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的健身與技擊作用
我國古代道家的“靜坐”、“導引”之術,均為養生療病之道。《素問·異法方宜論》說:“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躋。”《素問·上古天真論》又說:“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都充分說明“運動”和“清靜”各從不同的角度養生,達到強身療病的生理效應。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自古迄今,養生療病之術,種類頗多,各有特色。而太極拳則是總結了前人各種養生之術的精華,結合陰陽之理,把運動熔於清靜之中,把靜優於運動之內。這種動與靜的巧妙結合,產生了內氣催外形、思維與動作、快與慢、開與放、分與合等動作意氣的相互協調。從而在思想上得以安逸,從形體器官上得以鍛鍊,元氣得生、宗氣得充、精氣得保、身體強壯。
***一***太極拳的健身作用
1·改善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消除病灶反饋性影響。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太極拳中清靜用意“意守丹田”,乃為靜功養身之術。這種靜功,可以增加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從而產生阻止病因病灶反饋訊號機制的傳遞,起到糾正修復病灶反饋的惡性迴圈,抑制病情發展,提高健康水平。心靜勿慮,意守丹田,是鼓動內氣的基礎;是產生毅力的條件。毅力是練拳的保證,鍛鍊持之以恆,就可以從內氣到外形協調一致。使氣沉于丹田,貫於尾閭,環流周身,從而使臟腑得充,周身得養,精力充沛,有利於病變和精神創傷的修復,有利於病體的恢復和精神的保養,出於它能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完善,使興奮與抑制過程協調,對精神創傷,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微迴圈系統,擴大肺活量,提高氣體交換能力。血液擔負著營養周身各組織器官的作用,然而心臟則是血液執行的動力,毛細血管是微迴圈物質交換的場所。一個久練拳的人,每分鐘心律在60次左右,這種由於久經鍛鍊而得來的心律減慢,延緩下心臟舒張期,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促使心肌收縮力加強,輸出最增加,提高了心臟的工作能力。
持久鍛鍊,內氣得以流通,周身放鬆,使微迴圈功能加強,有利於毛細血管內外的物質交換,促進組織對氧的利用率,減少肌酸的蓄積,減輪疲勞,益於疾病的恢復,特別是對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動脈硬化症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呼吸下納於腎是氣體交換的重要條件。腎納氣,則氣沉丹田,腎不納氣則上浮胸中而喘。太極拳鍛鍊的呼吸方式要求深長勻柔,它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動度和調節肋間肌的呼吸功能,使肺與胸廓之間的牽張力加大,增加肺活量,提高肺泡與毛細血管壁的接觸面積,使氧及二氧化碳彌散能力增強。經過長期鍛鍊,可使呼吸頻率減少,增強呼吸效果,具體的表現是在練拳時“汗流夾背不發喘”。他對防治慢性肺氣腫有一定的作用,對防治各種慢性肺部病變均很適宜。
3·強健肌肉,改善骨的理化特性,暢通經絡,有利於營衛氣血的通行。太極拳的運動方式是,一動無有不動。從內氣的暢通到外形的變化,從五臟六腑到四肢百骸,都寓“動”中。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及上下相隨。內外結合快慢相間,節節貫串運動都熔為一體。從臟腑組織到肌體組織;關節韌帶、腱鞘肌群,都得到活動和鍛鍊。久而久之,肌肉豐滿發達,骨骼強健有力,使骨的理化特性得以改善,提高骨的抗折、抗壓、抗彎、抗脫臼能力。對老年人關節病 ***關節僵硬,行走坐起不便,足膝萎軟,屈伸無力、骨質增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經絡是氣血執行的通道,人體健康朽否,與經氣暢通與否密切相關。練太極拳的人,練到一定程度,就有小腹發熱,四肢末梢發脹,發麻之感。中醫鍼灸學認為這種現象“得氣”的表現,也就是調動內氣,打通經絡,經氣執行的表現。
太極拳運動,“主宰於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腰為腎之腑,又為帶脈所繞之處。腰脊運動帶動身形,行於手指,行於四梢,復歸丹田。丹田乃小腹部位,任督脈衝乃一源三岐,出會陰,復灌諸經。長期鍛鍊;可使腎氣旺盛,帶脈充盈,陰陽調和,神清目明。
“尾閭中正”乃太極之要領,這是穩定自己重心,加強發勁的根本。人極拳中的“虛領頂勁”與“尾閭中正”上下相應“百會穴”與“長強穴”相互灌注,有利於督脈經氣的暢通。百會、長強乃督脈之要穴,氣通此穴後,便能升提中氣、增強韌帶及擴約肌功能。故對脫肛、痔瘡、子宮下垂,均有良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總上所述,“尾閭中正”、“虛領頂勁”有利於任脈、督脈經氣的執行。任為陰脈之海,總任一身之陰經 ***手足三陰經脈***,督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經 ***手足三陽經脈***。內聯奇經諸脈,使之暢通。加之“氣沉丹田,螺旋纏繞”,從內到外,從軀體到四肢末梢,得以特殊的運動,“動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華陀傳***。當然,要使其起到防病健身作用,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動作正確的基礎上,持之以恆地刻苦鍛鍊,不管男女老幼,都可收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效果。
