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火焰山在哪裡
火焰山是《西遊記》中地名,.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火焰山是必經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芭蕉扇可以扇滅。那麼呢?
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書稱之為“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由紅色砂岩構成,東起鄯善縣蘭幹流沙河,西至吐魯番桃兒溝,形成一條赤色巨龍,東西走向,橫臥於吐魯番盆地中,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縣吐峪溝附近,海拔831.7米。
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山運動期間。山脈的雛形形成於距今1.4億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於距今1.41億年前,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歲月,跨越了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幾個地質年代。
火焰山荒山禿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七月流火,紅日當頭,地氣蒸騰,焰雲繚繞,赭紅色的山體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
火焰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達47.8度,地表最高溫度在70度以上。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葡萄溝、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在這些溝谷中,綠廕庇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明人吳承恩著名神話小說《西遊記》,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而膾炙人口,名聞天下。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寫“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層神祕的色彩,成了一座奇山。
《西遊記》寫道:“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裡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這段文字顯系誇張,但高溫和寸草不生這些基本特徵,與火焰山實際情況完全符合,不是憑空臆造的。
對於此山的形成有個生動的傳說:古時候,天山有一條惡龍經常吃童男童女。一位叫哈拉和卓的青年決心降伏惡龍。他手執寶劍,與惡龍激戰3天3夜,終於腰斬了惡龍,並把惡龍斬成10截。死龍不再顫動,變成一座紅山,被斬開處變成了山中的峽谷。其實,火焰山形成千5000萬年前的喜瑪拉雅造山運動時期。由於地殼橫向褶皺運動而形成一系列的背斜構造。火焰山地處“絲綢之路”北道上,至今留存許多文化古蹟。
歷史記載
關於火焰山曾是一片火海,史書上也有記載。王延德的《高昌行記》說,“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煙氣湧起,而無雲霧。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見禽鼠皆赤。”而當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第一次經過火焰山的時候,曾作詩《經火山》如下:“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不知陰陽炭,何獨燃此中。我來嚴冬時,山下多炎風。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