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爾反爾的成語故事簡介

  出爾反爾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後,又自己反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出爾反爾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然而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並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後,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 孟子最後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並且願意為他們獻出生命。"

  出爾反爾的成語資料

  【詞目】出爾反爾

  【拼音】chū ěr fǎn ěr

  【英譯】

  1. to go back on one's word; to contradict oneself

  2. now yes, now no

  【感情色彩】貶義詞

  【近義詞】反覆無常、翻雲覆雨、朝令夕改、自食其言

  【反義詞】說一不二、言行一致、一言為定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用於責備反覆無常的人。

  【基本解釋】比喻言行前後自相矛盾;反覆無常。說話不算數。

  詳細解釋

  含義

  爾:你。反:同"返";回。反爾:意謂你怎樣對待人家,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

  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後,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後自相矛盾;反覆無常。說話不算數。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示例

  1.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們不能做出爾反爾的事。"

  2.既然你已經答應幫助他,就應該盡力而為,不能出爾反爾。

  辨析

  1.爾;不能讀作"ér"。

  2.爾;不能寫作"耳"或"而"。

  3. 出爾反爾和"反覆無常"都形容常常變卦。但出爾反爾偏重在說話上;指說話前後不一致或說話不算數;"反覆無常"偏重在表現上;強調行為變化無常。

 

 看了的人還看了:

1.出爾反爾的成語故事

2.出爾反爾的成語故事

3.關於言而有信的成語典故

4.小學課文中的成語故事

5.自相矛盾的成語故事簡介

6.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