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記者工作總結範文

  年底工作雖忙但不能忘了一件大事,就是盤點好今年的收穫,計劃好來年的工作。如何做好今年的工作總結和來年的計劃,就顯得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幾篇,供大家參考借鑑。

  1

  在這短暫的一年中,由於上級、報社和部門領導,各位同行同事以及親友的幫助,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讓本人在稿件撰寫、新聞攝影、政治敏銳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提高。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現將2015年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學而時習之,不斷提高

  作為一名黨報記者,在20XX年的一年工作和學習生活中,本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與上級部門、報社保持一致,做到正確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中央、省和市的各項中心工作,加強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本人重視理論學習,利用工餘時間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溫習新聞學、經濟學、漢語言文學、社會學等學科知識,不斷拓展知識和認知面,時刻關注世界和中國傳媒界的資訊,真正做到邊工作邊學習,邊實踐邊提高。

  二、吃得苦中苦,愛崗敬業

  作為一名一線記者,本人主要負責跑紀委、文化、宣傳、體育以及一些市領導活動等“線口”,為了捕捉到資訊含量大,新聞價值高的新聞資訊,本人堅持深入現場、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做到“腦勤、耳勤、手勤、腿勤”和“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的工作作風。在過去的一年中,跑遍了全市9個縣***市、區***,同時延伸到鄉鎮一級,聯絡了一批通訊員,有意識地“培植”了一些線人。在2015年12月報道鉛中毒工作中,不怕辛苦,發揚連續作戰的工作作風,採寫了大量有價值的新聞稿件,受到了上級部門和報社領導的肯定和表揚獎勵。2015年12月採寫的《紗布遺腹“作孽”痛不欲生十三年》、《“紗布遺腹”案是“普法”成功的個案》等,引起了各方關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此外,在協助市紀委報道“廉風和暢”教育方面,也受到了市紀委的肯定。

  三、勵志耕耘,永不止步

  作為一名新晉記者,自20XX年8月進入新聞記者隊伍,如何履行記者的職責,怎樣做好本職工作是本人一直以來都在思索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本人採寫的各類報道共408篇,其中包括訊息、通訊、新聞攝影、文藝作品、評論等,參與了市“兩會”報道、團市委“文化資訊年”報道、供電安全執行900天系列報道、市四運會報道、城鄉清潔工程系列報道、市委全會報道等,並得到了報社領導的信任與厚愛,為新闢欄目《清遠人在他鄉》作開篇報道《湘西宋祖英,粵北趙文英》,隨後遠赴青海西寧、甘肅蘭州等地採寫《翱翔在青藏高原的南粵雄鷹——記空軍某部歐富榮》、《病人常把他當作最親密的朋友——訪甘肅省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李洪華》等稿件。

  20XX年6月,本人與報社一名攝影記者負責採寫國慶前夕推出的“清遠當代史記”大型系列報道,深入到連州、連南、連山、陽山、英德、佛岡、清新等地的鄉鎮,親臨當年戰爭和建設現場,採寫了近20篇幾萬字的稿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得到了領導和同行的認可與一致好評。

  勵志耕耘銳意進取。經過不懈努力,雖然20XX年本人圓滿完成了本職工作,但是20XX年已過,20XX年還有更多的挑戰,本人將繼續發揚勤奮學習,艱苦奮鬥的精神,為清遠日報社盡心盡力,奉獻一己微薄之力。

  2

  XX年x月,懷著對新聞工作無比憧憬的心情,我開始了在××報的記者生涯。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一年的時間匆匆而過,一年裡,在報社各位領導和同事的指導幫助下,我圓滿完成了自已的本職工作。下面,我就把一年來的學習工作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在自身素質與修養上的提高。

  作為一名記者,首先要有巨集觀意識,要胸懷大局,瞭解黨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善於透過事物現象預見其本質和未來,從而挖掘出有社會價值的新聞素材。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不斷提高自已的各項素養。為了提高政治素質,我要求自已做到: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我認為,記者講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還要做到正確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加強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重視政治理論學習。

