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慕容姓姓氏淵源

  慕容姓《三國志·鮮卑傳》中提到,漢桓帝時,鮮卑分為中、東、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闕,居慕容寺。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慕容姓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漢朝慕容氏,屬於以寺廟名稱為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高辛氏,慕容是鮮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以部落名稱為氏。

  三國時期,鮮卑族首領莫護跋率領族人遷居遼西,曾隨同司馬懿征討割據遼東的公孫淵,立下戰功,被封為率義王。莫護跋在荊城以北***今河北昌黎***建立國家。據說當時北方的漢人流行戴步搖冠***一種帶有懸垂裝飾物的帽子***,莫護跋見了也很喜歡,也做了一頂,整天戴在頭上。鮮卑人見了他這種打扮,都稱他為“步搖”,因當地語言“步搖”同“慕容”讀音相近,所以傳到後來就成了“慕容”。莫護跋的後人便乾脆以此作為部落的名稱。西晉時期,慕容廆佔領了燕北、遼東一帶,自稱鮮卑單于,他的兒子慕容皝後來建立了前燕國,從此正式以慕容為姓氏。東晉到十六國時期,慕容氏在北方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等國,前後歷時七十多年。

  得姓始祖:單于。

  據《三國志·鮮卑傳》中記載,漢桓帝時,鮮卑分為中、東、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闕,居慕容寺。而從《通志·氏族略》的記載上考究,慕容氏出自中古時期,部族首領自稱是高辛氏的後裔,建立鮮卑國,單于自稱“慕二儀***天地***之道,繼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為姓,稱為慕容氏。歷史上的鮮卑族發源於今內蒙自治區西拉木倫河與洮兒河之間,慕容氏的發源地也在那裡,故慕容氏後人奉單于為慕容姓的得姓始祖。

  慕容姓遷徙分佈

  慕容複姓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三十六位,在複姓中排序為第二十八位。

  慕容本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名稱,據傳中古代部落首領高辛氏的後代居東北夷,三國時首領莫護跋率族人遷至遼西建國,號鮮卑,在涉歸做單于時自雲:“慕二儀***古指天地***之德,繼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為姓。

  在漢桓帝時,鮮卑分而治之,分地中,東,西三區,中部由柯最闕統治,他居住在慕容寺,故更姓為慕容。相傳莫護跋在棘城北建國時,很喜歡北方漢人當時很流行的步搖冠***帶有墜飾的帽子***,也叫人做了一頂,整天戴在頭上。鮮卑人因此戲稱之“步搖”。而由於語音與慕容相似,後即訛傳為慕容。他的後人就將錯就錯,將部落改稱慕容。

  西晉時期,慕容氏族人建立了燕國,正式以慕容為姓氏。在東晉到十六國時期,燕國曾鼎盛一時,在北方建有前燕,後燕,南燕,西燕等國,慕容姓氏得到了很廣泛地流傳。

  慕容姓郡望堂號

  1.郡望:

  敦煌郡: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將敦煌郡從酒泉郡分出來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即甘肅省敦煌市。

  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置郡,秦朝、漢朝沿用, 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後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朝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

  2.堂號:

  遼東堂:慕容廆佔領燕北、遼東一帶,自稱鮮卑大單于,歸屬於晉朝。晉朝太興初年封他為“遼東公”,慕容氏因以“遼東”為堂號。

  慕容姓歷史名人

  慕容恪:***公元?~366年***,鮮卑族,字玄恭,前燕主慕容皝之子;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著名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燕政治家、軍事家。

  慕容恪是前燕王慕容皝的第四子,慕容恪“幼而謹厚,沈深有大度”。因其母高氏不被寵愛,所以一直不為慕容皝所注意。

  慕容隆:***公元?~397年***,鮮卑族;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著名十六國時期後燕將領。

