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艱辛的成功故事精選
每一個名人在取得成功之前,都經歷一段不為人知的艱辛往事,正是那些艱辛使得他們的成功愈加珍貴!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名人艱辛的成功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艱辛的成功故事篇1
凡爾納是一位世界聞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爾納為了發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經遭受過多麼大的挫折!這裡記錄的,就是凡爾納的一段令人難忘的經歷:
1863年冬天的一個上午,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郵遞員。
郵遞員把一包鼓囊囊的郵件遞到了凡爾納的手裡。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他幾個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週記》寄到各出版社後,收到這樣的郵件已經是第十四次了。
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一看,上面寫道:“凡爾納先生:書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出版,特此奉還。”
每看到這樣一封封退稿信,凡爾納心裡都是一陳絞痛。這次是第十五次了,還是未被採用。凡爾納此時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何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爐走去,準備把這些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書稿緊緊抱在懷裡。 此時的凡爾納餘怒未息,說什麼也要把稿子燒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滿懷關切的語言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奪書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接受了妻子的勸告,又抱起這一大包書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書稿後,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 沒有他妻子的疏導,沒有“再努力一次”的勇氣,我們也許根本無法讀到凡爾納筆下那些膾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類就會失去一份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
名人艱辛的成功故事篇2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
馬雲,一張稜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以“光明頂”命名公司會議室,與金庸密切交往,聚集網際網路英雄人物“西湖論劍”。馬雲的種種言行,頗似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
馬雲之所以讓當今的無數草根創業者崇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馬雲也曾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試想,如果馬雲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後,聽從了父母的勸告,去學習一門手藝,安安穩穩過他當臨時工的生活,那麼,還會有今天的馬雲,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鐵盧。儘管馬雲的英語在同齡人中顯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數學卻實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敗北。這之後他當過祕書、搬運工,後來踩著三輪車幫人家送書。有一次,他給一家文化單位送書時,撿到一本名為《人生》的小說。那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給馬雲帶來了許多感悟。高加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他對理想有著執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會有一種阻力橫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甚至又不得不面對重新跌落到原點的局面。
從故事中,馬雲深刻領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這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於是,馬雲下定決心,要參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馬雲報了高考復讀班,天天騎著自行車,兩點一線,在家裡和補習班間遊走。
沒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這一次,馬雲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雲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時候,電視劇《排球女將》風靡全國,可謂家喻戶曉。在那青澀但純潔的時代,小鹿純子的笑容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當然也包括當時的馬雲。不僅僅是因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敗的精神。這種精神對馬雲日後的影響十分深遠,“永不放棄”也成了馬雲的一種精神象徵,影響了每一個阿里人。小鹿純子的拼搏精神給了馬雲巨大的激勵,他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複習準備。由於無法說服家人,馬雲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週日,為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對馬雲的數學成績失望的餘老師對馬雲說了一句話:“馬雲,你的數學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餘’字倒著寫。”
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雲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馬雲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和同學對完答案,馬雲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結果,那次數學考試,馬雲考了79分。歷經千辛萬苦,馬雲終於考上了大學。
對馬雲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為他生命旅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名人艱辛的成功故事篇3
英國哲學家托馬斯·布朗說:當你嘲笑別人的缺陷時,卻不知道這些缺陷也在你內心嘲笑著你自己。誠哉斯言!我們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那些喜歡嘲笑別人的人,往往一輩子毫無建樹;而那些被嘲笑之人,卻往往以頑強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裡開出奪目的人生之花。
影響全球華人的國學大師、耶魯大學博士、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先生,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哲學與人生”課在臺灣大學開設17年以來,每堂課都座無虛席。2009年,他受央視邀請,在《百家講壇》主講《孟子的智慧》,得到眾多學者、大師的認同。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成就卓著的學者和演講家,卻曾飽受嘲弄與歧視。
小學時的傅佩榮有些調皮,常學別人口吃,卻不料這個惡作劇導致他自己不能流暢地表達。九年的時間裡,傅佩榮的口吃常常被人視為笑柄,這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雖然他經多年的努力終於克服了口吃,併成為眾人敬仰的演說家,但是這段被人嘲笑的經歷還是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一次,傅佩榮去赴一個訪談之約。那日,炎陽如火,但他仍堅持穿著筆挺的西服接受訪談。因場地未設麥克風,他就大聲說話,甚至有些喊的意味。到後來,他的嗓子都啞了。眾人深受感動,無不讚美傅佩榮為人謙遜,沒有名人的架子。傅佩榮說:曾經口吃的痛苦經歷令我對自己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我終生都不會嘲笑別人。因為我被人嘲笑過,知道被嘲笑的滋味,這使我自身沒有優越感。二、我非常珍惜每一次說話的機會。因為我曾經不能流暢地說話,所以現在當有機會表達時,我會非常珍惜。
同樣因為口吃受盡了嘲笑與譏諷的拜登,不僅被別人起了很多難聽的外號,而且還被老師拒絕他參加學校早晨的自我介紹活動。他難過得落淚,覺得自己就像被戴了高帽子站在牆角受罰一樣。悲痛往往催生動力,拜登決心一定要摘除這個命運強加給他的“緊箍咒”。他以極大的毅力堅持每天對著鏡子朗誦大段大段的文章。經過多年的努力,他不但成功摘除了這個“緊箍咒”,而且也為他日後成為一名優秀的演說家和領導者奠定了堅實的口才基礎。
被人嘲笑是痛苦的,那些刺耳的嘲笑、無情的眼神,是一把把尖利的刀,深深刺進你的心。面對這把刀,傅佩榮和拜登都選擇了奮起,“沒有任何人規定我只能有這樣的際遇,既然這樣,那我為什麼不改變它呢”?而那些嘲笑、譏諷甚至侮辱,其實都無須拔出,就讓它們插在你的心上,然後忍住痛,跋涉!當你跋涉到一個高度的時候,你的熱血就會變成一股烈焰,熔化那把尖刀。而那些曾經嘲笑你的人,早已渺小得擠不進你的視野,甚至匍匐在你的視野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