  同時,作為一名文字記者,不僅要有較強的政治素質,還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於是,我常常利用工作之餘閱讀與新聞採寫業務有關的資料,如《新聞學理論》、《新聞寫作技巧》等專業書籍,並結合工作實踐對書中的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吸收其精華的東西為我所用。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我還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使自已努力做到:重事實,講真話,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報道內容健康積極向上,有益社會進步。

  二、在工作能力上的提高。

  新聞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缺乏對社會的基本瞭解是無法做一名優秀的新聞人的,記者必須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同樣一個新聞事件,有的記者寫出來的稿件有聲有色,有的卻寫得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於是否真正深入到新聞事件當中,去探尋事件的本源,挖掘深層次的東西。“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就是這個道理,一些影響面大、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新聞作品,都是作者投身於火熱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新聞素材,進行了艱苦的調查研究和思考分析才完成的。因此,我要求自已做到“三勤”即:“腦勤、腿勤、耳勤”,“兩不怕”即:“不怕苦,不怕累”。

  在做記者時,我深入到新聞事件第一線進行採訪,鍛鍊了自己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並對採訪的準備、技巧和總結整理問題的能力有了提高。採訪回來後,為了趕新聞,經常要加班撰寫稿件,不僅鍛鍊了我的寫作能力,還讓我學會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準確地抓住新聞點。在修改稿件時,我學會了如何取標題,知道了怎樣修改稿件才能適合新聞報道的需要,大大提高了我的新聞寫作水平。

  通過一年的見習,讓我在記者的崗位上得到了很好的鍛鍊,並且對於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了新的體會,報社融洽的工作氛圍、良好的學習發展機遇,也讓我很快完成了從學生到記者的轉變。

  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做記者是辛苦的,但當你寫出一篇受到讀者好評的稿件,拍攝到一副很好的圖片時,這種辛苦也就變成了快樂。這一年中,我總共採寫見報了330多篇新聞稿件,10多幅新聞照片,稿件內容涉及我市重大會專案建設、城市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等方方面面,也讓我對市情和新聞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

  去年x月份,我剛到報社工作的時候,正值改革開放xx週年,報社策劃了一系列反映改革開放xx年來我市發展變化和輝煌成就的系列報道和欄目,同事們也採寫了大量的稿件。作為一名新人,我也緊跟形勢,先後採寫了《出行更暢通走得更輕鬆——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市道路交通發展變化》、《從毛驢車伕到私家小車司機——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家鄉變遷》等稿件,熱情謳歌改革開放以後我市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期間,我還採寫了《讓外出農民工插上致富的“翅膀”》、《“校訊通”:家長學校好溝通》等反映民生的稿件。其中,《樹形象建和諧——我市組織系統“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綜述》一文獲得XX年宣傳基層黨建和組織工作好新聞獎優秀獎。

  XX年是新中國成立xx週年,也是我市城市轉型的關鍵一年。這半年多來,我先後採寫了《國資委調研我市企業破產重組工作》、《惠農政策潤民心》、《蒙牛示範牧場在我市落戶》、《我市穩定和擴大就業工作紮實推進》等稿件,從工農業發展、民生就業等方方面面宣傳報道了我市的發展建設成果。今年x月,伴隨著報紙的改版,我又相繼採寫了《“家電下鄉”一舉三得》、《讓市民過個“暖冬”》等反映我市惠民工程進展和關注民生的稿件,稿件見報後得到了讀者的肯定,也讓我對民生新聞寫作有了初步的認識。

  回首一年的工作,在報社領導和同事的指導幫助下,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我的工作取得了一點點成績,但是,成績只屬於過去。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牢記自己作為一名新聞記者的使命,不斷向領導和其他同事學習,努力提高充實之際,採寫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為××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3

  到20XX年末,我走上了工作崗位已經有一年辦的時間了,尤其是在去年我成為《城市快報》經濟部的一名正式記者,讓我深感到了工作的壓力與艱苦,光榮與責任。近半年來,我更嚐到了作為一名記者的酸甜苦辣,同時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充滿機會,充滿挫折,同時又充滿滿足感的過程,通過它,我認識到:

