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棠氣欽差的故事

  吳棠服官三十餘年,歷封疆大吏16年,是皖東清史上唯一的封疆大臣,安徽清史上屈指可數的名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吳棠,字仲宣,號棣華,明光三界人。先祖於明代中葉由徽遷滁,始卜居於三界。世代以來耕讀相守。吳棠自幼勤於學,艱苦自力,家境貧寒,常在月光下苦讀。少年時考中秀才,後中道光15年***1835年***江南鄉試中為舉人。先後五次赴說會考,均名落孫山。道光24年***1844年***經"大挑"合格,被朝廷任命為清河***今淮陰***知縣,從此步入仕途。

  吳棠生性耿直,清正廉明,常說:"為官不能失任,為人不能失品,勤理政事,為民做主。"清河縣被他治理得如"世外桃源"。在黑暗的官場上,吳棠不斷遭到明槍暗箭。一次地方上一些貪官誣陷吳棠"吃漕吞賑",列了罪名,聯名控告到京。當時京城各部衙門裡有一些官員官品雖高,但無實職,就靠地方上官官互告吃案子,遇上屁股有屎的主兒,一次可弄回個千兒八百兩白銀。有時還兩頭使勁,你不是要搬倒某位嗎?需我在皇上面前添油加醋嗎?你得出點血。你不是要保住官位嗎?需我在皇上面前避重就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嗎?你得出點血。

  話說吳棠被人聯名告到京城,皇上派欽差大臣下來查案。欽差大人一路盤算著"吃漕吞賑"案件重大,你吳棠的安危、升遷還不是在我一章奏摺嗎?你不給弄個大幾百兩白銀,輕者叫你捲鋪蓋回家,重者叫你腦袋搬家。當時的清河漕運總督楊大人是吳棠的好友,很器重吳棠的為人,想在欽差大人面前賣個薄面,為吳棠解圍。這吳棠認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一沒貪汙,二沒揩拿,哪弄銀子去賄賂?就是銀子也不願做那低聲下氣,有辱人格之事。楊大人見吳棠使性子,氣極地說:"不要你低聲下氣,京官來了,按禮節你也應該設宴恭請人家吧?"吳棠點頭答應下來,楊大人要作陪,緩和氣氛,好尋機代為說情。

  欽差大人到後,吳棠設宴為其洗塵,楊大人作陪。三人各想各的心思,酒宴十分冷清。酒過三巡,菜上五味,楊大人為活躍一下氣氛提議行酒令,想借行酒令吐出心裡話為吳棠說情。楊大人說:"我們今個用拆字、拼字法作詞表心情,作不上來者罰酒三杯。"欽差大人也覺得這酒喝得有點冷清,也想把氣氛挑起來,看能否找到機會點撥一下吳棠,看是否已為自己準備了銀子,連忙贊同說:"客隨主便,我聽楊大人的。"這吳棠憋了一肚子氣,見二人都要行酒令也就點頭同意了。

  楊大人乾咳兩聲,清清嗓子,首先開始:

  "有水是清,無水是青,無水有心便是情,不看僧面看佛面,魚兒無情水有情。"

  欽差大人聽完鼓起掌"好、好、好!"略作思索後,裝腔作勢地接上一首:

  "木目成相,有心是想,無心添雨成霜,只掃自己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楊大人聽懂了,這欽差大人是不讓他為吳棠說情,但楊大人既不稱讚也不鼓掌,卻看著吳棠說:"吳大人,該你啦,行不上來要罰酒唷。"

  吳棠也不搭茬,隨口吐出了心中的窩火:

  "有水是溪,無水是奚,無水添鳥成雞,得勢狸貓凶似虎,落毛鳳凰不如雞。"

  楊大人一聽嚇出了一身冷汗,狠狠瞪了吳棠一眼後忙端起酒杯打圓場說:"酒令行的都不錯,誰也罰不到,來,來,來,我們共同乾了這杯。"那邊欽差大人沒動杯子,邊吳棠也沒動杯子,這可急壞了楊大人,他自找臺階自個下地說:"好、好、好,這杯酒我先喝,我知道你們二位酒量不行,來,你們吃菜。"欽差大人藉口長途跋涉有點疲勞,起身告別先走了。欽差大人走後,楊大人氣得指著吳棠說:"你呀你!真是不知拐彎的竹竿,這後果可不堪設想呀!"吳棠說:"我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是福是禍隨它去了。"

