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秋花的散文

  花的美麗不在自身,而在與和秋天的相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秋天花會開

  上山,專為古寺而來。婆婆信佛,她常說:業障!對於這樣的詞語,我總是似懂非懂,百度得知:“佛教語。謂妨礙修行證果的罪業。”不知是她覺得自身有業障,還是我們毫無節制的生活方式成了自己的業障。總之,很多時候,我們被告知,這不能吃,那不能做的。有時,會因為恰巧時運不濟,相信了她的話。但,更多的時候,依然我行我素,沒有章法!

  古寺,位於名山,自然人來人往的,山路有許多石階,婆婆有氣喘病,我們只能選擇開車上山,這與我而言,是少了很多樂趣的。我喜歡沿著山路石階一級一級的步行而上,臺階旁總有這樣那樣的故事吸引著我,我也總喜歡一路行來一路回味著這樣那樣的傳說傳奇的。但這次不能,這樣的時刻會覺得很是遺憾,每每登山,大多數人都選擇便捷的方式,車子或是電梯,於是很多風景都被刻入深山,被遺忘在書本中了。而我,常常也隨著大流,似乎總也找不到自我做主的時候,本來,我也是萬千俗塵中的一粒,總逃不過他人犀利的目光的。

  入寺第一眼所見,兩列如舍利塔模樣的水泥澆注的小塔分列兩旁,一路接引紅塵男女走向佛國淨土。我承認,有剎那的恍惚,抬首處,參天古木蒼翠高聳,頓覺森嚴幽冷。我走在通往佛界的路上,俗世忽然變的好遙遠,忽然的我就想到那樣一顆小小的舍利子,帶點晶瑩的光芒,更多的是藏著我不懂的傳說,只是,那樣的小東西卻是佛家用一世的虔誠換得,我卻始終霧裡看花。若菩薩有靈,是否看到我的倉皇無助?

  觀音總是帶著慈悲的笑意盈盈地望著尊前匍匐而跪的男女。嫋嫋青煙升起時,善男信女把心願和寄託都熔鑄在蓮花寶座內,你懂了麼?觀音笑意瑩然,隔著一方清冷的水,左邊紅葉滿樹,右邊飛落一群白鴿。

  古寺很淡定,門前兩座陶塔一如往昔立在彼處,不同的是,秋深露濃,三角梅成了最貴氣的裝扮。信步寺內,佛祖座前的尊者早已熟悉,以往,我會盈盈一拜,只為祈求家人健康平安。但,現在,我選擇和佛祖默默相對,有些話不需要說出來,我以為看到就意味著懂得。想佛祖拈花一笑,迦葉成了尊者,我不能。我的前世今生一定都是泥丸之身,無論參拜幾何,都只是肉眼凡胎,都只是俗人一個!

  踏在寺內的方磚上,迴廊、木魚、晨鐘暮鼓,還有那眼前悄然而過的幾襲袈裟,無不讓我懂得,這方世界與我隔著何止是一個門,一座山?婆婆買了幾本佛經,我翻了幾下,很拗口的書名,很難懂的句子,我問:“你看得懂?”她笑答:“我在學。”因信而學?還是因學而信?忽然間,覺得自己真的很淺陋,居然忘了,很多的不懂可以學,可以問,也可以悟!

  總是會在工作的間隙抱怨“好累!”總是覺得一些孩子過於頑劣,於是總在糾結中度過時日。忘了,有些心境可以轉換,有些不懂可以學,可以悟!是的,一個詞很重要:“信!”

  走累了,坐在寺門外的石階上休息,抬頭,寺院翹起的屋簷無聲的指向蒼穹,那一刻,我知道,秋天花會開。不僅僅是三角梅,還有那不知名的花兒,如那座千年古鐘,倒掛如蓮,安靜地綻放.

  彼岸,佛祖依然拈花不語。

  篇2:又是桂花飄香時

  秋是黃的,它染黃了莊稼,鍍金了菊花,秋風枝頭的果子也逐漸露出陽光般的色彩。

  在這諸多被金風染黃的景物中,桂花並不算奪目。她不似莊稼的黃滿目可見,亦不似菊花的黃金光耀眼,更不似果實的黃令人垂涎。她深藏在枝頭葉底的碧綠中,你不留心,不細找,斷然發現不了她的存在。可她又以自身獨特的氣息提醒著你——她已走來!她正燦爛!由不得你不去駐足,仰望,霽顏……

  桂花和秋天很像,一樣擁有不起眼的外表,一樣擁有濃厚的底蘊。秋天的桂花終也比不過春天的迎春花,嬌小可愛、生機勃勃;比不上夏天的蓮花,神聖純潔、高風亮節;比不上冬天的梅花,傲雪挺立、堅韌不拔。桂花只是如秋天一樣,默默的平凡著。

  嫋嫋溼氣縈繞的秋,永遠離不開雨。就像喜歡聽雨的人,總會喜歡聽秋天的滴答。紙窗外面的是芭蕉還是竹葉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無盡的回憶與思緒。巴山夜雨時,愁也好,喜也好,都令人沒理由的心動。但當思緒漸漸平息,我們目視著那些心思在呼吸之間慢慢隱去,心事依舊朦朧,不過一切已如止水,波瀾不驚。因為秋雨隱藏了太多往事,我們的波瀾站在歷史的悲喜前,還是太過渺小。

