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歷史介紹

  紫砂壺是中國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

  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來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後的事情。

  紫砂泥原料,主要分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因其產自江蘇宜興,故稱宜興紫砂。相傳古時候宜興街頭,一日突然有一僧人沿街叫賣:“賣富貴土了!誰買富貴土?買了就可以發家致富。”因此而得名。

  宜興紫砂陶藝術起源於宋代,經歷明清兩代的成熟,發展到今天在壺的造型藝術上日臻完美、豐富,如何鑑別和欣賞這一門世界陶瓷門類中

  獨樹一幟的紫砂陶藝術,即對於紫砂陶藝術應持怎樣的審美觀點,直接影響了製作者的創作構思。所以,有必要談談紫砂藝術的審美問題。

  砂壺之美可歸納為:造型美、材質美、實用美、工藝美、品位美之五類。

  紫砂是陶的一個特殊種類,盛產於宜興丁蜀鎮一帶。在丁蜀鎮蜀山西南片300米左右範圍內,考古人員重點發掘了一個廢棄物堆積層和一座清朝中期停燒的古窯址,從中採集到了大量從明末清初到民國等不同時期的紫砂殘片。這次發掘新發現了許多紫砂款識,款識型別多樣,有堂齋款、人名款、店號款、詩聯款、年號款、花款、器名款、偽託款等。早期地層中的款識以刻款為主,晚期地層中的款識多為印章款。

  由於缺乏充足證據,紫砂的起源一直頗受爭議。根據文獻記載以及傳世實物,考古界一般認為紫砂始於明代。1976年,宜興紅旗陶瓷廠在丁蜀鎮羊角山施工時,發現了一座古窯址,根據窯址堆積層中發現的北宋時期的亂磚以及眾多早期紫砂殘片,考古人員推斷紫砂應始於北宋。但這一論斷在學術界頗有爭議。杭濤認為,僅憑北宋時期的亂磚就推斷紫砂始於北宋不太科學,而且在宋元時期的墓葬中沒有發現過與羊角山窯址發現的紫砂器相近的陶器。

  “從這次考古發掘來看,可以初步斷定紫砂被有目的地使用應始於明中晚期。”杭濤表示,明早期墓葬中從沒出現過紫砂器,最早一件是南京市博物館在明代太監吳經墓中出土的一把嘉靖年間的提樑壺。這次考古發掘在廢棄堆積層的最下層發現了部分紫砂陶片,其中壺嘴的形制和“鉚接”製法、高領帶鋬罐的口沿形制等與江蘇金壇明代並內出土的明晚期的紫砂壺、罐造型上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斷這些應是明代紫砂。這也為今後進一步考古發掘提供了方向,為解決紫砂起源問題提供了實證。

  紫砂壺歷史簡介

  紫砂壺是用紫砂經高溫燒製的陶器,燒製溫度比用陶土製作的陶器高,更堅實而多微小的氣孔,和瓷器一樣不會因溫度急劇變化而碎裂;由於是用紫砂做原料,所以又不會瓷化。

  紫砂壺以江蘇宜興出產的最好。茶水在紫砂茶壺中即使過夜也不腐敗,在普通瓷茶壺中過夜茶水即不能再喝;紫砂茶壺吸附效能好,使用時間長了顏色變深,光澤油潤,很值得欣賞把玩。紫砂壺長期使用,在壺的內壁會結附一塊塊海綿狀物質,俗稱“茶山”。有了茶山,即使倒入白開水,倒出的也有茶水的色香味。這樣的壺在一些嗜茶人的眼裡是把好壺。現代養壺不提倡此種做法,一般每次喝茶後都將壺中茶葉倒掉或者於次日倒掉,將壺用沸水滌淨後晾乾。

  紫砂壺大體上屬於文人藝術,所追求的古樸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國畫中的文人畫一樣,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如果帶著文人藝術的眼光看紫砂壺,則體現了文人畫的另一種形態。紫砂壺具有收藏的功能,歷史上許多著名制壺匠人,如供春、時大彬、董翰、陳鴻壽的作品已經成為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收藏家爭相追逐的寶物。現代也出現許多製作紫砂茶壺的高手工藝大師,其作品更具藝術性。

  

看了的人還看了:

1.紫砂壺的發展歷史

2.民國紫砂壺發展歷史

3.歷代紫砂壺名家排名表

4.怎樣鑑別紫砂壺真假

5.蜀繡的歷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