  一、基礎紮實,視野開闊,才能夠獲得好的新聞角度

  在今年的日常工作中,我對本市各大媒體的經濟欄目都進行了細緻的分析,摸準了我所跑銀行的定位,同時我也意識到:我必需努力學習,爭取能夠以一名專業人士的視角來審視新聞。

  厚積才能薄發,我通過業餘時間惡補專業課程,同時閱讀大量專業性報紙,觀察優秀記者獨特的視角、新聞切入點,同時認真閱讀經濟部同事的新聞報道。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認識到:好的經濟記者必須具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必須具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新聞的敏感性是建立在廣泛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的***。為了儘快達到這個目標,我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我堅持收看中央電視臺、天津電視臺的經濟節目,從中瞭解金融基礎知識和重點熱點經濟問題。

  第二,我努力做一個有心人,注意身邊人們談論各類話題中有價值的東西,以備不時之需。記得在去年年初,我作為一個新記者,工作初期開展銀行的新聞採寫異常艱難,我通過閱讀和觀察,找到了一些頗具特色的新聞點,完成了2005年年初的一些理財稿件。

  二、注重積累,博採眾長,才能積澱自身的能量

  我深刻地認識到,新聞記者最可貴、也是最重要的素質就是敏銳。新聞拼體力,拼智力,拼反應速度。反應速度的基礎有三個:一是紮實的基礎,二是豐富的經驗,三是正確科學的方法。作為從業時間不長的新記者,我著重從方法上下功夫:每接一個選題,我都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選準切入點,對較熟悉的領域,我多學多問,多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深思慎取;對比較陌生的範圍,我採用上網查詢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瞭解背景資料,迅速掃清障礙。2005年7月8、9兩天連續發表的《英恐怖連環爆炸對經濟影響系列》一組稿件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有一定深度的新聞稿就是在這種基礎上寫成的,獲得了報社的好稿獎。

  三、吃苦耐勞,堅韌頑強,才能有所進步

  金融新聞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近一個多月來,我通過對本市各家銀行行長的採訪以及寫稿,我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努力拼搏,變壓力為動力,堅持不懈才能鍛鍊自己的水平、磨練自己的意志力和能力,努力、堅韌就一定會有收穫,採訪物件的一些優點也是自己增長能量的一種養分。

  一年以來的每篇報道完成之後,我都有很多的思考和總結,以上是體會最深切的一些感受。我覺得我在今年的工作中確實解決了一些去年工作中一直感覺困惑的問題,但同時,新的工作狀態又給我帶來了新的困惑和難題,我仍然面臨很多迫切需要再次突圍解決的問題。

  4

  自從從事新聞工作以來,時間轉瞬即逝,今年過的更是特別快,回顧這一年一來的工作,我個人感受良多。雖有成長,更多的採寫不足,雖有學到知識,實踐和努力卻不夠,雖然一年過去了,卻覺得收穫終究抵不過流逝的光陰。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參加“寒冬記者體驗行業之辛苦”策劃的報道,寫了兩篇稿子《記者體驗寒冬收廢品:拖著殘腿 迎著寒風吆喝 前進》和《記者體驗寒冬菜農:凍僵雙手雙腳 剝出雪白白菜》,這兩篇稿子,不管是在採訪、寫作,還是在思想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認識和突破。

  在採訪的過程中,因為必須要來到現場,體驗被採訪者的工作,長時間的相處下來,能更注意關注被採訪者的表情變化和肢體語言,更能聽得進去被採訪者說的事情,最重要是很快進入他說的事情中,也能感受他所說的事情,這樣比硬生生讓被採訪者說自己的故事,要更加感染人,也更加真實和可讀。

  設想,如果這樣類似的體驗稿子,沒有全身心的進入被採訪的生活中,可能很多細節是看不到的;如果不能長時間和被採訪者交談,可能不能找到採寫得心應手的故事內容。採訪完這兩篇稿子,不管時間過去了多久,只要想起,和他們一起生活的一天,就能在腦海清晰浮現:梅正德收拾著撿回來的垃圾,他駝著背,喘著粗氣,寒冷的氣流,凍白了他的鬍鬚,只要今天能收穫一些,他就很滿足。黝黑乾瘦的張春光淳樸和善,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他種白菜的生活,寒冬裡雙手泡在白菜葉子裡,但是隻要每一年稍微掙些錢,他就很滿足。

