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西方式握拍怎麼握

  當我們在看網球比賽時會發現職業球員的揮拍動作都不一樣,那是因為握拍的方法不一樣。網球西方式握拍是在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的水泥硬地球場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握拍方法。對此你瞭解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網球西方式握拍法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網球西方式握拍的方法

  西方式正手握拍法:拍面與地面平行,用手從拍上面抓住拍柄,手掌根貼在拍柄右下斜面,拇指和食指都不前伸,拇指亞在拍柄上部小平面,食指下關節握住拍柄的右下斜面。 西方式反手握拍法:即正手握拍後,把球拍上下顛倒過來,用同一拍面擊球。在硬式網球中,多數人感到這種顛倒球拍打反手低球很不方便。因此,很少有人使用此種握拍法。

  網球西方式握拍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

  這是一種很“極端”的握拍,手腕的位置迫使拍面強烈地擊打球的後部,從而產生更多的上旋。你可以讓擊出的球恰好過網,但過網後它就會立刻下墜,而球在落地後還會高高地彈起,這就會迫使你的對手退至底線後回球。這種握拍比其他任何一種正手握拍法的擊球點都要更高更遠。正是因為西方式握拍法對高球的良好控制,因此許多土場選手和青少年都很青睞這種握拍法。

  劣勢:

  回擊低球是此種握拍法的致命點。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采用這種握拍的職業選手在球速較快、球的反彈較低的硬地或草地場上比賽時表現得不盡人意的原因。同時,你需要以更快的揮拍動作來給球加上必要的旋轉,否則,擊出的球就會既沒有速度也沒有深度。對於一部分選手來說,採用這種握拍也很難打出線路較平的球。

  網球正手中易出現的錯誤動作

  1、引拍速度過慢,造成擊球時球拍沒有在最佳位置擊球。一般情況下因為來球之後練習者一時反應慢所造成了擊球時機已過,此時在進行引拍擊球,擊球的最佳時機已過,匆忙擊球之後會出現擊出的球達不到指定的位置。

  2、擊球時手腕扭動過大,造成拍面過早揮至體前。這個時候球還沒有來到但拍面已經揮到最佳位置,等球來時拍面已經提前進入了隨揮階段。一般情況下球會被擊至身體的左側,很難控制球的方向。

  3、引拍時肘關節發力,造成擊出去的球軟而無力。肘關節提前後引使身體積蓄的力量沒有通過轉動傳到到手臂上,擊球時只能依靠單純的揮臂力量把球擊出,所以擊出的球會出現下網或者剛剛過網的現象,無法達到理想中的擊球距離。

  4、引拍時球拍後襬過大,造成身體出現扭曲既影響動作的美觀性又喪失了最佳的擊球時機,出現擊球點靠後,身體發力不協調的現象。此時擊到球之後球的飛行路線將會向擊球手的同側飛行,出界的機率很大。

  5、擊球時,拍面不穩定,使球得不到前進的力。當球飛來時,練習者經過引拍送拍的動作將拍面揮至固定的位置與球接觸一瞬間,由於手腕力量不足或者練習者沒有固定手腕,造成擊球瞬間球拍後仰,這種情況下因球的後衝力量多大將抵消大部分的揮拍力量,擊出去的球得不到前進的力量,會出現球繼續想後走或者擊出去的球在自理的界內落地的現象。

  6、球擊出後球拍的隨揮跟進不夠,有彈球的感覺。球擊出以後隨揮跟進不夠表面看有彈擊球的感覺,身體的動作沒有做完整破壞了整個擊球的節奏,擊出去的球旋轉度不夠,球的飛行路線也不能按照指定的路線飛行,球速過慢,即使到了對方的界內也很容易被對方反擊。

  7、擊球時擊球步伐不協調,影響身體的正確發力。一般情況下,對方擊出的球的方向是儘量避免離練習者身體太近,此時練習者需要通過自身的跑動去提前找到球的落點,並進行一些列的引拍揮拍動作。因跑動時腳下步伐不協調,會造成離球過遠被動擊球或者是擊球時機把握不好,影響到整個身體的協調發力,擊出去的球方向、遠度、旋轉度和力量不足。

  8、揮拍時,揮拍臂離身體過遠。引拍後揮拍擊球時以肩部為軸揮拍臂和身體的夾角過大造成了肩部承受的力過大,通過蹬地、轉腰、轉肩所積蓄的力量在肩部與揮拍臂承受的壓力想抵消。此時勉強揮拍出去的力很少了,這個動作不但不利於發力反而將身體的力量抵消,造成擊出球之後球拍落地或者給球向前的力很小的現象。

  9、擊球時,重心過後,形成坐著打球。擊球時重心靠後,從側面觀察像是坐著一個凳子在打球,此時揮拍的力量來源只有上半身的裡面,而下半身的力量則因重心靠後傳導到臀部全部抵消了,以至於擊出去的球力量不足。

  10、擊球時,球拍成托盤狀。擊球時持拍手手腕上挑,使球的飛行路線向前向上,容易造成給對方高壓球的機會或者因球向前的力量不足出現不過網的現象。

  11、擊高球時,將拍面下“壓”球。來球的上旋比較大造成球落地之後彈的過高,此時因練習者判斷不足,離落地點較近,只能在胸部之前擊球,一般的正手擊球都是從下而上揮至異側肩部,因為習慣動作出現在胸部之上擊球時,習慣性的將球拍拍面下壓,造成球直接落到自己場內或者打到網帶上的現象。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