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是怎麼回事

  ,以下詳細資料,讓我們準確的瞭解什麼是腸結核。

  腸結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腸道慢性特異性感染疾病,是最常見的肺外結核病之一。主要由人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少數地區有因飲用未經消毒的帶菌牛奶或乳製品而發生牛型結核分枝桿菌腸結核。本病一般見於中青年,女性稍多於男性。

  發病原因

  腸結核一般都由人型結核桿菌引起,偶有因飲用帶菌牛奶或乳製品罹患牛型結核者,結核桿菌侵犯腸道的主要途徑有:

  一、胃腸道感染 為腸結核的主要感染方式,患者原有開放性肺結核,因經常吞嚥含有結核菌的自身痰液而繼發感染;或經常與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又忽視消毒隔離措施可引起原發性腸結核。結核桿菌被食入後,因其具有含脂外膜,多數不被胃酸殺滅。病菌到達腸道***特別是在回盲部***時,含有結核桿菌的食物已成食糜,有較大機會直接接觸腸粘膜,同時因回盲部存在著生理性瀦留及逆蠕動,更增加感染機會。加之回盲部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對結核的易感性強,因此,回盲部即成為腸結核的好發部位。

  二、血行播散 血行播散也是腸結核的感染途徑之一。見於粟粒型結核徑血行播散而侵犯腸道。

  三、鄰近結核病灶播散 腸結核還可由腹腔內結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輸卵管結核、結核性腹膜炎、腸繫膜淋巴結核等。此種感染系通過淋巴管播散。

  結核病和其它許多疾病一樣,是人體和細菌***或其它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只有當入侵的結核桿菌數量較多、毒力較強,並有機體免疫功能異常***包括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區域性抵抗力削弱***時,方能致病。

  病理

  腸結核好發於回盲部,依次為升結腸、空腸、橫結腸、降結腸、闌尾、十二指腸及乙狀結腸等處,偶有位於直腸者。胃結核亦有報導,但極少見。

  結核菌侵入腸道後,其病理變化隨人體對結核桿菌的免疫力與過敏反應的情況而定。當感染菌量多,毒力大,機體過敏反應強時,病變往往以滲出為主。並可有乾酪樣壞死並形成潰瘍,稱為潰瘍型腸結核;若感染較輕,機體免疫力***主要是細胞免疫***較強時,病變常為增生型,以肉芽組織增生為主,形成結核結節並進一步纖維化,稱為增生型腸結核。實際上兼有潰瘍與增生兩種病變者,並不少見,此稱為混合型或潰瘍增生型腸結核。

  型別

  一、潰瘍型腸結核 結核桿菌侵入腸壁後,首先腸壁集合淋巴組織有充血、水腫及滲出等病變,進一步發生乾酪樣壞死,隨後形成潰瘍並向周圍擴充套件,潰瘍邊緣可不規則,深淺不一,有時可深達肌層或漿膜層,甚至累及周圍腹膜或鄰近腸繫膜淋巴結。潰瘍型腸結核常與腸外組織粘連,因此腸穿孔發生率低。腸結核的潰瘍可隨腸壁淋巴管擴充套件,多呈環狀。在修復過程中,因有大量纖維組織增生和瘢痕形成,易導致腸腔環形狹窄。此外,潰瘍部位的血管有閉塞性內膜炎,所以潰瘍型腸結核很少引起大出血。

  二、增生型腸結核 常見於盲腸和升結腸。初期區域性水腫、淋巴管擴張。慢性期有大量結核性肉芽組織和纖維組織增生,主要在粘膜下層,呈大小不等的結節,嚴重者呈瘤樣腫塊突入腸腔並形成腸狹窄,甚則引腸梗阻。病變的腸段變窄增厚,或與周圍組織粘連,形成腫塊。迴腸往往因盲腸慢性梗阻而擴大。

  診斷治療

  腸結核的治療與肺結核一樣,均應強調早期、聯合、適量及全程用藥。

  1、休息與營養 合理的休息與營養應作為治療結核的基礎。活動性腸結核應強調臥床休息,減少熱量消耗,改善營養,增加機體抗病能力。

  2、抗結核藥物治療抗結核藥物選擇如三草散核方等、用法詳見肺結核。一般可分長療程法與短療程法:

  長療程法 此係標準療法,用異菸肼、鏈黴素兩藥或加對氨基水揚酸三藥聯合應用。全程需12-18個月。

  短療程法 療程縮短至6-9個月其療效與複發率和長療程法取得同樣滿意效果。一般用異菸肼和利福平二種殺菌劑聯合,對嚴重腸結核或伴有嚴重腸外結核者,宜加鏈黴素或吡嗪醯胺或乙胺丁醇三藥聯合。此種短療程法需注意藥物對肝臟的損害。可用利福啶代替利福平,每日150mg,毒性似較利福平為低。

  3、對症處理和手術治療 腹痛可用顛茄、阿托品或其它抗膽鹼藥物。不完全性腸梗阻有時需行胃腸減壓,並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有貧血及維生素缺乏症表現者,對症用藥。

  4、手術治療主要限於完全性腸梗阻,或部分性腸梗阻經內科治療未見好轉者,急性腸穿孔引起糞瘻經保守治療未見改善者;大量腸道出血經積極搶救未能止血者。

  5、腸結核常繼發於肺結核,故應對原發病診斷,積極治療,加強公共衛生宣傳,教育患者避免吞嚥痰液及不隨地吐痰,牛奶應充分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