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心得體會3篇
閱讀筆記具有簡便易行、可操作性的特點。將閱讀筆記應用於中學化學學習中有利於學生構建網路化的知識結構,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下面是帶來的閱讀筆記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閱讀筆記心得體會篇一:
“樹立科學健康觀、養成健康行為、提升健康素養水平、做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守護神...... ”這是全書強調的內容,也是從醫學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女性健康的方法和重要性。
由於大學時候學習的體育教育專業,相關健康生理、科學運動等內容也瞭解不少,所以, 對於我來說,身體健康方面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不再多提,而我更注重的是關於心理方面的健康。
現在的人都知道,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一個人只有身體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稱為真正的健康。對現代女性來說,保持心理健康,才可以去快樂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同樣的工作、生活,快樂與否,是有多麼的不同啊!我們當然要選擇快樂。
樂觀,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力,解決矛盾,逾越困難;寬容,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度和胸襟、堅強和力量;善良,是人人都喜歡的,人人都願親近的品質,不需要刻意隱藏,就像一朵美麗的花,坦然開放在陽光下,美麗著自己,也美麗著他人;淡泊, 是清醒的減壓、適度的鬆弛、人性的進取,是一種大智慧。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這是一種客觀規律。不可能已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在諸多無奈的人生裡,微笑著對待生活吧,用開朗、積極的情緒支配自己的生命,就會發現生活有趣得多。女性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擁有了樂觀、寬容、善良、淡泊四大“營養素”的女性,才是美麗的。
境由心生,快樂靠自己創造。隨時都要讓自己快樂,也很重要。
那麼,保持一個童心,用孩子的眼睛重新看世界和人生,不用金錢去衡量,我們的內心的就會純潔、美麗、溫柔和寧靜。
另外,人們的煩惱和痛苦,常常與自己的情緒有關,與自己看問題的角度有關。如果,換個角度看問題,也許就避免了思維固化而走入死衚衕,轉換了心情,就會有很多新的發現。現在都講情商,一個人是不是善於調控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的時候,是不是能夠從多角度、多方面著想,冷靜理智地處理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事情的結果。只要你放下自己的偏見、固執,在處理問題的話搜後從不同方面看看,不要因循守舊,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有它另外的一面,有時候還能從中得到意外的驚喜。換個角度看問題,其實就是這樣簡單。
做自己的健康天使,熱愛我們的生活,熱愛自己的工作。女人都愛美,我也一樣。喜歡把自己的衣著搭配得得體、美麗,每天都可以心情美美的出門;堅持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跳舞、書畫、旅遊等等,她們可以給予我美的享受和滋養;愛美的同時,自認為還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很容易在生活中尋找到美的一切,所以我是快樂的。即便是家務也不會視為負擔,而是帶著情趣去幹。比如做飯這件事:不斷嘗試新花樣,每道菜注重口味的同時,還要講究配色,看上去就會增加食慾;邊聽音樂邊做飯,興致到時,大聲跟唱,這就是我開心的事情,這樣做出來的飯,吃的人一定也是開心的。
多讀書、讀好書,陶冶情操、增長見識,讓我們與健康和快樂同行!
閱讀筆記心得體會篇二: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裡,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裡,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閱讀筆記心得體會篇三:
柔柔的燈光撒滿書屋,書桌書櫃便都有了亮光。就在這靜靜的夜裡,靜靜的我,捧著一本書,靜靜地看……貪婪地享受著夜的寂靜、書的芬芳……
《教師的別樣風景》是唐勁鬆編著的、由華東大學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美國式教學智慧賞析。
“教師篇”的第七節是“如何管理學生的講話”,這真是一個很實用的問題,是我們在每一次課堂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心裡叫著好,大腦便支配著手兒在問題旁邊標上“提得好”三個字。
迫不及待地尋找答案……
如何才能夠管理你的教室中的講話,又不至於讓創造性和學習的積極性被窒息呢?
