不懂事的孩子教成懂事的孩子,這才是我們的本分。至於把孩子教成個什麼程度,那是我們的水平問題,這個是可以存在發展空間的。但是對待工作的態度,其實就是體現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態度應該是端正的,才可以成為一名捫心無愧的老師。為什麼短短兩天的新生培訓,我的班便能從三個班的比較中明顯成為最好的呢。我知道這其中的奧祕──這都有賴於我長期教低年級的經驗以及自己當了媽媽的優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吧,隔壁班有個男孩子從新生培訓第一天就哭,一直哭到今天,他的班主任請他離開自己的班單獨坐到一邊去,對他說:“不許哭。”然後就走開了。我剛好就站在那個男孩子的身邊,我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說:“先別哭,孫老師在這裡陪著你呢。現在校長在講話,請你認真聽一聽好嗎?”那個一直哭泣的孩子似乎停了一下,眼睛睜開了一點縫,我馬上表揚他:“你真棒,是個聽老師話的孩子!”那個孩子抬頭看看我,已經沒有了哭泣的聲音,雖然眼睛還是紅紅的。我心裡一陣輕鬆。我剛想離開去和旁邊的老師說句話,那個孩子馬上哭了起來。這時他的副班主任老師走過去:“哭什麼嘛,不許哭。”那孩子的哭泣卻沒被老師的制止而打斷。我見小男孩班上的老師一直站在他身邊,我也不好走過去說什麼。後來男孩身邊沒人了,我再次走過去,同樣的安慰又取得了之前同樣的效果。可我這回有了一個發現:只要我稍稍一離開那個孩子,他就開始哭泣。我離他越遠,他哭得越傷心。

  一般的家長和老師可能會認為:那麼嬌氣,那就讓你哭個夠吧!不給點顏色教訓你看看,以後還得了!

  我曾經也是這樣認為的,不過現在我的看法和做法改變了。

  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孩子更需要來自歸屬團隊的安全感。在學校裡,離開了爸爸媽媽的6歲孩童如何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的生活,老師確實很關鍵。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的不應是懲罰,而是愛。愛太寬泛了,就這件事來說,老師讓孩子離開自己的班級獨自坐一邊,那就是剝奪了孩子歸屬團隊的安全感,老師想讓孩子不哭,應該是出於憐愛之心,而非厭惡之意。“不許哭!”對一個孩童來說,是個多讓孩子受傷的命令呀!你凶巴巴地對待孩子,又怎麼能讓孩子親近你自己呢,孩子不親近你,就等於無法親近老師,老師是知識的象徵及部分載體,不親師何以親知識呀!

  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因為被確診為輕微小兒多動症而延遲一年入學。他坐在同學堆裡,因無法控制自己而搞這弄那的,確實影響了身邊同學的正常活動秩序。如果一味包容他,這是對其他同學的不負責,我處理這樣事情的原則就是:主動包容、徵得諒解、一視同仁、不離不棄。

  我從內心裡憐愛這個孩子,他那些無法自主控制的行為我能從心理學層面上理解,也能從一位母親的愛去理解,我主動包容他,也是給其他的孩子做了一個無聲的榜樣。不見得每個孩子或者每位家長都能對這個孩子的背景瞭解甚多,我也不可能公開屬於這個孩子的個人隱私,如果他的行為確實影響了其他同學,我一定會誠懇地去向對方道歉,徵得孩子們和家長們的諒解。不管什麼孩子,嚴格要求就是愛。不同的孩子我們有不同的要求層次,但是嚴格要求的態度是要一碗水端平的,因此,一視同仁是衡量老師的愛的最好標尺。懲罰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懲罰是讓孩子在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裡的基礎上,自己找個法子來“懲罰”自己,那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更正錯誤的機會,一個成長的過程呢。如果孩子只做錯了一件事,他非要受到懲罰的話,也只能受到相應的一個懲罰,我們千萬不能橫生出多於一個的懲罰來。就在上面的事情裡,孩子的哭也許確實影響了其他同學,老師本想給孩子一個教訓,讓他不要因為哭而影響他人。可是老師不但已經下了“不許哭!”的命令來制止他的哭,而且還強行讓他脫離團隊,孩子感到的孤獨無助又是一個痛苦的體驗,這無疑讓孩子受到了超出“應受”的懲罰範圍了。