***二***太極拳的技擊作用
陳氏太極拳不僅健身有法,而且技擊奧妙。中華武術,門派繁多,攻防技巧,各有所長,拳打腳踢,謂之一般。然而,陳氏太極拳卻獨樹一幟,流傳三百餘年,仍保持本來特色。它以掤、捋、擠、捺、採、挒、肘、靠為中心內容,在沾、粘、連、隨的基礎上將抓、拿、摔、滑、打、跌,熔為一爐,內外兼練,成為武壇上最優秀的拳種之一。
練習陳氏太極拳三年一小成,九年一大成,練到上乘功夫,可達周身一家,以靜制動,以逸代勞,以不變而應萬變,亦可得機得勢,舍已從人,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引進落空,借力打人。《推手歌》雲:“掤捋擠按須認真,周身相隨人難侵,任人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推手,不僅可以檢驗姿勢是否正確,也是鍛鍊技擊技巧的好方法。有人說:“推手有何技巧,力大者即可取勝。”《拳論》中說:“斯技旁門甚多,雖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耆耄能御眾之形,怏何能為?”可見,太極拳推手不是比力而是比技巧。“壯欺弱、慢讓快”那是自然的本能,不是技巧的功能。所謂技巧,則是順應自然以剋制自然,達“弱勝壯、慢勝快”。自然界中的槓桿支點和螺旋轉化的原理,就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能。推手利用這種原理,即可揉化--切重力,此為化勁。有此化勁功夫,就可以輕制重。同時,太極拳的運動是運用了離心力,並以腰脊作中軸,使一切動作皆走內圈;走內圈速度雖較慢,但仍可勝過走外圈的快,這是“後人發,先人至”的緣由,也是“慢勝快”的關鍵所在。
《拳論》是太極拳理論方面的經典著作,對推手也是一種很好的指導,細心研究其內容並用它來指導練習推手,則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怎樣來指導推手實踐呢?應遵守以下四項基本準則:
1,《拳論》中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古時所稱“太極”,是對立統一的象徵,是一切動靜的樞機:由太極生陰陽,如順逆、柔剛、輕沉、虛實、合開等皆屬於此。運動時充分利用了離心力和向心力,因此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分為陽、合為陰。陳鑫說:“太極兩儀,天地陰陽,合闢動靜,柔之為剛。”就是指這種規律。這種矛盾存在於推手的整個過程中,並貫串於每一個動作過程的始終。因此,推手的第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它符合事物運動的矛盾法則,即“陰陽開合”。
2·推手時雙方搭手對練的過程,也是不斷產生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拳論》中所說:“無過不及、隨屈就伸。”就是作必須符合下列四點:
***l***必須“無過”,無過稱為“沾勁”,過則稱為“頂病”;
***2***必須“能及”,能及稱為“粘勁”,過則稱為“匾病”;
***3***必須“隨曲”,隨曲稱為“連勁”,不隨而曲稱為“丟病”;
***4***必須“就伸”,就伸稱為“隨勁”,伸得太早稱為“抗病”。
推手的一切過程都要求具有“沾、粘、連、隨”四功,不發生“頂匾丟抗”四病。陳鑫說:“沾粘連隨、會神聚精,運我虛靈、彌加整重。”所以第二個基本原則是“沾粘連隨”。
3·《拳論》中說:“人剛我柔渭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這是為了做到四功,避免四病的措施。這就是說,人剛則我柔,用“走”以引之,這是被動局面下的“卷合”運用。同時,為了問勁,運用順遂的勢和勁,迫使對方成為“背”,轉化為我剛人柔,用粘以逼之。粘走時,對方動急則急應之,動緩則緩隨之,這樣就可有四功而無四病。陳鑫說:“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轉接靈敏,緩急相將。”
- 陳氏太極拳的健身與技擊作用
- 精美的消防安全教育手抄報圖片資料
- 金牛座女和巨蟹座男配嗎
- 關於學習求知的諺語有哪些
- 全身的美白有效方法
- 描寫大學的優美散文隨筆
- 忽悠女孩簡單的冷笑話腦筋急轉彎
- 什麼是陰虛的意思概念介紹預防措施
- 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範本
- 婦人夫飾的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 關於秋天的景色小學生話題作文
- 有關小學五年級食品安全手抄報的圖片模板
- 冬季養生茶的配方大全
- 治毛孔粗大的最佳方法有哪些
- 冠心病病人的護理方法有哪些
- 我的文學生涯高考閱讀題及答案
- 愛撒謊的人
- 中學歷史學習方法
-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學習興趣
- 我最喜歡的食物英語作文帶翻譯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