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畫家用什麼毛筆

   ?據說黃庭堅擅用雞毛筆,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相傳,我國的毛筆始於二千多年前秦國大將蒙恬,至今廣泛流傳“蒙恬造筆”的說法。

  這種中國人傳統的書寫工具,被歷代文人稱為毛錐子、管城子、“中書君”;唐代韓愈還撰寫《毛穎傳》,以筆擬人,為筆作傳,“毛穎”也就成為毛筆的別名。

  毛筆品種繁多。素有“毛穎之枝***技***甲天下”盛譽的湖筆,就有200多種。按筆頭的材質分,主要有兔毫、羊毫、狼毫和兼毫。

  1954年,在湖南長沙左家公山的戰國墓,出土了一套寫字工具,其中有一支用上好的兔箭毛製成的毛筆。曹魏時,曹植就有“墨出青松煙,筆出狡兔翰”的詩句。翰,就是長而硬的羽毛。

  紫色兔毛製成的,稱為“紫毫筆”。唐代白居易為此寫下《紫毫筆》詩:“江南石上有老兔,喫竹飲泉生紫毫,宣城之人採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

  唐之前的書畫家一般喜用硬毫筆,除常用的兔毫、狼毫,還有鼠須筆、雞毛筆等。

  鼠須筆是老鼠鬍鬚做成的筆。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孫統等41位朋友,宴聚山陰蘭亭,席間各賦詩一首,合為一集,請王羲之為詩集作序。

  當時,羲之酒酣耳熱,手執鼠須筆,如有神助,疾書而成。結果,這帖《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無雙,成為傳世佳作。

  說起雞毛筆,王羲之《筆經》載:“嶺外少兔,以雞毛作筆,亦妙。”

  宋代黃庭堅就是一位擅長用雞毛筆的高手。公元1101年至1105年間,黃庭堅第二次遭貶,在荊州,特別是宜州生活拮据,他只好花三錢買一支雞毛筆,卻寫下不少佳作。

  這個時期恰恰是黃庭堅的書法臻於精熟,達到個人的藝術極頂。

  此外,宋代錢勰奉命出使高麗,帶回猩猩毛筆。這種筆的筆頭材質罕奇,錢勰頗為欣賞,賦詩以紀;黃庭堅也有《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之作。

  但同代的《雞林志》也認為“高麗筆蘆管黃毫,健而易乏。舊雲猩猩毛,或言是物四足長尾,善緣木,蓋狖毛,或鼠須之類耳”。

  元、明、清三代,羊毫筆大行於世。由於羊毫柔軟,特別長鋒羊毫,頗難駕馭,使用起來頗見功力。

  清初,王澍用羊毫筆寫篆書,往往紮起筆頭,可是所寫的字纖弱無力。甚至,個別書法家乾脆棄毛筆而改用薄綢小卷來寫篆書,結果大失藝術韻味,筆畫形同火柴枝一樣。

  而鄧石如以長鋒柔毫作篆,寫出玉筋筆畫,圓潤蒼厚,功夫過人,形成與眾不同的特點。

  屈大均《廣東新語》載,廣東新會陳獻章,世稱“白沙先生”,喜用茅筆。“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勁。以茅心束縛為筆。作字多樸野之致。白沙嘗稱為茅君,有詩云‘茅君稍用事,入手稱神工’。”其字亦稱為“茅龍體”。

  還有用熊毛、胎毛做筆的。用胎毛做筆,紀念意義大於實用意義。

  從書法藝術來看,選取不同材質的筆頭,使用時彰顯特色與個性,無異給作品增添魅力。當然,亦不排除獵奇涉新的因素。

  古人是怎麼抓毛筆的:

  如何正確拿筆是每個初學書畫人的必修課。歷史上最會用筆的人非“書聖”、“畫聖”莫屬,他們是如何執筆的呢?近日,南京博物院重點專案“中國曆代執筆研究”正式完成,專家在數百幅古畫中,整理出國人執筆的變遷。專家還發現,東晉的王羲之、唐代的吳道子可能玩的都是“二指禪”。

  漢朝人拿毛筆,如同攥著拳頭

  以手指接觸筆桿的數量來加以區分,如“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同時看無名指、小拇指是否懸空,又有單鉤、雙鉤之分,如“二指單鉤”,可謂變幻無窮。“中國曆代執筆研究”專案負責人、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原所長莊天明在收集大量影象資料的基礎上,分析歷代執筆特徵,發現各個時期,中國人拿筆的方式各不相同。比如以方正雄渾著稱的漢隸,漢朝人在書寫這種字型時,拿筆的方式頗為“粗線條”——筆頭朝下,整個手掌握住筆桿,像攥著拳頭,被稱為“握管法”。

  “以往漢朝人拿筆方法一直是個謎,做課題時,我們通過直接史料——漢代畫像石上找到了當時人們拿筆的畫面。”莊天明介紹,大量石刻表明“握管法”在東漢非常流行。比如山東臨沂畫像石上,倉頡執筆就是握管法。據此推測,當時為了使用與推廣這種執筆方法,便將造字之祖的執筆方式亦想象與定格為握管之法,以示握管法為古統和正統。

  三根手指拿毛筆最流行,二指最佳

  莊天明發現,晉唐至五代主要流行的是二指與三指單鉤式的執筆方法;宋代雖以單鉤式執筆為主,但雙鉤執筆法漸興,至元代單鉤法與雙鉤法已呈並行的趨勢;明代雖仍採用單鉤法,然主要流行的已是三指雙鉤式的執筆法;清代出現單鉤、雙鉤、四指、迴腕等執筆法多元並存的局面。

  “在這漫長的一千多年裡,中國人始終用兩三根手指拿毛筆,清代才出現四指。”

  莊天明介紹,全世界範圍內最為普遍的方法是三指執筆法,即是以大拇指、食指與中指合執的方法,這也是現代我國硬筆書寫採用的方法。但這種方式還不是最佳的。

  大名鼎鼎的王羲之怎麼拿筆?與他同時代的大畫家顧愷之所繪的《斫琴圖》中,人物執筆清楚顯示為二指單鉤;而宋代梁楷的《王右軍書扇圖》中王羲之的執筆方式也是二指單鉤法。莊天明介紹,二指執筆法其實是一種以食指為主、以大拇指為輔的執筆方法,是一種最簡單靈活的執筆方法。莊天明原先用三指法,練習二指單鉤法數月後發現“筆不但不掉了,筆與指的敏感性與靈活性凸顯出來。”

  今天我們五指拿筆有什麼問題?

  再將時光拉回到現在。很多人童年學習毛筆字的時候,都用的是“五指執筆法”,也就是五根手指都與筆桿接觸。

  莊天明研究發現,五指執筆歷史很短,僅50多年。他認為,是近現代配有五指執筆影象的書法基礎教材的陸續發行;同時,人們寫毛筆字由懸腕書寫改成腕臂枕桌書寫,五指法才成為了主流。

  莊天明認為,普遍流行於現代的五指執筆法,其缺點尤為明顯。“簡言之就是複雜而繁難,死板而不方便。”他表示,現在教孩子們學習書法,應該儘早放棄五指法,相對於雖然效果最佳,但難度最大的二指法,教給孩子三指法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