  慕容隆是後燕開國皇帝慕容垂之子,慕容垂一生後代很多,諸子當中比較有名的有段後所生的慕容令、慕容寶,但段後在前燕時即被可足渾氏***前燕帝慕容俊皇后***害死。另一個皇后也姓段,為了區別二人,史書前者稱為先段後,將後者稱為後段後,後段後生子慕容朗、慕容鑑。慕容垂的一些愛姬生子有慕容麟、慕容農、慕容隆、慕容柔、慕容熙等,慕容隆就是其中之一。

  慕容三藏:***公元544~611年待考***,燕人。著名隋朝大臣。 慕容三藏的父親是慕容紹宗,《北史》第五十三卷中有傳。

  慕容紹宗承襲祖、父而任職於北魏,封索盧侯,任北魏後期權臣爾朱兆的長史,朱兆失敗後轉投北齊高氏。先後掌管府庫、圖籍諸事,任青州刺史、御史中丞、徐州刺史、尚書左僕射、東南道行臺***為擊討侯景而設***、南道行臺***為抗擊西魏王思政設***等職。

  慕容三藏的後人,史籍中只提到其孫慕容知廉,任唐雍州涇陽縣尉。慕容知廉之父是否就是上文中的慕容遐,不好斷言,因為慕容遐只是慕容三藏的兒子之一,慕容知廉與慕容遐的關係是父子還是叔侄,現有的材料還不能確定。

  慕容延釗:***公元908~964年***,字化龍;山西太原人。著名五代、宋初將領。

  慕容延釗出身將門,他的父親慕容章官至襄州馬步軍都校,領開州刺史。慕容延釗在少年時代就以勇敢幹練聞聲,後漢時他為樞密使郭威的部下。郭威代漢建周後,他被補為西頭供奉官,歷尚食副使、鐵騎都虞候,後周世宗繼位後,改任殿前散指揮使都校、領溪州刺史。

  慕容延釗戎馬一生,他善於攻伐,南征北戰,以軍事統帥的身份參加了後周和北宋幾次主要的統一戰爭,並立下顯赫戰功。

  慕容彥超:***生卒年待考***,五代時後周,曾任兗州***今山東滋陽***節度使,後叛周兵敗自殺。

  慕容農:***公元?~398年***,鮮卑族;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著名十六國時期後燕將領。

  慕容農是後燕開國皇帝慕容垂之子,他與慕容隆一樣,是慕容垂的愛姬所生。

  慕容翰:***公元?~344年***,鮮卑族,字元邕;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著名十六國時期前燕將領。

  慕容翰為鮮卑族領袖慕容廆的長子,慕容翰“性雄豪,多權略,猿臂工射,膂力過人。”慕容廆甚是驚奇,遂委以重任。

  慕容楚強

  生於一八九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家中五兄弟排行老大,從小聰穎好學,能文善武,剛正不阿,常為人打抱不平,伸張正義,被譽為“翻天印”。

  慕容浩然

  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初小畢業後在家務農。1930年在家鄉參加農民赤衛軍。後因鬥爭環境極其險惡,被組織送到湘鄉縣城一家織布廠學織布,並改姓羅。1938年,辭職回到家鄉瀏陽高田慕家衝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高田鄉。常利用自己的織布手藝,走鄉串村,祕密從事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工作。1945年在平江參加王震領導的南下支隊***後改名國民革命軍湖南抗日救國軍***。為擴大抗日力量,自告奮勇返回瀏陽動員青年參軍。途中,曾一度被國民黨軍隊扣留,遭受毒打,始終嚴守機密。被保釋回家後,仍積極設法完成任務,並順利返回部隊。不久,被安排到湖北夏陵軍政學校學習。後回原部隊任偵察員。曾多次深入敵佔區偵察情況,參加搗毀偽軍駐點,襲擊日軍輜重車輛等戰鬥。同年9月,隨部北上途中在河南光山縣分別與兩股拒降的日軍展開激戰時,左手和右腿先後中彈負傷,遂被留在當地農民家養傷。不久,被國民黨軍隊搜查出逮捕,殺害於光山縣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