首先,是確定如何判斷在教室中的講話是不是合適的。決定哪些適合或者不適合,要與你的學生充分溝通。第二,把講話的基礎準則建立起來。讓學生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講話,什麼時候不可以講話。第三,使用一個持續的訊號或者設定一個訊號來讓學生重新關注你。最後,監管,監管,還是監管。
邊畫邊思,用心交流,便有了自己的答案:
一、 養成好習慣,不該講話時不要講。
好說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該講的時候,他們肯定會講。關鍵是不該講的時候,怎樣才能不讓他們講呢?我們要關注課堂上的細節問題,在不該講話的時候,不給他們製造說話的機會。
比如課堂上讓孩子們“下靜息”,就是讓他們休息一會兒這個環節。有些老師讓孩子們把胳膊放在桌子上,頭挨著胳膊,臉朝左。這樣就給有些好動的孩子製造了說話的機會:喲,同桌的小辮子好漂亮呀!沒忍住,伸伸手,摸摸吧。小女生討厭地扭過臉,怒目圓睜。小男生努努嘴、擠擠眼,做鬼臉。可能爭吵瞬間爆發、可能戰爭立馬發生、可能大聲報告老師……其他孩子會快速地被他們吸引,並伴有詢問聲、議論聲……課堂秩序大亂。我是這樣要求的:胳膊放在桌子上,左手抱住右胳膊肘,右手抱住左胳膊肘,頭低下,額頭挨著胳膊。眼睛看不到其他小朋友,大大減少了說話的機會。
其實,課堂上要想讓孩子們認真聽講,在不該講話的時候不要講,實際上是給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備好課,把課講得生動有趣,吸引孩子們的眼睛、耳朵,他們才會在該講時講,不該講時不講。
備課時,我會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把教材內容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讓他們在聽故事中不知不覺學到新知識,輕輕鬆鬆解決問題。比如,學習《約分》時,我遍了一個“分水果”的故事;學習《公因數》時,我編了一個“猴子站隊”的故事;學習《比大小》時,我編了一個“得智慧星”的故事;學習《10的認識》時,我編了一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故事……
二、 該講則講,給以指導。
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所以,小組活動、互相交流,必不可少。在活動前,我們一定要準備好活動用具、給出明確的、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指導。
比如,在《觀察物體》一課中,我為學生準備了一些玩具恐龍。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1、把玩具恐龍放在桌子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著桌子,坐在桌子的四周觀察恐龍。把觀察到的恐龍樣子告訴旁邊的朋友。2、恐龍玩具不動。學生按順時針方向移動位置,再次觀察恐龍,並把觀察到的恐龍樣子告訴旁邊的朋友。思考:兩次觀察到恐龍的樣子一樣嗎?為什麼?
孩子們瞭解活動內容後,我又在活動前開啟課件,讓孩子們看到具體的活動流程,確保活動順利進行。這樣,學生有秩序地活動,開心地交流,得出正確結論:觀察同一個物體,所處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形狀也不同。
三、 控制場面,會放會收。
我覺得“使用一個持續的訊號或者設定一個訊號來讓學生重新關注你”就是一個控制場面,由放到收的過程。
學生活動,少不了活動工具,活動結束時,我們一定要給學生收工具的時間,並提醒學生輕拿輕放,表揚哪個小組做到了又安靜速度又快。如果學具沒收起來,我們就慌著進行下一個教學環節的話,學生手裡的學具就會遠遠超過我們的吸引力。學生會不停地擺弄手中的學具,並陶醉其中,任憑老師講得天花亂墜。
書上介紹了用打手勢讓學生安靜的方法:舉起手,在空中打一個手勢,表示現在不管幹什麼都得停下來***包括講話***,關注著我。
很贊同這種方法。課堂上我常用的打手勢是“一二三”:伸出一根手指表示一,不管幹什麼都停下來。接著再伸出一根手指表示二,小胳膊抱緊、小嘴巴閉緊。最後,再伸出一根手指表示三,坐姿端正看老師。
不管你使用什麼樣的手勢、什麼樣的方法,都要向學生講清楚,並要經常使用。
四、 愛心傳遞。
有時候,在小組活動時,難免會有些孩子藉機說些與活動無關的閒話,這就要求我們走下講臺,走進他們中間去,關注他們的活動情況、活動進展。我們的孩子並不壞,只是好說好動是他們的天性。當我們真正走到他們中間,俯下身子聽一聽他們的交流,伸出手兒摸一摸他們的腦瓜時,我們會發現,孩子們雖調皮,但可愛,童真,無法比擬!
書籍,真是很好的東西,讓多少素未謀面的人兒因為書中的文字變得熟識、相知……
喜歡靜靜的夜,喜歡靜靜的書,喜歡靜靜的夜中靜靜看書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