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鴨綠江導遊詞

  集安國境鐵路大橋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區內東15公里,有“世界最短國際列車”、“抗美援朝第一渡”等美譽,是我國對朝鮮三大鐵路橋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篇1

  鴨綠江國境旅遊區位於祖國邊陲,吉林省東南部的集安市,鴨綠江與朝鮮相望。

  這裡地質地貌景觀獨特,具有江南景色的鴨綠江谷地風景帶,可見許多緊逼江水、雄偉陡峻的斷層三角面及怪石嶙剛的花崗崖和峰林、河漫灘、江島景觀。國東大穴蝕洞穴群及危崖峭壁景觀,如通天洞、相思愛、三角天崖、大觀音洞等。境內山巒疊嶂、懸崖陡壁、溝深谷幽、溪流潺潺,顯示出一幅雄偉壯麗的深切割的剝蝕高山地貌景觀。

  這裡氣候溫暖溼潤多雨,四季分明,人稱‘塞外小江南’。玉女峰森林公園中,泉瀑潭星羅棋佈,水質淨碧,甘甜爽口,景色怡人。

  鴨綠江就象一條綠色紐帶,把雲峰湖和老虎哨水庫連為一條美麗的水上風景線。在這裡可充分貪圖界河的獨特風光,界江、界湖、界橋、界壩,遊人可一步跨在兩國之中線,體味一種特殊的感受。

  旅遊區有高句麗民族遺留下來的最大的古城遺址――丸都山城,有高句麗民族長達425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內城,有全國規格最大、近萬座的高句麗古墓群,有全國獨一無二的以高句麗文化出現的東方金字塔――將軍墳及全國最大的以自然底蘊出現的功德碑――好太王碑,可以深刻體驗高句麗歷史文化的深髓和滄桑。

  篇2

  集安國境鐵路大橋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區內東15公里,有“世界最短國際列車”、“抗美援朝第一渡”等美譽,是我國對朝鮮三大鐵路橋之一。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由日本東亞土木會社承建,於1939年9月1日正式通車。全長589.23米,寬5米,高16米,共二十孔。中朝雙方以第十一橋墩中心接軌線劃為各自維修界線,其中,中方324.23米,朝方為265米。中朝雙方分設哨兵、警衛。

  這裡的主要景觀有國內罕見的四層碉堡,這是當時日本人在建橋時一同修建,還有界碑、國門、國境哨及體驗“中朝一步跨”,抗美援朝時期第一支志願軍部隊就是在此入朝作戰的。大橋先後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朝鮮戰爭,在朝鮮戰爭中美國飛機對大橋狂轟爛炸,它卻始終巍然挺立。至今鋼樑上仍有殘洞痕跡,成為歷史的見證。

  1950年10月1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一部從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最先祕密入朝。朝鮮戰爭期間,有42萬大軍和17.2萬隨軍擔架隊員、近15萬車皮的物資由此進入前線,僅從此橋運送回國的傷員就有18.2萬人,為朝鮮戰爭的偉大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這裡可以充分欣賞鴨綠江兩岸的風土人情和地方特色,遊人站在橋邊,將對面朝鮮風光和民房盡收眼底,甚至隱隱可見江邊捕魚和洗衣服的朝鮮居民。在界江、界橋、界壩上,遊人可跨在兩國邊境線上,體味到跨國一步遊的特殊愉快心情。

  篇3

  集安鴨綠江大橋是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區內東15公里,於1937年始建,1939年7月31日竣工,全長589.23米、寬5米、高16米,共20個橋孔。以第11橋墩中心接軌線劃為中朝集安鴨綠江大橋兩方各自維修分界線,其中中方324.23米,朝方265米,是連線中國與朝鮮的三條鐵路通道之一。2004年,中方在橋頭建有國門1座。

  大橋兩旁是綠茵茵的葡萄園,令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大橋橫跨中朝兩岸,高大而巨集偉,氣勢壯觀,它是連線中朝兩國人民情誼的紐帶。

  集安鴨綠江大橋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後出於擴大侵略和掠奪資源的需要而建立,這座橋曾在中國人民抗戰勝利之時,目睹了日軍細菌部隊倉皇逃竄的狼狽相,見證了日軍投降後撤退的歷史史實。抗美援朝期間,是志願軍渡江和後勤供應的大動脈,鴨綠江大橋承擔著志願軍渡江和後勤供應的重要任務。僅1950年10月~1953年2月間,先後有42萬大軍、17.2萬隨軍擔架隊員,或由橋上,或由其身畔進入朝鮮;大橋之上,先後向朝鮮運輸軍用物資、部隊的火車75908輛、運送築路材料的火車15810輛,其他往返51782輛,其中運送傷員回國18.2萬人,接待朝鮮戰爭難童及行人員8000餘人。

  站在日偽時期留下的橋頭碉堡上,看著橫貫大江南北的大橋,觸控著碉堡滿身彈痕,遊人就會想起那驚心動魄的歲月和難以消逝的一幕幕:冰天雪地中自黃昏到深夜,集安一線千軍萬馬,靜默無聲地排成數路縱隊,有的涉江而渡,有的乘車在橋上飛馳而過。敵人的轟炸機蜂湧而來,彈片橫飛,江面頓時湧起數丈水柱。四周高山上的高炮部隊不斷地向敵機傾斜怒火,一批飛機飛離,又一批飛機飛來,彈片橫飛,帶著片片冰屑的水落在人們身上,一個個戰士中彈倒入江中……。鴨綠江大橋被炸,很快,鴨綠江上自上解放羊魚頭,下至市區對面筏登島,先後出現12座浮橋。水上橋、水中橋,橋上人急馬喧,勇往直前;天上是火,水中是血……經過搶修的大橋又恢復了活力,鐵骨隆隆,鋼軌上軍列車繼續一輛接一輛;水中飛虹,浮橋上人流馬車仍然一隊接一隊……。

  這條“打不垮、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首橋,清晰的記得她所熟悉的集安兒女中,有200多人去而未返;她所送走的中華兒男,有幾十萬人把生命留在了前線;她見證的不只是祖國兒女誓死如歸的勇氣,不只是國際主義的深情,也不僅僅是搏殺的慘烈和勝利的喜悅,她見證的是中華民族的鋼筋鐵骨,她自己也已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如今,這裡不時有當年的老戰士重新來到這裡撫今追昔,更有大批的後來人結隊瞻仰大橋,暢想未來。

  1984年後對經批准的少數人開放,1988年後被列入旅遊景點。

  吉林詩人張殿斌詠集安鴨綠江大橋

  足踏界橋移步遲,江濤盈耳壯懷詩。

  金戈鐵馬援朝日,血雨腥風護路時。

  殘堡悽蒼留記憶,國門巨集偉展雄姿。

  凝眸腳下滔滔水,恍見當年慘烈旗。

看過" "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