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少傅裘曰修簡介

  裘曰修***1712—1773***字叔度,一字漫士,江西南昌新建人,清代名臣、文學家。乾隆四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吏部侍郎、軍機處行走、禮、刑、工部尚書,加太子少傅,諡文達。曾奉命與魯、豫、皖三省巡撫巡視黃河,劃疏浚之策。下面是

  個人經歷

  裘曰修原為江西新建縣雙港人***今屬南昌經開區蛟橋鎮雙港村人***,後移居南昌市疊山路半步街。出身詩禮世家,三代六位翰林。乾隆四年***1739***殿試二甲第七名進士,歷任禮、刑、工三部尚書,深得乾隆帝信任,乾隆稱讚他“品學端醇,才獻練達”。

  曾任《清令典》總裁,奉敕撰《熱河志》、《太學志》、《西清古鑑》、《錢錄》、《祕殿珠林》、《石渠寶笈》等大型傳世名著,又奉命補《華嚴經》殘本。屢勘河道,治水有名績。其時,黃河、淮河、運河多次氾濫,積水久不排洩,山東、河南、安徽各地深受其害。他奉命勘察,向朝廷上疏獻策,和災區官民盡心籌劃,領導治水28處,開河67條,完成水利工程計300餘里。曰修多次主持鄉試會試,是紀昀的受業師。二人關係甚密,紀昀有《斷碑硯歌為裘漫士先生作》、《漫士先生繪斷碑硯圖敬題其後》等詩文及銘言。60歲時,請歸故里,皇帝贈詩挽留,加封太子少傅。乾隆三十八年***1773***閏三月充《四庫全書》館總裁,不到兩月病卒,卒諡文達。 著有《裘文達公文集》6卷,其中《治河論》為得力之作。子裘行簡,官至直隸總督。

  裘曰修,字叔度,江西新建人。乾隆四年進士,改庶吉士。自編修五遷至侍郎,歷兵、吏、戶諸部。胡中藻以賦詩訕上罪殊死,事未發,曰修漏言於鄉人。上詰曰修,不敢承,逮所與言者質實,上謂“曰修面欺。”二十年五月,下部議奪職,左授右中允。十二月,擢吏部侍郎。二十一年,令在軍機處行走。師討準噶爾,命如巴里坤董軍儲。二十二年,疏言:“西陲回民數十部落,厄魯特人介其中。當策妄阿喇布坦時恣殺掠,回民久切齒。請敕伯克額敏和卓,厄魯特竄入境當擒戮,予賞賚,勿被煽生疑懼。”尋還京師。

  河屢決山東、河南、安徽境,積水久不去。是歲上南巡蒞視,既返蹕,命曰修會山東、河南、安徽諸巡撫周行積水諸州縣,畫疏濬之策。曰修至安徽,偕巡撫高晉疏言:“安徽宿、靈壁、虹三州縣頻年被水,上承河南虞城、夏邑、商丘、永城四縣積水,下注畢匯於宿州。宿州有睢河,虹縣有潼河,泗洲與宿遷、桃源接壤處有安河,皆境內大水,與靈壁、虹縣諸支港當次第疏濬,俾入洪澤湖。洪澤以清口為出路,上令去草壩使暢流,江南之民,仰頌聖明,宜令每歲應期開放。”

  曰修至河南,偕巡撫胡寶瑔疏陳:“黃河南岸,自滎澤以下諸水,東入睢,東南入淮,皆淺阻不能宣洩。東境幹河,在商丘為豐樂河,在夏邑為響河,在永城為巴河,實即一水,次則賈魯河,又次則惠濟河、渦河,皆當疏濬。自永城至汝寧府支河當施工者凡十二,導積水自支河入於幹河。其不能達者,或多作溝渠,或渟為藪澤,潢汙野潦,有所約束而不為民害。”