  每次我家的小姑娘做錯了事,我認為必須進行嚴肅的談話時,我會把我們兩個人同時“關”進書房裡,要求小姑娘立正站好,不許她故意撒嬌地往我身上蹭從而試圖消磨我的意志,但我比較注意的是,我從來都是和她近距離地在一起,她站著我也站著,但我讓她站在床上,儘可能保持我們的視線為同一水平上,然後才開始嚴肅地談一番話。

  自己的孩子是孩子,人家的孩子也一樣是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怎麼樣愛,對人家的孩子也應該同等地去愛。

  平凡中也有美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站在這裡和大家談最美教師這個問題,我很慚愧。在座的各位教師中比我優秀的老師有很多,我在電視節目中聽到了最美教師的感人事蹟,我覺得我和她相比更是相差甚遠,我沒有先進的事蹟可以講給大家聽。我想說的是——平凡中也有美。

  近二十年的教師生涯中,我每天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卻也有著平凡的美。

  1、認真負的責工作態度得到了回報,唱響自己心中的美樂。工作中,我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自己負責的工作態度,認真的對待工作中的每件事。教學中認真對待每一個環節。因此,我的教學成績總能走在同年級的前列,自己也因此得到了學生家長以及學校的認可。連續四學期被評為優秀,看到自己努力的結果,我會有種享受的美感。

  2、用公正的態度和真誠的愛心對待每位學生,自己的品行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肯定,這更加鼓舞了我內心暗藏的那份拼勁。

  每接一個班我首先要告訴學生,我從不偏向哪位成績優秀的學生,也不會嫌棄哪位成績差的學生,在老師的眼裡你們都是一樣的。因此,犯了錯誤的同學老師一定會批評,表現好的同學老師也一定會給予表揚。我是這樣說的,亦是這樣做的。其實,更多時候我的心還是向著那些各項弱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常常會被人忽略。他們常常自卑,更需要關心和鼓勵的,作為一名教師,我不願看到我的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我曾經帶過一個女孩,家中母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父親是實實在在的農民,家中經濟狀況非常不好,大人孩子常常被人們嘲笑,因此,我會對這個孩子給予更多的照顧和關心。常常幫助她和她的家長解決一些困難。也許我當時做的這些小事真的打動了她,十多年後再次遇到那個孩子,我已經認不出她的模樣,但她一眼認出我,並感謝我當年對她的好,我心中不由泛起漣漪,原因很簡單,我的小小的付出能溫暖一個孩子的心,我很感動,也為自己驕傲。我驕傲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因為在孩子性格與品質塑性的關鍵六年中,我可以去幫助他們,我可以去給他們一些好的影響。

  3、用最簡單的方式贏得學生的喜愛,為自己增添一份樸實的美感。

  課下我總是喜歡和孩子們聊聊天,拉進師生間的距離,時間久了,名孩子們和我交流時就不會感到那麼有壓力。在我面前,他們會很輕鬆,會和我吐露他們的心事、。而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困難,開導他們開啟自己的心結。上課時候有時我會嚴肅的批評他們,他們會很聽話的按照我說的做。但是他們不是因為害怕我這個老師,批評指責過後,我在他們臉上看到的是很純很真的笑容,也許,這就是我平時和他們親密無間的相處得到的回報,我很開心,有一個學生和老師相處融洽而且快樂的課堂氛圍,應該是每位老師都想要的,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做到了。

  作為老師的我,有太多的不足,但我堅信,只要我努力做,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好。伴隨著努力和信念,我一定會讓我自己心中這團代表愛的火焰越燒越旺。我的平凡之中,必定會積澱出一份不平凡的美。