  體驗稿子,給我的感覺就更能走進他們的故事裡,因為有了這樣的經驗,我也試圖把體驗式的採訪用在採訪中。今年2月,在採寫《水管被凍 100餘位居民已11天無水喝》這篇稿子時,我便用了體驗式的採訪方式。跟著居民去幾百米外的地方,不體驗不知道,一體驗真的感覺不同,比坐在家裡聽老頭老太說的更生動形象,原本一篇熱線稿件,寫成2000字的城市稿件,並獲得領導的肯定,這邊是一邊積累一邊學習,並運用在實踐中便是最好的收穫。 也許,曾經採訪過的新聞,並不一定每一篇都清楚記得,但是在一年的工作中,至少要有幾篇,讓記者自身難以忘懷的採訪經歷,我相信,那些讓自己都無法忘記的採訪,一定是收穫最多的一次歷練。

  6月份,我參加了“最難畢業季”策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採訪量比較大,需要尋找典型突出的人物,如何從云云畢業生中找到自己需要採訪的人物,當採訪完企業單位時,顯得有精無力,對於尋找人物顯得有些偷工減料,最後讓見報的稿件並不“好看”。類似的稿件,在11月“石河子英語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策劃中也同樣遇到了。

  同樣需要找到典型人物,要有不同卻不脫離主題的故事,這次,我前後用了10天,發動所有認識的人,幫我找到了幾位符合主題卻又個性的人物。在採訪中,我對每個被採訪者都聊了很久,有的人甚至採訪了兩個小時,但是在這兩個中,卻總能有意外收穫。

  在此之前,可能是因為偷懶,在採訪前很少寫採訪提綱,總覺得該問的問題都能問到,殊不知寫提綱和不寫提綱用很大的不同。在“石河子英語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策劃採訪前,都有寫採訪提綱。最大的益處是,採訪時,條理很清晰,在清晰的思路中,不免會想到新的問題,不僅省時間,還能讓採訪更全面和紮實,在以後的採訪中,不要小看任何一個採訪,只要用心去採,總能看到不同以往的閃光點。

  7月初,採寫的《供水壓力增大 日缺5萬方水》的稿子,很失敗,但得到了很多建議。因為剛接手供水單位,就安排採寫這篇稿件,覺得很吃力,一篇3000字的稿子,我用了一週去採訪,自認為採訪的很全面,也很清晰,但是見報時仍是差評初潮。起初心裡有很多委屈和質問,想問時效性不高的稿件,如果採寫不夠、稿件不好,為何沒人讓我改寫,為何看稿子時覺得沒有問題,但是見報後,卻說大方向都沒有把握好,當然這樣的疑惑只是一時的。

  我發現,通常這類稿件,如果老百姓覺得寫得是對的,相關單位覺得是不對時,說明這篇稿子寫成功了,相反則是失敗的。見報後,供水公司確實稱讚我寫的好但老百姓卻覺得這是幫供水公司說話,不用說,這樣的現象就解釋了為何這篇稿子如此遭“嫌棄”,當然,這只是我自以為是的想法。缺水的現象是什麼?因為缺水發什麼哪些故事?供水公司解答缺水原因,給出解決辦法,這四個板塊我都一一涉及,卻仍是失敗的稿件,最終我明白可能是我的主題錯了,大方向也錯了,這篇稿件也成了我20xx年最糾結的稿件。

  最糾結的策劃算是供暖策劃了。從我拿到供暖的口子開始,就一直在發愁供暖策劃,總覺得自己做不好,在這樣的糾結下和楊主任的幫助,算是踉踉蹌蹌的順利開始。因為常年和供暖公司關係僵硬,一度讓採訪處在艱難中,和上級領導不好打交道,就轉戰到了基層員工。但是很多基層員工可能常年和我們有誤會,讓見報稿件都很乏味,都是往年寫的不想再寫的稿件,想有所創新內容,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