  曰修至山東,偕巡撫鶴年疏請培館陶、臨清濱運河諸州縣民埝,官給夫米,令實力修補。復偕巡撫蔣洲疏言:“山東當疏濬諸水,以兗州為要,曹州次之。兗州宜治者九水,曹州西南境當濬順堤河,東北境當於八里廟建壩,俾沙河、趙王河水入運,賴以節宣。”曰修諸議皆稱上意,命及時修築。

  曰修復至安徽,議濬潁州府境與河南連界者六水,在府境者四水,加疏宿州境睢河,並寬留清口壩口門。上獎所議甚合機宜。還河南,諸幹河工竟,議續濬商丘、遂平、上蔡、新蔡諸支流凡五水,並築諸堤堰。調戶部侍郎。二十三年,諸水畢治,御製詩褒之。疏言:“諸行省偏災,米豆例免稅。但以免稅故,稽查繁密。欲通商而商反以為累,卻顧不前。請如常收稅。”下九卿議行。京師平糶,曰修言糶價過減,適令商家乘機居積,請石減百錢,數日後市價稍平,以次漸減。會天津民訟鹽商牛兆泰,兆泰與曰修有連,曰修嘗寄書,上命不必在軍機處行走。二十五年,授倉場侍郎。

  二十六年,河決楊橋,命如河南勘災賑,並議疏洩。曰修請廣設粥廠,饑民便就食;量增料價,料易集,工可速蕆:上皆可其奏。上遣大學士劉統勳、兆惠督塞河。曰修勘下游,疏言:“黃水悉入賈魯、惠濟二河,二河倘不能容,為患滋大。宜察堤埝為河水所從入,悉堵御,俾中流不至複決。”曰修還楊橋,疏言河流逼北岸,當挽行中道;又請培補沁水堤,並賑流民:得旨嘉允。曰修子編修麟,卒於京師。上唸曰修所領事將竟,有子喪,母老,召還京師。工竟,上制中州治河碑,褒曰修及寶瑔不惜工,不愛帑,不勞民,上源下流,以次就治。旋居母喪,歸。

  二十八年,上以直隸連年被水,曰修服將除,召來京督直隸水利。署吏部侍郎。河渠工畢,曰修請迎生母就養。上令會高晉籌濬睢河,曰修言當厚蓄清水以刷淤泥,秋冬水弱,南北築壩堵截,至四月水漲,啟壩分洩,上採其議。二十九年,福建提督黃仕簡疏論總督、巡撫得廈門洋行歲餽,命曰修偕尚書舒赫德往按,並命曰修暫署福建巡撫。讞定,還京師,署倉場侍郎。三十年,授戶部侍郎。

  三十一年,上以江南淮、徐諸河堤前令曰修等經營修築,為時已久;覆命曰修及高恆往勘山東、河南毗連處,並令巡視。曰修等疏言:“諸水自二十二年大治後,歲於農隙疏濬,堤岸亦以時培補,現無淤墊殘缺。”報聞。遷尚書,歷禮、工、刑三部。三十三年,丁生母憂,歸。三十四年,召授刑部尚書。初,江南、山東蝗起,命曰修捕治。是歲畿南蝗,覆命捕治。曰修至武清,令順天府尹竇光鼐行求蝗起處。上責曰修不親勘,左授順天府府尹。尋遷工部侍郎。

  三十六年,命如滄州勘運河,疏請改低壩基殺水勢,疏下流引河,移捷地閘,裁曲就直,疏減河使順流達海,上從之。遷工部尚書,命南書房行走。命督濬北運河。三十七年,又命督濬永定、北運諸河,疏言:“治河不外疏築,而築不如疏。直省近水居民與水爭地,水退即佔耕,升科築埝。有司見不及遠,以為糧地自當防護,逼水為堤埝埝,水乃橫決為災。請敕所司,澱泊毋得報墾升科,橫加堤埝,使水有所歸。”上降旨嚴禁。

  三十八年四月,曰修病噎乞歸,上以“錢陳群嘗病此,以老許其歸;今曰修方六十,不當如陳群之引退。”賜詩慰之,屢遣存問,御醫視疾。旋加太子少傅。卒,諡文達。子行簡,自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