  教師感人事蹟演講稿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首先,我很感謝一小領導對我的厚愛,讓我能有這樣的機會到臺上表達我的思索與感動。同時,我又感到深深的不安,因為面對科學大發展的滾滾洪流,身為教師的我總會感覺到自己的力量是那樣的微不足道。我的成績不夠輝煌,所以我無法慷慨激昂;我的故事也不夠感人,所以我不能聲淚俱下。我有的,只是一顆真心,和向孩子們無限敞開的胸懷。有人說:你的心在哪裡,你的幸福就在哪裡。當我用心去感受教育人生的脈搏時,我感覺到不管是快樂還是憂傷,充實還是迷茫,都是我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幸福。

  還記得六年前,我任教於一所鄉村學校。一天中午,我正準備吃飯,班長急匆匆跑來告訴我:“沈老師,唐志剛把歐雲鬆咬了一口。”又是這個唐志剛,看著歐雲鬆身上淤青的牙印,我不禁怒火中燒,決定非叫家長來不可。我正準備撥電話,他卻在一旁抹起了眼淚,原來,唐志剛的母親在他六歲那年就生病去世了,就在昨天,他的爸爸也因失火燒山被抓了起來,姐姐又遠在他鄉打工,他現在只能跟著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而今天中午,他蒸的飯不知被誰拿走了,到現在還餓著肚子……面對這樣的一個孩子,我怎麼忍心再去責備他?我安排班長先帶他到我的房間吃飯,自己則帶著歐雲鬆去醫院打針,並墊付了將近200元的醫藥費。回到學校後,我顧不上吃飯又開始了下午的課,那天,我發現唐志剛特別認真。課後,他主動找到我:“沈老師,我錯了。”從那以後,再也沒看到唐志剛動手打過人,我也經常在生活和學習上幫助他。他不止在一篇日記裡就這件事對我表示感謝,我也在他的日記裡對他說:“你的真誠讓我遠離了憤怒,老師也很感謝你,是你自己找回了那個充滿陽光而又積極向上的你,希望你的人生永遠都是這樣陽光而又向上。”

  教壇幾載風雨,我備嘗酸甜苦辣,我也深深認識到:當一個好老師不容易。作為一名一小的年輕教師,我看到了許多教師的感人事蹟:有的老師家裡孩子小,孩子生病顧不上,卻不忍耽誤學生一節課;有的老師白天上班沒時間,一大包作業揹回家,夜裡繼續挑燈批閱;有的老師長年堅持帶畢業班,經常不能準時下班……優秀班主任張海燕老師和藹可親,她用那甜甜的微笑鼓勵學生,她用那會說話的眼神激勵學生。在她眼裡,沒有一個壞學生;在她心裡,沒有一個差學生。她用智慧的手,磨去孩子們心頭的無知;用一個“愛”字,凝聚成一座堅實的豐碑,矗立在孩子們的心中。讀遍張老師用熱血寫就的人生,全書只有一個字:愛!愛教育,愛學生,愛現在,愛明天!三尺講臺融進的是辛勞,是陶醉;融進的是師德,是師魂!這些老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懂得愛,他們的愛不需要驚天動地,也不需要太多柔情密語,她就是一句輕輕的問候,一個關愛的眼神,一次寵愛的撫摸,一陣鼓勵的掌聲,甚至是一次囉嗦的說教,一次嚴厲的批評。

  也許這是老師能夠帶給他們的,最珍貴的東西。我們不能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都鋪著鮮紅的地毯,但可以見證他們生命的每一次拔節,就像蝴蝶破繭而出,飛向幸福而美麗的人生。所以我不想做春蠶,也不願意是蠟燭,也不想太陽的光輝只灑在我一個人的頭上。我更願意是一隻森林裡的老獸,溫暖而又嚴格的呵護著孩子的真純與善良;或者是一個園丁,讓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成為他們美好未來的肥沃土壤,讓每一朵理想的小花,都能燦爛的開放!

  老師們!時代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科學發展觀為我們拓開了一條教改之路,呼喚著我們去探索、去創造。老師們!讓我們團結一心,攜手並進,凝聚你我的真心,用這顆飽含著理想、責任的愛心,去迎接學生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吧!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