  欽差大人回京後,將吳棠"吃漕吞賑"一案添油加醋的寫了厚厚一道奏本,請皇上降旨治吳棠死罪。當時執政的是咸豐皇帝,當年的小玉蘭自咸豐年選進西宮,由懿貴妃成了皇后,手中掌握了朝廷大權,她一聽說欽差大臣告清河知縣吳棠,忽然想起幾年前落難河巖是吳棠差人送的三百兩銀子解的困,知恩不報小人也。慈禧根據吳棠的為人分析,定是奸人誣陷,於是力薦重用吳棠。

  幾日後,皇帝下了一道御旨,清河知縣吳棠升任邳州知府,聯名誣陷吳棠的幾名貪官,革去翎帶,免為庶民。貪財枉報的欽差大人官降二品。欽差大人聽後目瞪口呆,自認倒黴。楊大人得知此事,生氣地指責吳棠:"好你個吳大人,平時看你是一根腸子通到***溝,原來你在皇帝身邊有人。"吳棠也給弄懵了,直到後來連連升官,才知是慈禧太后使的勁,那慈禧就是當年的小玉蘭,吳棠心裡暗暗慶幸。

  吳棠的簡介:

  吳棠,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舉人大挑一等授淮安府桃源縣***今江蘇泗陽縣***令。在任期間,勤於政事,常改裝出行,訪貧問苦,以禮化民,以文治縣,親治匪患和水患,為政三年境內大治。咸豐元年***1851年***調任淮安府清河縣令,在任嚴禁胥吏苛派、嚴禁賭博、嚴禁賊盜。咸豐二年***1852年***邳州大水,歲荒盜熾,上調吳棠署邳州知州,施行"首惡必懲,協從解散"的政策,親率壯丁,按名捕拿,並親勘災情,興修水利,賑災濟民,收養棄嬰。在沭郯交界處,率勇擊退山東捻眾,地方暫靖,邳民稱頌。

  咸豐三年***1853年***初,吳棠又回任清河縣令,時值太平軍、捻軍風起雲湧,反清殺官、聲振華夏,清廷搖搖欲墜。吳棠帶兵征戰于徐淮之間。時太平軍攻佔揚州,遂有屠城之難,訊息傳來,淮人紛紛遷移。一時貴者嘆於室、富者猶於門、貧而強者喜於道。吳棠誆稱:清廷大軍將至,淮派員接應,人心稍安,遷者多返。吳棠在地無城郭、手無兵柄情況下,徒以忠義號召,會同鄉紳魯一同招集鄉勇,倡辦團練,申明紀律,鄉鎮立七十二局,不數月間,會者數萬人,首尾相聯,合力防禦,聲威大振。咸豐十年***1860年***捻軍李大喜、張宗禹率部二萬餘眾,攻克清河縣清江浦***今淮安市區***,擊斃淮揚道吳葆晉,副將舒祥等,河督庚長等逃往淮安府城。吳棠臨危不懼,招集鄉勇,駐軍瓦礫上,親自在清江浦北圩上督戰,終擊退捻軍。

  吳棠是清朝鎮壓捻軍最著名的地方守令之一,因守城有功,政績卓著,於咸豐十年補徐海道,旋授徐海道員***四品官***。咸豐十一年***1861年***擢江寧布政使***從二品官***,代理漕運總署。同治二年***1863年***實授漕運總督,1864年署江蘇巡撫,次年署理兩廣總督,皆因江淮未戢請留而不果行,仍留在漕督原任,署理兩廣總督。同治五年***1866年***調離任閩浙總督***正二品******加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書銜***,七年調任四川總督,1871年署成都。光緒元年***1875年***十一月,因病奏請開缺。二年正月奉上諭準其開缺;三月回籍;閏五月二十九日***1876年7月20日***病逝於安徽滁縣***今滁州***西大街吳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