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下冊作文背起行囊走四方

  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要背起行囊,遊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更甚之是世界。下面是由小編整理而成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1:葉楚傖故居遊記

  通過三毛,我認識了周莊,餘秋雨先生的《江南小鎮》,更使我萌生了到周莊一遊的想法。

  我錯過了杏花春雨的季節。去年的八月,我有幸到了周莊,園了我的周莊夢。

  踏上週莊的土地,一種厚重的歷史沉澱湧上了心頭。街道兩旁那明清時代的建築以及近現代的仿古建築,都從黛瓦白牆中透出一種古樸的歷史美。且不說那文明遐邇的沈廳與張廳,單是葉楚傖先生的故居,就令我神往了。

  葉楚傖故居位於周莊鎮的西灣街上,現為一個三開門、五進深的院落。葉楚傖的祖父葉厚甫無意仕途,經商發遜後修建了“祖陰堂。到葉楚傖的父親葉鳳巢時,家道衰落,昔日輝煌所剩無幾,只好靠設館援徒維持生計。聰慧的葉楚傖便從這裡走向了大千世界。

  走進門廳,民革中央副主席賈亦斌所書“葉楚傖故居映入眼簾,這黃漆綠字的匾額,足以讓我浮想聯翩了,更不用說廳堂內錢君陶書寫的于右任的詩句“青鞋布襪寒哉儒,內涵勁氣雄萬夫的對聯和柳亞子親筆書寫的“應遺留名文苑傳,難忘結客少年場的輓聯。我在匾下只有深深的鞠躬,以表達對我國文化、新聞界知名人士葉楚傖先生的深深敬意。

  穿過花崗石鋪成的天井,步入茶廳和正廳,“四廊掛落花格窗的明清建築風格,廳內樑、柱、枋上栩栩如生的“錦雞牡丹、“丹鳳朝陽等圖案,於古樸中透出高雅的誘人氣息。

  走上小樓,少年時期的葉楚傖在此飽讀經書,書卷氣濃郁。書香依舊,一部部線裝古書安然排放在書櫥之中。哲人仙鶴而去,文風千古長有。面對先生所讀之書,我看到先生操一葉偏舟,從此起航;看到他與于右任,邵力子並肩,跟隨孫中山先生,執如椽大筆書寫革命人生。出走故居,我的心為先生的精神所留,先生用江河直瀉的語言,酣暢淋漓的筆鋒,直指腐敗的清廷和軍閥的統治。周莊,你因有了先生此類的人,你的歷史才會厚重,才會有濃濃的一筆。你靈動的水韻,將會哺育一代一代先生似的偉人。

  篇2:蘇州寶帶橋

  寶帶橋是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個著名的景點。它又名長橋,與趙州橋、盧溝橋等合稱為我國十大名橋。

  它橫臥在距蘇州三公里的古運河和澹臺湖之間的玳玳河上。它始建於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是馳名中外的多孔石拱橋。

  它的建造同我國曆史上的漕運關係十分密切。眾所周知,江、浙一帶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歷代帝王無不以此作為征斂財賦重地。大業年間,隋煬帝開鑿江南大運河,將江浙糧食和珍寶通過船運往京都。唐代漕運已空前繁忙,但以蘇州到嘉興一段運河載滿皇糧的漕船,秋冬季節要頂西北風行進,不背纖很困難。可纖道在澹臺湖與運河交接處卻有寬約三百米的缺口,需填土作堤;但這樣做會切斷諸湖經吳淞江入海的通路,且堤壩也會被水沖決。因而蘇州刺史王仲舒決定廣駁纖道,建橋湖上,並捐自己的玉質寶帶充橋資,寶帶橋因此得名。

  寶帶橋橋面寬廓平坦,下由五十三孔聯綴,孔長249。8米。全長317米,寬4。1米。橋堍成喇叭形,下端寬6。1米。橋兩端各有一對威武的青石獅,北端還有四處碑亭和五級八面石塔。整座寶帶橋狹長如帶,多孔聯翩,倒映水中,虛實交映,有如蒼龍浮水,又似鰲背連雲;不僅為行人縴夫提供方便,還為江南水鄉增添旖旎景色。工程技術上它使用的是柔性墩,可防多橋孔連鎖倒塌。它的砌拱法採用“多絞拱”,這在古代建橋史上極罕見。

  元代僧人善住對它描述道:“借得他山石,還摒石作樑。直從堤上去,橫跨水中央。白鷺下秋色,蒼龍浮夕陽。濤聲當夜起,併入榜聲長。”從中看出,遠在元代,它不僅一是一座頗具規模的石拱橋,而且還肩負繁忙的運輸任務。

  篇3:保國寺遊記

  今天是20xx年大年初九,天氣難得的好,使人真正感覺到了春天的氣息。於是,我和爸爸媽媽決定一起就近出行,前往家鄉附近的保國寺。

  保國寺位於寧波北部靈山山腰之上,始建於東漢,現存大殿距今已整整991年。這在南國算是現存最為古遠的一處佛家勝地了。據記載,保國寺原名“靈山寺,原本是為了紀念當時的一對功勳卓著、隱居靈山後又廣施義德的驃騎。後改作此名,更能體現這一紀念意義了。所在的靈山,葳蕤秀美,現在已經是周圍市民休閒遊玩的絕好去處了。

  去往保國寺的車程其實只有20分鐘左右,但因為我們出發得較晚,所以下車時已是下午1點多了。加之春節假期已經結束,因而遊人不多,我們正好細細領略山寺的幽靜和神祕了。

  進了山門,一路拾級而上,人彷彿陷入了綠陰之中。這對我們曾經久居北國的人來說,實在是難得的新奇。北方的春節,山已是蕭條得很了,草啊樹啊全都是枯黃一片,少了生氣。但此刻身處此地,使人恍如已是春意濃郁了。加上路上不時可以看見開得黃燦燦的幾株迎春花、含苞欲放的臘梅,真是有了幾分“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意境。

  保國寺的自然風光十分秀美,所有景點都缺少氣勢,但卻秀氣得可愛。比如山下的“靈龍泉吧,其實只是一股涓涓細流,但設計者在泉邊加上一隻“龍頭,讓泉水從龍嘴之中“吐出,就頗有一番趣味了。再如山腰的“毛竹園,其實只是在滿山雜木間點綴了一片南國常見的毛竹而已,但與周圍的樹木那麼相互映襯一下,就可見它的獨特風味了。一路上移步換景,每處似乎都有讓人忍不住拿出相機取景留念的所在,雖小巧但又不失雅趣,實在是不可多得。

  但保國寺畢竟是我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文化旨趣、人文內涵當然是我們瀏覽的重點。像保國寺大殿後的“一碧涵空池,真的是盡收周圍山色風光;水波盪漾處,似乎照得見古代香客的身影了。還有寺裡的鐘鼓,現在已經成為了遊人花錢娛樂的工具,但聲聲鐘鼓悠揚,又怎麼不讓人發思古之幽情呢?再有就是“中華歷史遺蹟展,薈萃了長城、兵馬俑、黃山、廬山等中華悠久歷史上創造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雖說人工雕琢的痕跡太濃,但卻著實給遊人們瞭解中華燦爛文化的一處小小園地呢。

  離開保國寺時,已是下午4點多了。儘管我們在保國寺逗留的時間不長,但收穫和感受卻是不少啊!

  
看了的人還看: