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的成語典故

  老馬識途的意思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大家對老馬識途的典故的瞭解有多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宋·毛謗《寄曹使君》:“請同韶採公勿疑;老馬由來識途久。”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裡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髮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裡。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老馬識途的成語解析

  老馬識途lǎo mǎ shí tú

  [釋義] 識:認得;途:路。老馬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

  [語出] 宋·毛謗《寄曹使君》:“請同韶採公勿疑;老馬由來識途久。”

  [正音] 識;不能讀作“zhì”。

  [辨形] 途;不能寫作“塗”。

  [近義] 識途老馬 駕輕就熟 輕車熟路

  [反義] 不知所以

  [用法] 含褒義。多用在書面語裡。比喻那些富有工作經驗的年長者容易把工作做好。一般作主語、謂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與“識途老馬”有別:~是“原來的馬認得路”;用來比喻一種情況;可作謂語;可用作分句;“識途老馬”是比喻人;一般不能作謂語或分句。

  老馬識途的成語造句

  1. 他是老馬識途,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必然能夠勝任這個工作.

  2. 這座捷運站出口那麼多,要不是老馬識途,必然迷路。

  3. 劉老師的下棋經驗豐富,老馬識途,有他在旁邊指點,保你這一局會贏。

  4. 他對臺灣各大山脈可算是老馬識途,如有要登山,可向他請益幫忙。

  5. 這項工作還是交給老張吧,他有豐富的經驗,老馬識途,一定會完成得很好。

  6. 這次登山,幸好老王老馬識途,才能順利爬完。

  7. 車間裡的機器經過老吳一整修,每天生產都非常正常,工人們都稱讚老吳是“老馬識途”。

  8. 一進縣內,阿谷老馬識途的在一棟客棧門口停下馬匹。

  9. 好在秦炎是老馬識途,輕車熟路帶著大夥三轉兩轉,轉過了幾條大街。

  10. 柳半夢就像老馬識途的那匹老馬,她心中不是沒有掂量,只是如實稟告對於皇后和自己,都沒有直接利益要害的聯絡,所以坦言相告並沒有什麼。

  11. 老馬識途沒聽說過吧你,我當初救它回來就是為了今日出林,趕緊出發吧……

  12. 因為馬的褒義詞多,從成語中就可以看出,千軍萬馬、老馬識途、龍馬精神、厲兵秣馬、萬馬奔騰、鞍不離馬甲不離身等。

  13. 如老馬識途一般,元辰走進廚房,看著入目的骨刀和做飯用的小鼎,心中升起親切之感,同時也有些無奈。

  14. 伏特心驚膽戰,很想說一句要不換我來帶路,可他們這裡只有白雲‘可能’走過這裡,其他人是肯定沒有走過的,老馬識途,還是讓他做排頭兵,出頭鳥吧。

  15. 趙信抱起她的翹臀,再次深深的吻上了她嬌嫩的紅脣,賊手是老馬識途般伸進了她的長裙。

  16. 如此甚好!一會還請十三陪我跟著那黃馬老馬識途一次,小蘇你就留守第一樓,等待追風醒來!

  17. 我們聽了,都覺得那個名叫阿羅瓦爾的老向導非常令我們滿意,畢竟老馬識途,姜都是老的辣。

  18. 於師傅你和馬商量一下,讓它帶我們走出去都說老馬識途,說不定就能把我們帶出去。

  19. 晨星收起靈壓後,目光灼灼的看著青年武者,來到新陽仙城後,他還確實缺少一個老馬識途的嚮導。

  20. 孃的,人家都說老馬識途,結果讓你監視幾個人都能把方向弄錯,還寶馬呢!

  21. 老馬識途!你年紀最老,你說你是不是應該知道出去的路?

  22. 唐笑在吐魯番躺在美麗酒孃的懷裡喝葡萄酒時接到諸葛先生飛鴿傳書,命令他趕往西安俯保護“老馬識途”。

  23. 兩人一前一後邁身進來,張千戶老馬識途的直路探進來,腳步跨進來,身子微側看去,輕輕一笑道;“今日便要問斬了,還能有如此雅興,還真是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