  八月是桂花盛開的季節,可已過八月,校園裡的桂花花仍沒有離去的意思。桂花樹高大挺拔,一年比一年茁壯,年年都會結出許多小桂花苞,開出比任何鮮花還要香的小花朵。桂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碧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七仙女在舞動著舞姿。這美麗的桂花樹.一股強烈的鬱香讓人不禁打上一個響亮的噴涕。這香雖比不上萬裡飄香,但也能與上千裡飄香媲美。上課、下課、升旗、活動時……時時處處能夠聞見美好的氣味。桂花樹上的桂花也比不上桂花的香味遜色,每一棵桂花樹上都掛滿了幾百串透著香氣的黃色花朵,每一串又是由幾十朵左右的四片長方形樣橢圓形的小花瓣結成的小花組成的。風一吹,使整個校園瀰漫著沁人的桂花香味,數只蜜蜂辛勤地採著花蜜,嗡嗡響聲給飄香的校園再添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篇3:美麗秋花

  似是一瞬間,時令已進入秋分。我知道,在這樣的季節,我的心是會有些微的躁動的。秋風一起,涼意侵骨,對我這個怕冷的人是種煎熬,因為愛美之女人多是鍾愛裙裝的,眼見漂亮衣服不能穿,猶如飢渴之人面對滿桌佳餚不能動著,鍾情之男女因種種阻礙不能長相廝守,雖恨得牙癢癢,亦無可奈何,箇中滋味非局外之人能體會。

  雖然如此,秋季在我卻是極喜愛的季節,宋玉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是過於悲傷了。一陣風掃過,免不了有衰草落葉,但天空卻格外高遠湛藍,空氣也清新怡人。怪道古人說“秋高氣爽”,真是再恰切不過了。當然歷代描寫秋景的詩文中,最瀟灑飄逸的莫過於“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了,能寫出如此詩句,少年王勃的才情實在是語驚四座。

  一般人喜愛秋天大抵不過因為這個季節碩果累累——中國人真是務實。梨、蘋果、葡萄、柿子、桔子、柚子……不勝列舉,光是聽一聽就足以讓人流下口水,不僅解饞果腹,而且有利健康。如果再有一鍋新稻米蒸的飯,一里之外就能聞到飯的清香,無菜無肉也能下去三碗。想起辛棄疾的幾句詞:“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口水也“飛流直下三千尺”了。

  我對秋的喜愛卻在於她獨特的氣息——或者,因著這氣息,關聯著的物與人——我是如此注重感覺的人,可見一斑。比如花兒。

  先說菊花。當年在上海大學讀書時年年都有菊花展,從九月一直到十一月,偌大的校園就成了菊花的海洋。從上大路正門一直到圖書館的走道兩旁,再向西走通往上大河畔的小徑,到處擺滿了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菊花,形態各異,顏色各異。近看觀花朵花瓣,遠看賞奇特造型——寶塔、紅旗、燈籠、兔子等等。當然,聞名而來的遊客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不管是去上課,還是到圖書館查資料,撲面而來的都是菊花的味道。有時傍晚吃完飯,拿一本書,穿過花海往河邊走,我知道身後有一雙眼睛追隨。或者有時他會假裝不期然而遇,然後就談菊花,以及陶淵明,或者由陶淵明又說到桃花源。只是他不知道,我的最愛,還是在於桂花。我不是隱士,只是凡間的一個小女子。

  與菊花相比,桂花似乎到處都是。道路兩旁,小區花園,走到哪兒都是甜蜜的香味。傳說這桂花本是天上之物,楊萬里《詠桂》詩云: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其實早在公元前3世紀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桂花的記載,《山海經南山經》提到“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載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桂漿”可能是新增桂花而釀製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樹的花枝作為旗幟來裝飾用木蘭樹木材製作的車輛,由此可見,在楚地的早期文獻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觀賞價值。此外,桂花還象徵著友好和吉祥。據說戰國時期,燕、韓兩國曾為了表示親善友好,相互饋贈桂花。在盛產桂花的少數民族地區,青年男女也常以贈送桂花來表示愛慕之情。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這是形;“西湖八月足清遊,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這是味;“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傳的就是情了。

  敲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在空氣混濁的辦公室,我似乎依稀又聞到了桂花甜蜜的氣息。那年秋天,我的床頭插滿了大枝大枝的桂花,每天伴著這香味入眠,早晨又在這香味之中醒來,整整一個秋天,直到桂花全部凋零。宿舍的姐妹常取笑我哪裡招來了吳剛哥哥,我們也跟著沾光,我便微笑不語。其實也不過是一句“我最喜歡桂花”,有心的人把它放在心上而已。而今這年歲,誰還會真正在意你喜歡什麼,還有誰會花那麼多心思在這“無聊”的事情上?

  如果有一天,我有一片花園,我一定種滿桂花樹,然後在桂香四溢的季節,釀一罈桂花米酒,蒸一塊桂花糖糕,在月光如華的夜晚,讀一首桂花情詩。

  
猜你喜歡:

1.散文秋天主題

2.描寫秋天的散文

3.秋天經典散文

4.關於描寫秋天的散文

5.關於描寫秋天的經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