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的施捨讀後感

  有人從高貴的施捨文章中感悟到樂善好施、樂於助人是做人的根本守則,那麼你的感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今天,我們寫作業的時候,本子上有個閱讀題,題目叫做《高貴的施捨》。講的是一位婦女讓一個失去右手的乞丐不僅用自己的勞動獲取錢,而且還沒有失去尊嚴。

  寫完了之後,我心裡發出了感慨:在生活當中,我們完全依靠父母,我是不是個乞丐呢?是一個失去尊嚴的乞丐,還是怎樣的乞丐呢?

  放學之後,我回到家,問爸爸:“我是不是你的乞丐?”爸爸聽了,笑了笑說:“小呆子,你怎麼是我的乞丐呢?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我聽了之後開心得不得了。

  不過,之後我想了想,我也應該算是個乞丐。因為我買衣服,零食全都是家人付的錢,而且家人一直關照著我。不過,我更應該算是個有尊嚴的乞丐。因為我經常幫奶奶拖拖地。有時候,我也會把我自己能洗的小東西洗一洗。還有,每次人家吃完飯,要盛飯,我都會爭著搶著說:“我來,我來。”哎!我是不是個乞丐呢?

  篇二

  當我一口氣讀完《高貴的施捨》時,被文中那位母親深深地感動了。作者的母親是那樣高尚,讓乞丐成為了氣度不凡的董事長。

  《高貴的施捨》主要講的是一位斷了右臂的乞丐來作者家向母親乞討。作者以為母親會慷慨施捨,可母親卻指著門前的一堆磚對乞丐說:“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乞丐很不願意,生氣地說:“我只有一隻手,你還忍心讓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母親聽了乞丐的話,並沒有生氣,俯下身來用一隻手搬磚。搬了一趟回來說:“你看,我一隻手也能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乞丐怔住了,用異樣的眼光看看,最後最後用那隻左手搬起磚來。儘管一次只能搬兩塊,他還是堅持搬完了。雖然用了兩個小時,累得氣喘吁吁,但他憑著自我的力氣掙了20元錢,很是興奮。母親遞給乞丐1條雪白的毛巾,乞丐把臉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乞丐很感動:“多謝你讓我憑著自我的力氣掙了第一筆錢”母親並沒有理解乞丐的謝意,只是說乞丐是靠自我的本領掙來的。

  過了很多天,又有一位乞丐來向母親乞討,母親又讓乞丐把屋後的磚搬到屋前來。作者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問了母親,母親告訴他,其實磚放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乞丐憑著自我的本領掙錢。這時作者才知道最高的聖德,便是為旁人著想。

  之後,又來了幾位乞丐,作者家那堆磚就屋前屋後地被搬來搬去。

  幾年後,一位很體面的人來到作者家。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隻手,右邊是1條空空的衣袖。他就是當年的那位斷了右臂的乞丐,他是來報答母親的。他跟母親說:“如果沒有你,我此刻還是一個乞丐。正因當年你叫我搬磚,這天我才能成為一個公司的董事長。”母親謙虛地說:“這是你自我幹出來的。”

  鮮花的綻放不是為觀賞者的愉悅,小鳥的飛翔不是為仰視者的觀瞻,波浪的歡笑不是為遊人的聆聽。文中那位母親,不為別人的誇讚,而是為別人照亮前途。對於只有一隻手的乞丐來說,真正的幫忙是使他清醒地認識自我的潛質和價值。一個人只有自食其力,才能創造出完美的生活。這篇文章中的母親透過“搬磚”這樣簡單的勞動啟發乞丐要爭取生活的主動,儘自我的潛質去創造成活,改變現狀,確實用心良苦啊!

  篇三

  《高貴的施捨》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乞丐來到“我”家乞討,但是“我”的媽媽讓他搬磚,讓他學會用勞動來養活自己。幾年後乞丐到“我”家來感謝“我”母親,他現在已是一家公司的老闆,說已為“我們”買好房子,接“我們”去城裡。“我”母親卻說:“那你就把房子送給那些連一隻手也沒有的人吧!”

  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我覺得文中的母親十分高尚,她既幫助了別人,又讓別人不失尊嚴,同時讓乞丐搬磚,使他明白靠自己的勞動一定能養活自己。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乞丐經過幾年在外面的打拼,來到“我們”家報恩,讓“我們”住進他買的房子,“我”的母親這時說:“不用你的照顧,謝謝了,我們家人個個都有兩隻手,你還是把房子捐獻給更需要幫助的人吧!”母親善意地拒絕了他,給他指引了一條光明的方向,母親值得我們敬佩。

  在實際生活中幹活也要勤快,只有用自己的雙手才能養活自己,而且要多做一些善事。在打掃衛生時,我們要做到“快”和“乾淨”兩方面,同時,我們還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我幫助同學的時候,還要有正確的方法,比如,有一位同學一道題目不會做,我不應該直接借他抄答案,而要告訴他這道題的解題方法。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事必須要講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