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作文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節日,尤其在它成為非遺專案之後備受關注。然而,對其關注的重點大部分集中於其產生源流或節俗活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提到端午節,就想起了跳進汨羅江自殺的屈原。愛戴他的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是吃掉,人們就向汨羅江投米,後來,每年五月初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就會在這一天包粽子,賽龍舟。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吃著媽媽煮的香噴噴的粽子,我心想:粽子是怎麼做的呢?我跑去問姥姥,姥姥說:“做粽子首先要把糯米和粽葉放到水裡泡兩天,每天換水。包粽子時把粽葉捲成漏斗形,把米放進去,再放兩個蜜棗,用泡好的馬蓮緊緊地捆好,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裡用慢火煮三四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就做好了。”做粽子的過程還真複雜,不過還是挺想嘗試一下,我對媽媽說:“明年我們也自己包粽子吧。”媽媽答應了。我想:如果是我自己包的粽子,吃起來會更香。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可以吃到好吃的粽子,還可以看到龍舟比賽,還有香噴噴的荷包……
篇2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裡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裡,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過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篇3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
我給你們先說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吧!
端午節,又稱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重要的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猶豫的情景下投汩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汩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汩羅江中,一平息汩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然後,我再說說我怎麼過的吧!
端午節的習俗就是吃粽子,賽龍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粽子能手----我的媽媽,媽媽說,包粽子用蘆葦葉包最好吃,媽媽先拿了山片蘆葦葉包捲了一個筒,然後放了點米,又放了一顆棗,接著又放米,又放了幾顆棗,包滿了以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就完成了,然後又包了幾十個。最後放在高壓鍋裡煮40分鐘後,放出來後等四個小時入味後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節那天晚上,我們院裡的許多小朋友都出來玩,他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蛇板、有的騎賽車,熱鬧極了,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愉快而難忘的端午節。
篇4
端午節別名端陽節、有重五節、菖節、蒲節、龍舟節、粽子節等二十多個別名,據說端午節的叫法在我國所有傳統日叫法中,排第一。
各各地方過端午節的習俗不一樣,比如南方,人們要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的粽子、雄黃酒。我們當地要吃黃鱔、鴨蛋、黃酒、莧菜、烤鴨。
另外,我們這裡還有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比賽那天,莫愁湖公園人山人海,成千上萬的人來觀看比賽。只見每一條龍船上有十幾個人分兩邊坐,每支隊伍都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分別是紅黃藍綠,比賽開始了,一個人站在船頭敲鼓,其他的人就隨著節奏划槳。他們爭先恐後地向前衝,一會這支領先,一會那支領先,最後好不容易有一支般隊以領先一個人的距離而獲勝。相傳,划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的古代大詩人屈原。
這就是我知道的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