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的健身效果

  太極拳運動,“主宰於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腰為腎之腑,又為帶脈所繞之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陳氏太極拳的健身

  “戶樞不蠹”這句古代的名言,遠在《呂氏春秋》就有記載,它在我國人民中廣為流傳,說明我國人民很早就懂得了“運動”有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的作用。我國古代的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魏書.華陀傳》中,記載了華佗所創的《五禽戲》,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用來活動關節,以防病延年。

  我國古代道家的“靜坐”、“導引”之術,均為養生療病之道。《素問.異法方宜論》說:“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 ”。《素問.上古天真論》又說:“恬虛無 ,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都充分說明“運動”和“清靜”各從不同的角度養生,達到強身療病的生理效應。

  自古迄今,養生療病之術,種類頗多,各有特色。而陳氏太極拳則是總結了前人各種養生之術的精華,結合陰陽之理,把運動熔於清靜之中,把靜化於運動之內。這種動與靜的巧妙結合,產生了內氣催外形、思維與動作、快與慢、開與放、分與合等動作意氣的相互協調。從而在思想上得以安逸,從形體器官上得以鍛鍊,元氣得生、宗氣得充、精氣得保、身體強壯。

  太極拳的健身作用

  1.改善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消除病灶反饋性影響。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太極拳中清靜用意、“意守丹田”,乃為靜功養身之術。這種靜功,可以增加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從而產生阻止病因病灶反饋訊號機制的傳遞,起到糾正修復病灶反饋的惡性迴圈,抑制病情發展,提高健康水平。心靜勿慮,意守丹田,是鼓動內氣的基礎,是產生毅力的條件。毅力是練拳的保證,鍛鍊持之以恆,就可以從內氣到外形協調一致。使氣沉于丹田,貫於尾閭,環流周身,從而使臟腑得充,周身得養,精力充沛,有利於病變和精神創傷的修復,有利病體的恢復和精神的保養,由於它能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完善,使興奮與抑制過程協調,對精神創傷,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微迴圈系統,擴大肺活量,提高氣體交換能力。血液擔負著營養周身各組織器官的作用,然而心臟則是血液執行的動力,毛細血管是微迴圈物質交換的場所。一個久練拳的人,每分鐘心律在60次左右,這種由於久經鍛鍊而得來的心律減慢,延緩了心臟舒張期,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促使心肌收縮力加強,輸出量增加,提高了心臟的工作能力。

  持久鍛鍊,內氣得以流通,周身放鬆,使微迴圈功能加強,有利於毛細血管內外的物質交換,促進組織對氧的利用率,減少肌酸的蓄積,減輕疲勞,益於疾病的恢復,特別是對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動脈硬化症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呼吸下納於腎是氣體交換的重要條件。腎納氣,則是氣沉丹田,腎不納氣則上浮胸中而喘。太極拳鍛鍊的呼吸方式要求深長勻柔,它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動度和調節肋間的呼吸功能,使肺與胸廓之間的牽張力加大,增加肺活量,提高肺泡與毛細血管壁的接觸面積,使氧及二氧化碳彌散能力增強。經過長期鍛鍊,可使呼吸頻率減少,增強呼吸效果,具體的表現是在練拳時“汗流夾背不發喘”。他對防治慢性肺氣腫有一定的作用,對防治各種慢性肺部病變均很適宜。

  3.強健肌肉、改善骨的理化特性,暢通經絡,有利於營衛氣血的通行。太極拳的運動方式是,一動無有不動。從內氣的暢通到外形的變化,從五臟六腑到四肢百骸,都寓於“動”中。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及上下相隨。內外結合快慢相間,節節貫串運動都熔為一體。從臟腑組織到肌體組織、關節韌帶、腱鞘肌群,都得到活動和鍛鍊。久而久之,肌肉豐滿發達,骨骼強健有力,使骨的理化物性得以改善,提高骨的抗折、抗壓、抗彎、抗脫臼能力。對老年人關節病***關節僵硬,行走坐起不便,足膝萎軟,屈伸無力、骨質增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經絡是氣血執行的通道,人體健康與否、與經氣暢通與否密切相關。練太極拳的人,練到一定程度,就有小腹發熱,四肢末梢發脹,發麻之感。中醫鍼灸學認為這種現象是“得氣”的表現,也就是調動內氣,打通經絡,經氣執行的表現。

  太極拳運動,“主宰於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腰為腎之腑,又為帶脈所繞之處。腰脊運動帶動身形,行於手指,行於四梢,復歸丹田。丹田乃小腹部位,任督脈衝乃一源三岐,出會陰,復灌諸經。長期鍛鍊,可使腎氣旺盛,帶脈充盈,陰陽調和,神清目明。

  “尾閭中正”乃太極之要領,這是穩定自己重心,加強發勁的根本。太極拳中的“虛領頂勁”與“尾閭中正”上下相應,“百會穴”與“長強穴”相互灌注,有利督脈經氣的暢通。百會、長強乃督脈之要穴,氣通此穴後,便能升提中氣,增強韌帶及擴約肌功能。故對脫肛、痔瘡、子宮下垂,均有良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總上所述,“尾閭中正”、“虛領頂勁”有利於任脈、督脈經氣的執行。任為陰脈之海,總任一身之陰經***手足三陰經脈***,督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陰陽經***手足三陽經脈***。內聯奇經諸脈使之暢通。加之“氣沉丹田,螺旋纏繞”,從內到外,從軀體到四肢末梢,得以特殊的運動,動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華佗傳***。當然,要使其起到防病健身作用,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動作正確的基礎上,持之以恆地刻苦鍛鍊,不管男女老幼,都可收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